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先生前時推出了以其大名冠名的《易中天中華史》系列的頭兩卷。在北京大學舉行的個人演講中,易先生形容自己的“中華史”是一部“輕松好讀,引人入勝,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中華史詩”,并且直言寫這部中華史是為“爽它一把”,宣稱“我不爽,肯定不行的,我不爽,讀者就不會爽,讀者不爽,我就不會爽,說得難聽,寫書這事跟做愛是一樣的,雙方都爽?!?/p>
易先生果然出言驚人,我以前只知道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或可負責表呈美感,沒想到在易先生這里還得提供快感,估計還須讓寫作者獲得高潮。歷史真吃力!
不過更吃力的是得跟上易先生的爽感。顯然,易先生是不滿過往關于中國歷史的敘說方式的,他的野心是要闡釋“文明的意志”,并試圖找到“中華的位置”。所以,若你要在這里覓得實打實的歷史知識,估計難遂心意,因為我猜這是作者不屑的教科書寫法。若你要在這里求得關于中國歷史的統(tǒng)貫之說,估計也將悻悻而歸,因為作者忙于東拉西扯地展開全球視野的宏觀比較。而即便旁無所求,單單為知一人一事之理,也所獲有限,因為作者心心念念的是那“文明的意志”、“中華的位置”,以及迭出頻現(xiàn)的公民教育言論,好幾次我竟一時恍惚,易先生該不是在寫歷史,而是在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報告吧。
不過我們都不該據(jù)此就批評易先生,畢竟這是易先生獲得爽感的獨家法門。我困惑的是,力求站在全球視野來思考中國歷史的易先生,自身到底具有多寬廣深閎的全球視野?隨舉幾例,譬如有讀者指出《國家》一卷中對于“羅馬”的指稱頗為淆亂,羅馬王國、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不代表就是同一個羅馬,事實上,它們彼此間的時間跨度幾達1700年以上,易著羅馬來羅馬去的,顯見犯了望文生義的錯。再如為了說明古希臘的民主制度,而以雅典概希臘之全,置斯巴達、馬其頓這類非民主城邦不論,自然也是說不過去的。而概括中國歷朝歷代之特質為“夏的質樸,商的絢爛,周的儒雅,漢的強悍,唐的開闊,全都變成了明日黃花。時代風氣由宋的纖細,元的空靈,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弊x起來朗朗上口,但也不過是上口而已。至于全書為求爽而不求確不求雅,口語漫天飛,比喻滿街走,誠然夠生動,夠接地氣,可怎么都透著一股油滑取巧。如果說余秋雨是一味求雅,那易先生則總是刻意逆襲,偏往俗里走,都算不得中道。
而易著《中華史》其實頗反映出如今的歷史暢銷寫作的兩大特點。一是盲目接地氣,透徹點說,是為求聽眾。所謂用讀者明白易懂的方式來說古講史,到頭來不過是用讀者喜歡的價值觀來詮解歷史。即如當年易先生講三國,即多以小人之心來解釋三國英豪的諸多作為,誠然現(xiàn)實不免充斥著爾虞我詐勾心斗角,但歷史的敘說者若是只能提供給讀者這些厚黑學材料,甚或直接以厚黑學視角來看取歷史,實在也未免太過小看了古人,錯看了歷史。更要緊的是,這種看似作者引領讀者,實則是讀者裹挾作者的歷史寫作,使得寫作者僅僅試圖滿足讀者的一切欲望,甚至是欲望中尤為粗鄙的那部分。他們更多扮演的是媒體明星和段子批發(fā)商,而寫作最終淪為表演和牟利的工具。
《所有人問所有人》
作者:韓寒監(jiān)制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無論你是誰,來自哪兒,做著什么,你都可以向任何人提問任何問題?!端腥藛査腥恕罚褪沁@樣一部收錄了最不可思議的問題和不可思議的答案的你聞所未聞的奇書,這些問題,你或想到,卻從未有人回答,你或想探索,卻一直無處著手。這也是一份關于社會、民生、八卦、性、音樂、電影、生活、潛規(guī)則等所有問題的非標準答案。
《相性》
作者:三浦友和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相性》是日本演員三浦友和的自傳,圍繞“結婚三十年、演員四十年、人生六十年”這個主題,將他的人生、家庭、事業(yè),以及與妻子山口百惠相知、相契、相隨的感情歷程娓娓道來。“相性”是“投緣”的意思。三浦友和在書中寫道:“我非常幸運,遇到了山口百惠這位與自己非常投緣的女性,并最終成婚。”婚后倆人一直保持低調,如今終于將他們的婚姻家庭生活展現(xiàn)給讀者。
《未來》
作者:阿爾·戈爾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繼擔任八年參議員、八年眾議員、八年副總統(tǒng)之后,美國政商界領袖人物阿爾·戈爾耗費八年時間,潛心鉆研一萬余頁研究資料,對近年新涌現(xiàn)的現(xiàn)象背后的意義和影響進行了深入分析,描繪了一幅全人類未來的精確圖景。書中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媒體、能源、環(huán)保、法律、倫理、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并指出人類如何能夠盡量做好準備迎接這些變化,重新掌握自身命運和塑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