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指出,過多食用豬、牛、羊肉能使結腸癌、腎癌的危險性升高,多攝入動物性脂肪和蛋白質(zhì),可導致子宮內(nèi)膜癌和卵巢癌:腌、熏、曬、炸等方法加工處理的食物吃多了,與口腔、食管、胃、胰腺等消化道癌以及鼻腔癌、喉癌的發(fā)生有密切關系:而攝入黃曲霉菌污染的食品則與肝癌有關。
隨著我國城市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飲食習慣及膳食結構均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糧、薯、豆類在食品結構中的比例明顯下降,而動物及油脂類的攝入量則明顯增加。為此,醫(yī)學專家呼吁,我國居民的膳食習慣亟待改變,癌癥預防要從生活的每一天開始。
哪種膳食結構較合理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歐美一些國家以魚、肉、蛋、奶等動物性食物為主;東歐一些國家以糧谷和動物性食物并重:日本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占一定比例,而大多數(shù)發(fā)展中國家則是以糧食為主,這也是典型的東方性食物結構類型。
我國幾千年的飲食文化,形成了“五谷為養(yǎng)、五畜為益、五果為肋、五菜為充”的以素食為主的膳食結構。膳食中的蛋白質(zhì)、熱量處在較低水平,多種營養(yǎng)素(視黃醇、核黃素、鈣、鋅等)處于缺乏水平。
其實,在上面所說的幾種膳食結構中,以日本的“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占一定比例”的結構更趨于合理。
膳食習慣怎么改,營養(yǎng)專家認為應從以下8點做起:
1 改變“咸則香”的觀念,飲食淡些,淡些、再淡些。努力做到3口之家每月使用食鹽不超過500克為適度。特別是高血壓好發(fā)年齡(40~50歲)的人群,高鈉對血壓的影響尤為明顯。高鹽飲食還容易誘發(fā)胃癌等惡性腫瘤。
2 每日一瓶牛奶。我國居民缺鈣現(xiàn)象較為嚴重。如果長期鈣的攝入量不足,就會引起骨骼、牙齒發(fā)育不正常,造成骨質(zhì)疏松、骨質(zhì)軟化,誘發(fā)高血壓、心肌梗塞等嚴重疾病。對鈣的需求量特別高的兒童、青少年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應盡可能做到每天補充一瓶含鈣豐富的牛奶。
3 每天吃一只蛋。蛋是天然食品中營養(yǎng)價值極好的食品,蛋類蛋白質(zhì)可提供極為豐富的必需氨基酸,而且氨基酸的構成比例非常適合人體需要。蛋黃中的卵磷脂能使血液中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小,而使其保持懸浮狀態(tài)。從而防止膽固醇和脂肪沉積在血管壁上,有預防血管硬化作用。此外蛋類也是無機鹽和維生素的良好來源,鈣、磷、鐵的含量也比較豐富。蛋的營養(yǎng)價值雖高,但一次不能多食,多食不僅對人體無益,反而會增加胃腸負擔,有礙健康。另外,蛋一定要煮熟了再吃。
4 每周一頓海魚。生活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幾乎不生糖尿病。冠心病死亡率也很低,日本人是世界上冠心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低的國家。因為愛斯基摩人是以海洋魚類為主食,日本人食魚較一般國家也多。那么,為什么吃魚多能降低冠心病發(fā)病率7隨著醫(yī)學科學發(fā)展,發(fā)現(xiàn)魚油特別是海魚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有降脂作用。健康教育專家研究認為,每周餐桌上有一頓以上的海魚,對防治高血壓和冠心病大有益處,同時還有預防心肌梗塞和中風的功效。
5 雞、鴨代替豬肉。健康教育專家建議調(diào)整膳食結構,改變以豬肉為主要動物性食物的結構,增加水產(chǎn)品和禽類的攝入量,盡可能用雞肉、鴨肉代替豬肉(禽肉脂肪含量相對比豬肉低),以減少脂肪攝入量,同時又可保證足夠動物蛋白的攝入。
6 增加豆制品攝入。俗話說:“要長壽多吃豆?!钡拇_,黃豆營養(yǎng)豐富,蛋白質(zhì)是精肉的2~3倍,是雞蛋的2.5倍。豆及豆制品是腫瘤和心血管疾病防治專家推薦的理想蛋白質(zhì)食物。
7 每天500克蔬菜。值得一提的是蔬菜中纖維含量普遍較高,腫瘤專家把蔬菜當作防癌食品,建議大家每人每天能吃500克左右蔬菜。
8 補充菌菇食物。香菇、蘑菇、冬菇和黑木耳等菌菇類食物,是一類值得推薦的營養(yǎng)食品。香菇不僅有良好的抗腫瘤作用,還能提高機體免疫能力,起到抗病毒作用??上У氖?,我國人民長期習慣于把菌菇類食物當作燒菜的佐料,很少當作菜肴,攝入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