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的今天,網絡文化已經成為90后高職生認知世界和把握信息的有效載體。在互聯(lián)網廣泛普及和引領下,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和能量。本文著重梳理了網絡文化在深入影響學生學習和生活外,同時也給學校學生事務管理帶來了一些新的考驗和挑戰(zhàn)。
關鍵詞:網絡文化 高職院校 學生事務管理 負能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b)-0000-00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網絡信息的瞬息萬變,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續(xù)深入,學生個性日益鮮明,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正面臨著全方位而又復雜地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它們不僅現(xiàn)實地構成了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特定時代場域,而且也昭示著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新的發(fā)展趨向。學生事務管理是一個典型的歐美術語,它是一個歷史的、動態(tài)的概念,其發(fā)展經歷了替代父母制模式、學生人事工作模式、學生服務模式和學生發(fā)展模式四個階段。學生事務管理的內涵和外延都處在不斷變化之中,且逐步成為高職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隨著高職院校學生數(shù)量的不斷增加,社會大環(huán)境的深入影響,各種紛繁復雜的文化和思想觀念涌入學校,學生整體素質也呈現(xiàn)出下滑趨勢。大專生的價值觀念在受到社會的影響后呈現(xiàn)出盲目性且多元化。當今網絡的飛速發(fā)展在給大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學生面臨許多不曾遇到的負面問題,亦給學生事務管理提出了新的難題。
1 相關概念界定
(1)文化,廣義是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chuàng)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俠義是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意識形態(tài)。有時專指教育、科學、文學、藝術、衛(wèi)生、體育等方面的知識與設施。作為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同時又給予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以巨大的影響[1]。
(2)網絡文化是指以因特網為基礎的文化,具有內容豐富、傳播迅速、影響廣泛、能控率低、參與平等、開放性、個性化等特點[2]。
(3)事務是指組織、類群或個人按預期目標所要做的事情或整體的工作任務[3]。
(4)學生事務是指高校內部特定組織或特定人員為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高等教育目標、保障正常的學校教育教學秩序所做的“非學術性”的事情[4]。
(5)學生事務管理是指在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下,高校通過靈活的工作方式和多樣化、現(xiàn)代化的手段,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高校自身的教育、管理服務職能有機結合,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活動總稱[5],其范疇大致包括人格教育、生活服務、成長輔導、職業(yè)生涯、素質拓展等內容。
(6)負能量的概念是相對于“正能量”而言,根據(jù)日本特攝劇《愛迪奧特曼》對“負能量”的解釋是:人類自身內心的負面心理、情緒、思想等(如,妒忌、陷害、攀比、貪婪、懶惰、陰狠、狡猾等等……)的作用下,讓人類的行為消沉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從而產生了負能量[6]。
2 網絡文化給學生事務管理帶來的負能量
互聯(lián)網作為現(xiàn)代信息工具之一已經深入到社會的各個層面,也深刻地影響大學生的思想、學習、行為、生活等方面。在信息化社會里,以互聯(lián)網為主的信息技術在人類社會活動之外締造了一個虛擬的公共空間,使各種信息在最廣泛的程度上得到了交流和傳播,其內容繁雜,良莠不齊。不同種類的垃圾信息也會夾裹在其中,在嚴重影響學生學習之余也給學生事務管理帶來新的考驗和挑戰(zhàn)。
2.1 網絡里各種價值觀念的滲透與影響
網絡信息技術均是由西方發(fā)達國家研制,信息也主要來源于它們的數(shù)據(jù)庫。西方國家提供的信息具有西方本土化的特點,他們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文化與東方人的思想、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西方人的思想、文化以及生活習俗等方面對處在青春期的大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吸引力。多彩繽紛的網絡世界使各種信息交雜在一起,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思想價值觀念、不同的生活習俗、人文地理等內容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對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的大學生的思想與心靈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和沖擊;他們還不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蒙蔽心智,迷失方向,甚至走向與自幼接受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背道而施。還有,網上各種有用與無用、正確與錯誤、先進與落后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念交織在一起,讓學生在上網過程中容易受到這些垃圾的干擾和侵蝕。而且,網絡社會的虛擬化環(huán)境和不良文化極易破壞高校學生固有的道德觀念和法律意識,直接造成其道德觀念和法律意識的淡漠,引發(fā)學生思想混亂,導致自我認識失調、情緒失控、價值取向扭曲,甚至可能誘發(fā)學生出現(xiàn)違法亂紀行為。
