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是很奇怪的東西,它使你以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氣;但實際上它所給你的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 它剝奪你對前途的希望,割斷你和別人之間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漸狹窄,對人生也越來越懷疑。
——羅曼·羅蘭文章《懶惰的智慧》
我比較欣賞的還是年輕的時候想清楚一件事,做自己喜歡的事,堅持不懈的做,花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去做。然后這個過程順便有點兒錢。如果一個年輕人說我有一個夢想,我想賺了錢再去實現,那這個夢想就不是你熱愛的夢想。
——財經作家吳曉波談年輕人的夢想
世界如何演變不在你控制,中國如何演變更不要瞎猜,新的一年,做你自己能做到的事:多鍛煉身體;努力工作多賺錢;多讀一點書;你好就是國家好、世界好,一個自由的個體,勝過一噸理念。
——作家連岳在“飯否”上說
犯不著把傳媒理想化,但不能放棄新聞理想;不要拒絕日常的瑣碎,但不能因瑣碎而自甘平庸。環(huán)境可以改變人,環(huán)境也會因人而變。因此,行動比嗟嘆重要,尋找志同道合者比獨自摸索重要,堅持水滴石穿的努力比轟轟烈烈一時痛快重要。
——媒體人、《南方周末》前主編江藝平退休感言
政府官員看上去全像總經理。他每天研究的事兒不是政府本來應該做的公共服務、公共產品和公共政策,而是投資、招商引資,而是抓經濟、促增長,控制通貨膨脹,所以我們的市長像總經理。
——經濟學者許小年在某年會上闡述責任混亂和社會角色混亂
一個良好成熟的社會秩序不需要刻意塑造榜樣。對于公職人員來說,學習他人好榜樣,不如自己首先做到:平等對待身邊每一個人以求心安理得;公正處理政務以求問心無愧;公開政務范疇以求眾望所歸;誠實服務公眾以求心底無私天地寬。不做到這些,學習任何榜樣都有可能成為水中月、鏡中花。
——著名微博網友“段郎說事”堪稱公職人員典范
中國人經歷了太多的磨難。于是,習慣了無底線的忍耐與承受,這直接導致底層人群徘徊在兩個極端:一面狼性,一面羊性。在強者面前,比羊還要乖順;在弱者面前,比狼更加狠毒??杀氖?,他們更熱衷于把對上層的羨慕嫉妒恨以暴力的方式發(fā)泄到更弱的群體身上——這最可怕。
——學者錢文忠論中國人的狼性與羊性
什么叫團結的大會?聽不到不同意見的會;什么叫勝利的大會?按原計劃圓滿開完的會。
——炎黃春秋雜志專訪高鍇,談“我在全國人大的見聞與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