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油料樹種,茶油更是我國特有的優(yōu)質食用油,品位可與橄欖油相媲美。茶油色純味香,營養(yǎng)豐富,長期食用具有明顯的保健功效,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植物油”。我縣油茶資源豐富,本文根據油茶的生理特性與龍川的氣候環(huán)境進行分析,再淺述油茶栽培以及病蟲害的防治。
【關鍵詞】油茶;栽培;病蟲害防治
1 油茶的生理特性
油茶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最適宜生長在疏松、濕潤、透氣性好、保水性強、深厚肥沃土壤中,樹齡達百年以上,收益期長。油茶喜酸性和微酸性土壤,不適合中性或堿性土壤。用油茶籽制作的茶油是一種優(yōu)質、耐儲藏的油料,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90%以上,長期食用對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腸胃病等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療效。同時茶油還是凡士林、生發(fā)油、機械潤滑油以及醫(yī)藥上制作青、鏈霉素油劑的原料。茶油是公認的“綠色食品”,品位可與橄欖油相媲美。
2 龍川的氣候環(huán)境
龍川縣位于廣東省東北部,東江和韓江上游,東連梅州,北連江西,南近珠江三角洲。全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充足,平均氣溫21.8攝氏度,歷年降雨量平均1501.8毫米,平均相對濕度78%,十分適合于油茶的生長。
龍川縣是油茶種植大縣,我縣25個鎮(zhèn)當中近20個鎮(zhèn)都有種植油茶歷史,據統(tǒng)計,龍川縣油茶種植面積達11267公頃,年總產量5781噸。主要分布在義都鎮(zhèn)1333公頃、黃石鎮(zhèn)1333公頃、巖鎮(zhèn)1000公頃、四都鎮(zhèn)933公頃、赤光鎮(zhèn)933公頃、黎咀鎮(zhèn)867公頃。目前,全縣油茶龍頭企業(yè)分別是赤光鎮(zhèn)千家欣茶油廠和黃石鎮(zhèn)高山油廠,共有油茶加工企業(yè)30個。
3 油茶栽培
選擇具有增加產量、提高品質、增強抗逆性的健壯的油茶優(yōu)良品種。我縣油茶栽培的主要品種是霜降籽,油茶一般宜在PH值5~6.5的土壤中生長。
3.1 實木苗培育。
將油茶種子直接播于苗床,培育1年~2年,以裸根苗出圃。油茶幼苗期為偏陰性,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肥沃的土壤,圃地宜選在東南向排灌良好的坡地,PH值5.5~6.5的沙質壤土為宜。油茶不宜在高濕排水不良、黏重板結或干燥的沙土生長。初冬翻耕圃地后,均勻施入腐熟廄肥,然后耙碎作畦。冬播則要防鼠害。春播前25天浸種2天~3天,沙床催芽18天~22天,然后播于圃地。油茶以條狀點播,株行距10厘米×20厘米為宜。每667平方米播種約20000粒,覆土厚1.5厘米~2.0厘米,稍加鎮(zhèn)壓。苗高10厘米左右施速效氮肥(0.5‰)一次,當長出3片~5片真葉時用鐵鏟在地表下10厘米~15厘米呈45度斜插切斷主根,以促使側根生根,然后再施復合肥(1‰)一次。春雨期用半量的波爾多液防治葉軟腐??;高溫多雨季節(jié)用1‰托布津防治炭疽病。注意松土鋤草,使土壤保持一定的含水量。一年生苗高達30厘米,根莖粗0.25厘米~0.3厘米,一級苗數量每667平方米可達9000株~11000株。
3.2 整地。
油茶整地方法有全墾整地、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三種,可根據林地條件、經營水平高低、勞力等情況因地制宜選用。全墾整地適用小于15度的緩坡、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造林地。塊狀整地在坡度較陡、坡面破碎以及“四旁”植樹均可采用。造林密度主要是根據物種生物學特性、立地條件及造林目的等來確定,一般每667平方米栽植60株~120株左右。有肥地栽稀,土瘦栽密;山腳栽稀,山頂栽密;緩坡栽稀,陡坡栽密;間作栽稀,不間作栽密的經驗,值得提倡。