2.2 網絡里不安全、不健康信息的傳播
網絡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在變成全球力量的同時,正開始染指人類歷史的基因,向人類歷史注入極不穩(wěn)定的因素。互聯(lián)網內包含著許多不利于青年大學生成長的黃色信息、暴力信息、血腥信息和一些反動信息,散播不利于穩(wěn)定和團結的消息,潛藏著一些與我國倡導的和諧社會相悖的信息,比如一些宗教(或者非法團體、組織)利用人們的善心、同情心及對生活不如意的情緒引誘他們進行反黨、反政府,也會使象牙塔內的大學生更容易受到蒙騙。此外,根據(jù)Evan Schwartz 1997年版的《Webonomice》一書介紹:“性”是在搜尋網站Alta Vista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字,此外“裸體”、“裸露”、“色情”等都居該網站十大關鍵字排行榜中,在該網站排行榜中,與“性”有關的字就占了八位[7]。另外,伴隨著各國際報刊、雜志的上網,持各種不同意見的個人或群體也在網上進行激烈的角逐。如“泡妞三十六計”、“如何哄女孩子開心”、“如何做老大”、“厚黑學”、“打腫臉充胖子”等等,不一而足。可見,網絡在方便交流的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的“偽善”信息廣為傳播,這些信息容易弱化大學生的道德觀和法紀觀,對學生的成長成才起到了不可低估的負作用。
2.3 網絡電子游戲的盛行
90后的大學生思維敏捷,喜歡追求時尚,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對網絡里得電子虛擬游戲情有獨鐘。筆者相信,在任何一所高職院校里都會有很多學生定會珍惜利用周末、節(jié)假日每一秒的時間在電腦前鍛煉自己電子游戲技術水平。平時,有些學生連課間休息時間都不放過,甚至出現(xiàn)逃課、曠課去上網玩電子游戲的現(xiàn)象。像這樣的學生就算被班主任或輔導員老師強壓在教室上課也會“趴下”一片,“身在曹營心在漢”就是這些學生的真實寫照。學生把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在虛幻的世界中,以期得到些許慰藉和成就感、滿足感,讓自己的人生價值或多或少的在電腦里得到體現(xiàn)。網絡游戲不僅在思想上、精神上控制或麻痹學生,而且還會增加學生的經濟支出,給學生家長也增添了負擔。據(jù)了解,有部分學生在網上的經濟花銷約占日常生活費用的一半,換句話說網絡游戲已經成為這幫學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娛樂必需品”,長此以往那些在經濟上很緊張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日常消費會鋌而走險的去偷盜、敲詐或者勒索等不法行為。
2.4 網絡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礙
網絡所獨有 “電子海洛因”的副作用使得不少學生患上了“網絡成癮綜合征(簡稱IAD)”。很多高職學生在緊張的學習和較重的技能練習后都會在互聯(lián)網上找到快感以及情感上的認同,找到放松、愉悅身心的“良好”方法;很多高職學生在單調無味的業(yè)余生活中跟隨同學一起去體驗互聯(lián)網上的夢幻世界;很多學生在逐漸成為電子游戲高手之后更加注重自己的影響力,激勵自己的進取心——挑戰(zhàn)難度更高的網絡游戲,讓那些不甘落后的網迷產生了強烈的攀比心與斗志,致使諸如這樣的學生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競爭上。從剛開始心理上對網絡產生的強烈歸屬感和依賴感演繹成為對現(xiàn)實的冷漠感與厭倦感,出現(xiàn)各種行為異常、心理障礙、思維遲緩、語言表達不清等現(xiàn)象,難免產生自我封閉或雙重人格等等,這些現(xiàn)象都是網絡障礙的表現(xiàn),嚴重的影響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對此我們要予以高度重視和警覺。
另外,有些學生通過學習和專研在網上做起了生意(即現(xiàn)在盛行的淘寶網購),搖身一變成了學校里的“小老板”。雖然收入不是很高但足以彌補自己日常經濟上的開銷,自尊心和虛榮心也得到了很大滿足。據(jù)觀察,能在網上做生意的學生學習成績都會受到影響,甚至過早的出現(xiàn)商人唯利是圖的動機。賺錢的欲望沖蝕著這些學生的精神思想,在金錢的欲望得到滿足后使他們喪失了學習的動力和進取心,徹頭徹尾變成了金錢上的奴隸。
3 結語
歷史學家阿諾德?湯恩比曾提出了“挑戰(zhàn)與回應”的理論:“文明是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來保持生存的,這種發(fā)展是對新的、大型的挑戰(zhàn)做出的反映。反過來說,這些挑戰(zhàn)也常常是文明之前的發(fā)展所帶來的結果?!备鶕?jù)這種精神,挑戰(zhàn)也是學生事務管理人員集中力量,利用感知力、理解力和創(chuàng)造力進行革故鼎新的機會。面臨新的考驗與挑戰(zhàn),如果沒有學生事務管理工作質的飛躍與突破,我們就不可能得到現(xiàn)代科技和物質文明所給予的一切。福斯特說過:“學校不只是簡單的聽課獲得學位,而是活生生的文化和道德陳述——正是它形成每個社會成員的良知。教育管理也許是社會中的每個成員最關心的問題:當教育管理專業(yè)忽視社會分析,實際上他們是忽視了選擇一個更加誘人的未來。”所以,如何把網絡文化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如何有效地預防和戒除高職院校學生網癮,如何有效地提高學校在文化上的選擇能力以化解網絡帶來的負面效應并提高學生事務管理的實效性,已逐漸成為高職院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必須克服的新課題。
參考文獻:
[1] [2]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第六版)[M].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10月
[3] [4] [5] 漆小平.中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M].中山大學出版社,2011年4月
[6] 百度百科.負能量[O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083523.htm
[7] 徐濤.新時期高校學生工作研究[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