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有效的閱讀教學將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喚醒學生閱讀動力,提高學生閱讀品質(zhì),讓教師、學生、文本三者進行有效對話,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以下便從平時的閱讀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以“悅讀”始——激發(fā)興趣樂趣,開啟學生心扉
1.從題目入手。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從題目入手進行閱讀指導,往往有綱舉目張的效果。最常見的辦法就是“質(zhì)疑課題”,如教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田忌賽馬》第二課時,我緊扣題眼“賽”字,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思考:第一次賽馬是怎樣賽的?田忌為什么輸給了齊威王?第二次賽馬又是怎樣賽的?結果怎樣?教學自然而然進入到精讀階段,學生目標明確,興致很高。
2.聯(lián)系生活體驗,創(chuàng)設情境。閱讀要基于生活,聯(lián)系生活,更要回歸生活。這是情感和語言得以內(nèi)化的必由之路。在教學古詩《絕句》時,我先介紹杜甫寫這首絕句的背景,并將此背景編成一個小故事說給學生聽,激發(fā)學生讀詩學詩的欲望。
3.恰當運用多媒體?,F(xiàn)行教材中的許多事物對小學生來說,都是陌生的。這時候若光靠教師講解,學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多媒體課件就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化難為易,并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導入《大禹治水》時,我播放電影《驚濤駭浪》的片段,并用語言渲染:“長江泛濫,兇猛的洪水淹沒了田地,沖毀了房屋,人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勇敢的解放軍官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用自己的生命制伏了洪水……在古代也有這樣的洪水,有一個人為了拯救黎民百姓,決定治理兇猛的洪水,而且一干就是十年……他就是偉大的英雄——大禹?!睂W生靜靜地聽,腦海中浮想那驚心動魄的場面,為大禹那種一心為民的精神所感染。
當然,激趣導入的方式還有很多,如猜謎語、聽歌曲、變魔術、一段對話、一個故事等等,我們可以根據(jù)文本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導入方法,增強學生閱讀動力。
二、以“悟讀”重——尊重個性閱讀,追求閱讀品質(zhì)
1.緊抓關鍵詞句。在執(zhí)教《裝滿昆蟲的口袋》第二課時,我緊抓文眼——“迷戀”,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感受到法布爾迷戀昆蟲的關鍵句子,再由關鍵句子縮小到關鍵詞中去品析,一邊隨文識字解詞,一邊通過詞語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層層深入。
《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片段:
師:我們知道,法布爾對昆蟲充滿了興趣,那這種興趣到了一種什么程度,誰能用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
生:迷戀。
師:找的真準!課文給我們講述了法布爾迷戀昆蟲的幾件事?
生1:兩件事。
生2:抓紡織娘;捉甲蟲。
師: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兩個小故事,邊讀邊用橫線畫出讓你感受到法布爾迷戀昆蟲的句子。
……
生:我找到了“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現(xiàn)在,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边@個句子。
師:仔細讀讀這句話?說說你讀出了什么?
生:我覺得法布爾抓這只紡織娘很辛苦。
師:你是從哪里知道的呢?
生1:“三天前”說明他整整的找了三天,很辛苦。
生2:我從“終于”這個詞也體會到非常的不容易。
師:是啊,“終于”就是通過不懈的努力才有了這樣的結果。那你們體會到法布爾身上的什么品質(zhì)呢?
生1:堅持不懈。
生2:很執(zhí)著。
生3:很善于觀察。
……(學生帶著體會朗讀)
可見,抓住關鍵詞句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讓學生順暢地實現(xiàn)“整體感悟”和“整體把握”。
2.補白文本,啟發(fā)想象。正如海明威所說:好的文學作品像冰山只露一角,百分之九十藏在水下。語文教材選入的大都是這類“冰山”型的短小而精美的作品。教學中,抓住這“一角”,讓學生尋找和想象那“藏在水下”的百分之九十,從而悟得全文的意旨。曾聽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渴望讀書的“大眼睛”》時,通過對留白的解讀,拓展了學生的思路,讓生走入課文角色,進行了入情入境的文本閱讀過程。
《渴望讀書的“大眼睛”》教學片斷:
師:那你能說說這樣的學習機會在課文中指的是什么樣的學習機會?
生1:指的是教室的光線并不明亮,上學前連梳頭洗臉的時間也沒有。
生2:還指的是每天要跋涉30里路去上學,上學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還在一座大水庫上面。
……
師:是的,她擔心的是會失去這樣的學習機會,她還可能擔心什么呢?
生1:她可能還擔心會沒有錢交學費。
生2:她可能還擔心會遲到,因為課文說到她每天都要跋涉30里路去上學。
生3:她可能還擔心破舊的教室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倒塌。
……
是的,孩子們在讀書中多發(fā)揮想象,多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感受課文,能讓讀書更具有個性化,更具有創(chuàng)造力。對文章的“留白”進行個性補白,其實也是對課文的“二次創(chuàng)作”,既能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培養(yǎng)孩子們的想象能力,更能讓課堂教學更有效。
三、以“多讀”成——遵循漸進原則,達到以讀促悟
1.“讀”應有層次,“讀”應有目標。每一個“讀”的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要體現(xiàn)出“漸進”的層次,從字面上理解就是首先要做到讀正確,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換字;其次是做到讀流利,即朗讀在做到正確的基礎上,讀得自然連貫、流暢清晰;最后只有在讀得正確、流利的基礎上,當學生對文本有了準確、透徹的理解,方能達到有感情朗讀的境地,做到感情真摯,不矯揉造作。而在每一次的讀中,教師都應該把要求細化,讓學生讀的目標更明確,針對性更強。
2.確保時間充分讀。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應當讓學生以讀為主,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為主,而不應被老師繁瑣的分析和提問占據(jù)大量時間。讀書時間不夠,這必然影響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以及情感內(nèi)化的過程。因而,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自己在讀書中體會,他們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為就放手讓他們自己去解決。
3.形式多樣興趣讀。閱讀方式單一,勢必造成課堂上的心理疲勞,造成學生不愿讀下去,乃至懨懨欲睡;只有根據(jù)教學需要地不斷變換閱讀方式,學生覺得新奇,才能產(chǎn)生繼續(xù)閱讀的欲望,從而提高課堂閱讀教學的效率。閱讀方式時機的選擇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情境的需要、文本解讀的具體實際而確定,要服從并服務于學生的有效閱讀,不能盲目地想當然地胡亂選擇。
總之,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掌握語言技巧的基礎。教師只有充分利用教材,靈活地運用、引導學生進行“悅”“悟”“讀”,才能奏出閱讀教學課堂和諧的交響曲。
(作者單位:泉州市鯉城區(qū)華巖小學)
編輯/張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