3.3 苗木栽植。
油茶為常綠闊葉樹種,幼苗主根長而側根少,晴天和旱季起苗造林最易引起苗木失水,導致造林失敗。油茶造林成活率的高低,與空氣濕度和土壤水分關系十分密切,晴天與雨天造林成活率大不一樣,以隨起隨造成活率高。植苗造林根據“三埋一提三踩”的原則。一定要做到栽緊踏實。平坡大穴,在栽植后要用松土將基莖部分堆成饅頭形,防止雨季穴土沉陷積水,造成水漬死亡。苗木定植深度以超過原圃地根際1厘米~1.5厘米為宜。
3.4 撫育管理。
幼林土壤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解決雜草與幼苗爭光水、肥,每年進行2次~3次,同時可進行間種,以耕代撫。為了確保幼林的早實豐產,應適當施肥。成林階段是油茶從開始結果到大量結果的時期,也是油茶經營最有價值的時期,每年夏季要鏟山除草一次,每隔3年要在冬季深挖一次。此外,應根據土壤肥力狀況、樹齡大小、樹勢強弱、結果大小年進行合理施肥。
4 施肥管理與病蟲害防治
4.1 施肥管理
4.1.1 重施基肥
做到“早、深、足、好”四個字。早就是基肥施用時期適當提早,因為一般有機肥養(yǎng)分釋放比較遲緩,必須適當早施;深就是要適當深施,因為茶樹是深根系作物,而且要利用茶樹根系向肥性的特點,把茶樹根系引向土壤深層,擴展根系的吸引容量,提高茶樹的抗逆能力,確保安全越冬;足就是基肥數量要多,一般有機肥的營養(yǎng)元素含量低,只有數量多才能達到改土的效果;好就是指基肥質量要好,所選肥料要能改良土壤,又能緩慢地提供茶樹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
4.1.2 早施追肥
油茶是多年生的常綠作物,吸肥既有連續(xù)性,又有階段性。春季是吸肥的高峰時期,要想油茶快長、多產僅靠基肥的基礎養(yǎng)分,往往難以維持油茶的迅速生長對養(yǎng)分的集中需求,必須及早追肥給予補充。當然所謂早施也要因地制宜,陽坡和崗地茶園要先施,陰坡、溝、谷地茶園等要后施。
4.2 病蟲害防治
4.2.1 物理機械防治
物理機械防治是指采用物理機械因素來防治病蟲害,目前主要有兩種方法:誘殺法和人工捕殺。
(1)誘殺:是利用昆蟲的趨性(趨光性和趨化性)或害蟲種群自身間的化學信息素以及害蟲對色澤的趨性進行引誘,并殺死茶樹害蟲的方法。常用的有a.燈光誘殺(即利用害蟲的趨光性誘殺茶園害蟲),b.黑燈光誘殺(一般是在茶園中架設電線,裝置黑光燈,以燈管為中心,呈“十”字形裝四塊玻璃,在燈下放置大水盆,每天晚上開燈,可以引誘毒蛾等成蟲飛來,與玻璃相撞掉入水盆中淹死,c.糖醋誘殺(利用害蟲趨化性的特點誘殺害蟲)、性信息激素誘殺(利用害蟲種群自身的性信息素引誘害蟲成蟲,使之不能正常交尾或直接滅殺,達到滅蟲的目的)。
(2)人工捕殺,對茶園中某些目標明顯和群集性強的害蟲,可以結合田間管理,采用人工捕殺的方法直接消滅。
4.2.2 化學防治
病蟲害發(fā)生嚴重時,應該合理選用低毒、高效、低殘留的農藥,同時要因蟲和病、及時施藥,并科學使用農藥,充分發(fā)揮農藥作用,減少其負面影響。油茶的主要病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軟腐病和煙煤病等。油茶的主要蟲害有油茶尺蠖、茶毒蛾、油茶蛀莖蟲和油茶藍翅天牛等。防治方法:結合營林措施,消除病源主要是在發(fā)病高峰期的7月~9月,用1﹪波爾多液加2﹪的茶麩水噴3次~4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許允文,朱躍進主編.有機茶開發(fā)技術指南[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社,2001
[2]石春華,虞軼俊主編.茶葉無公害生產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2
[3]李松等主編.放心茶葉生產配套技術[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4]莊瑞林主編.中國油茶[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