【摘要】目的探討老年腸梗阻病人的病因及治療措施。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外科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48例老年腸梗阻病例的治療經(jīng)過。結果腫瘤、粘連、糞石分列老年腸梗阻病因的前三位,分別20例占41.67%、15例占31.25%、6例占12.5%。施行手術的38例中,術后產(chǎn)生并發(fā)癥5例,死亡3例,病死率為7.89%。結論腫瘤是引起腸梗阻最主要的原因。早期診斷、積極合理的治療能夠降低病死率。
【關鍵詞】老年;腸梗阻;綜合療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74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514-01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共48例,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齡60-75歲(中位年齡68.47歲).其中機械性梗阻43例,血運性腸梗阻1例,麻痹性腸梗阻1例,腹腔盆腔炎癥引起腸梗阻3例.按照病因列前三位的是:腫瘤20例,粘連性腸梗阻15例,糞石6例。診斷方法:臨床上有腹痛、嘔吐、腹脹、肛門停止排便、排氣等癥狀.體檢:單純性腸梗阻早期,病人全身癥狀多無明顯改變.晚期可有唇干舌燥、眼球內陷、皮膚彈性消失、少尿或無尿等缺水征.或脈搏細數(shù)、血壓下降、面色蒼白、四肢發(fā)紫等中毒休克征象.腹部體征可發(fā)現(xiàn)有腹膨隆、可有腸型及蠕動波、麻痹性腸梗阻則腹脹均勻,可有移動性濁音,腸鳴音高亢、氣過水聲或腸鳴音減弱消失[1]。肛門指診可發(fā)現(xiàn)低位腫瘤或腸套疊套頭。輔助檢查包括腹部平片檢查可有液平,還可行CT、鋇劑灌腸造影、纖維結腸鏡、B超等檢查.48例均得到明確診斷。
1.2治療方法48例中,手術38例,包括其中轉縣人民醫(yī)院手術26例.38例中有1例小腸腫瘤,18例結直腸腫瘤,11例粘連性腸梗阻,4例糞石性腸梗阻,余下包括疝、腹腔盆腔炎癥所致4例.手術治療以行腫瘤切除、粘連腸梗阻松解術等.腫瘤有明確轉移行姑息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10例,占20.83%。選擇非手術治療的原因包括經(jīng)保守治療癥狀緩解、有明確的手術禁忌證及病人或其家屬拒絕手術等.非手術治療包括胃腸減壓、抗感染、補液,防治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肛管減壓等。2治療結果
48例中,治愈40例,好轉3例,未愈2例,死亡3例.死亡者主要為老年人以感染性休克、多臟器功能衰竭和腫瘤惡病質為主要原因.血運性腸梗阻死亡率為100%.發(fā)生并發(fā)癥5例,包括腸瘺1例、切口感染2例.發(fā)生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討論急性腸梗阻是外科常見病,是腸內容物在腸道內通過受阻,為常見急腹癥之一。隨著老年社會的到來,老年腸梗阻病人增多,分析其原因復雜多樣。可由腸粘連、腸炎或腫瘤、消化道功能低下、蛔蟲、腸道異物、糞塊、結石等因素引起。本組48例中,腫瘤所致者20例,占41.67%,居腸梗阻病因之首。其中,原發(fā)性結直腸癌19例,成為癌性腸梗阻的主要病因。而粘連性腸梗阻15例占31.25%,為腸梗阻病因第二位。第三位是糞石性腸梗阻6例,占12.5%。本結果與以往文獻報道的疝嵌頓和腸粘連為腸梗阻的主要病因不一致[2]。這可能與本地隨著老年化程度的上升人口老年化,結直腸癌發(fā)病率增高.及生活醫(yī)療條件的改善,重視腹外疝的早期治療等因素有關。本組19例結直腸癌病人,其中1例放棄治療,2例失去了手術切除的機會,因此對于以急性腸梗阻就診的老年病人,應高度警惕結直腸癌所致腸梗阻可能。一旦明確或者高度懷疑腸梗阻系結直腸腫瘤所致,如無手術禁忌癥應積極手術。粘連性腸梗阻手術時機的把握是臨床工作者需面臨的一個問題。若不能徹底解除粘連,術后勢必引起新的粘連,梗阻復發(fā)率極高。因此粘連性腸梗阻在排除腸絞窄的情況下,可施行非手術治療。本組15例粘連性腸梗阻病人中有4例保守治療成功,11例接受手術治療,方式為粘連松解術,有腸壞死2例行小腸切除術。糞石性腸梗阻成因:腸糞石多數(shù)由胃石遷徙到腸管后發(fā)生梗阻,少數(shù)在腸憩室內或狹窄腸管近端發(fā)生。在過多食用柿子、山楂等含鞣酸食物后,或因老年人腸蠕動過緩,少量多次食用含鞣酸食物。鞣酸和胃酸與蛋白質結合為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而沉淀于胃內。柿子內含有樹膠和果膠,遇酸凝集可沉淀粘合成塊,更可與食物殘渣聚集成大團塊[3]。由于老年人胃腸蠕動排泄功能減低及活動量少而形成腸梗阻有關。本組保守治療效果差,6例均手術治療。其中4例在手術中診斷,2例擬為糞石性腸梗阻,術前診斷率低。3討論
隨著社會逐漸進入老齡化,老年性腸梗阻的發(fā)病有明顯增多的趨勢。老年腸梗阻往往病因復雜,起病急驟,病情進展迅速,治療難度大,風險高,且內科并發(fā)癥多,因此,老年腸梗阻的早期如何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治日益受到醫(yī)學界的重視。
3.1老年腸梗阻原因①老年人由于體內臟器“老化”和病變,腸道的消化、吸收、分泌、蠕動等功能容易紊亂而形成腸梗阻。②老年人由于機體免疫機能減退及疾病引起的退行性病變使腸道免疫力下降易發(fā)生腫瘤形成癌性腸梗阻。③現(xiàn)代生活的改變,過食過多的動物脂肪及動物蛋白,相對缺乏新鮮蔬菜及纖維素食品,缺乏適度的體力活動,也是其容易發(fā)生癌性腸梗阻的主要因素之一[4]。④老年人動脈硬化,腸系膜血菅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腸菅血運障礙而發(fā)生腸梗阻。⑤其他疾病、習慣性便秘、老年人藥物使胃腸道功能進一步降低,也是誘發(fā)腸梗阻的因素。
3.2老年腸梗阻特點①患者常同時伴多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部分患者器官功能已經(jīng)失代償,腸梗阻時易發(fā)生內環(huán)境紊亂,水電解質酸堿失衡。因此腸梗阻發(fā)生后,往往病情較重且變化很快。②由于老年人中樞系統(tǒng)沖動傳導功能減退,對痛覺感應和應激反應遲鈍,機體反應性差,表現(xiàn)為癥狀、體征常不典型,有時腸梗阻病情的輕重與臨床表現(xiàn)不相符,影響了對疾病的診斷和病情判斷。且因其伴隨疾病多,增加了治療的復雜性和危險性。③從發(fā)病原因來分析,急性腸梗阻腫瘤性為主要原因。據(jù)報道,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位于肺癌和胃癌之后,居第三位;死因率位于肺癌、胃癌、肝癌和食道癌之后居第5位[5]。國內腸梗阻的病因中,惡性腫瘤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因此對于急性腸梗阻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排除腸道的慢性炎癥或痔瘡,應高度警惕結直腸癌的可能.因此,一旦明確或高度懷疑腸梗阻是結直腸癌所致,如無手術禁忌應積極進行手術治療。
總之,老年腸梗阻具有發(fā)病急、變化快、病情重、并發(fā)癥多等特點,高齡患者機體反應差,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早期診斷較為困難,應注意反復詢問病史,認真體檢,必要時應多次行腹部平片及B超等檢查以盡早明確診斷。治療應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否則病情可能逐漸加重,甚至導致死亡。參考文獻
[1]吳在德,主編.外科學[M].第五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17.
[2]黃莚庭,費立民,劉賡平,等.急性腸梗阻[J].中華外科雜志,1956,4:3-11.
[3]吳階平,裘法祖,主編.黃家駟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58.
[4]吳在德,主編.外科學[M].第五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30.
[5]萬德森.我國結直腸癌的流行趨勢及對策[J].中華腫瘤雜志,2011,33(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