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沒有王勃,就沒有滕王閣。王勃是唐代文學(xué)里沉重的一筆,他的《滕王閣序》使滕王閣霞光四射,而他悲情的一生則讓后人欷歔不已。
選文1
悲情滕王閣
□孫守名
站在黃河岸邊,夕陽西下,萬道霞光四射,江面波濤滾滾,濁浪排空。此情此景,忽然就想起了初唐的王勃。腦海出現(xiàn)的不是飛天累榭、回廊并抱、俯瞰大江、背依古城的滕王閣,而是面容清瘦、身材矮短、神情憂郁的王勃。耳邊仿佛又想起他凄愴而又無奈的富于穿透力的話語:“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這個王勃,注定一生要與悲情相伴。
漫天的迷霧使江面朦朦朧朧,站在船板的王勃望著水天渾然的漫無邊際的迷蒙的江面,心情一陣悲酸,他不知道見了父親說什么,做什么,一時的莽撞鑄成千古大錯,父親因自己被貶凄涼而又荒僻的嶺南,天乎?地乎?罪責(zé)在己,何處去訴?
年僅27歲的王勃突然就落水了,唐代的詩學(xué)文章注定要換人來寫。突發(fā)奇想,假如王勃不落水,輝煌的唐代文學(xué)里面是不是還會有像《滕王閣序》那樣的華章?如果那日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詩意的王勃還會不會乘舟進入那片毫無情意的水域?很想攔住神情憂郁的王勃,讓其改日前往或從陸路前行,然而那是怎樣的一個夢???
落水的詩人很快被人救起,他是否見到了父親,沒有地方記載下來。但是,受到驚嚇的他,加上心情抑郁,在一個月色凄清的夜晚,懷抱著憂愁和內(nèi)疚隨風(fēng)而逝。王勃曾有3年的蜀地生活,這次獲罪于皇帝,遇赦未能被貶嶺南,但是命中注定,靈魂的歸所還是那個荒涼和凄苦的地方。上天不公,對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難道真的就沒有悲憫之心,難道真要讓他靈魂無依,在荒煙蔓草間永久漂泊嗎?
《舊唐書》和那時已有盛名的楊炯對王勃實在過于抬愛,前者說他“六歲解屬文,構(gòu)思無滯,詞情英邁”;后者更是捧他有點神乎其神,“九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十歲包綜六經(jīng),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xùn)。時師百年之學(xué),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我所能相信的是王勃其實小時的確聰慧明智,也正因為如此,他能得到別人的舉薦,步入朝堂。這到底是幸運,還是不幸?假如王勃不那么自信,假如他是個浪跡天涯、游山玩水的隱者,也許他的一生會平平淡淡,安安然然。
是不是才學(xué)卓爾不群的大家都要經(jīng)歷這種世事的磨難?18歲就文冠于世的賈誼由河南郡守舉薦,進京被皇上召為博士,不到一年被提為太中大夫,因遭小人嫉妒,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实垡粫r懷念,召他回京,做了梁懷王太傅。這時的他已經(jīng)寫就了傳世名篇《論積貯疏》等,他的經(jīng)世才華展露無遺,然而就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那個無能的梁王墮馬而死,33歲的賈誼深感內(nèi)疚,憂郁而死。
賈誼和王勃,王勃和賈誼,注定把漢代與唐代用才情相連,用悲情相結(jié)。沿著漢代的蜿蜒崎嶇的小路,隨著滾滾煙塵,步入唐帝國,眼前全是騎馬的賈誼,和乘舟渡江的王勃。
很想去循著王勃的足跡走一遍他一路走過的地方,在滕王閣,我不會駐留。就是要一睹那片王勃墮水的浩渺煙波,就是要在江邊憑吊王勃,發(fā)思古幽情。
然而,還是繞不過詩意的滕王閣。那兒,曾經(jīng),是王勃的棲居地。沒有王勃,就沒有滕王閣;沒有滕王閣,就沒有王勃。
悲情的滕王閣,向你,出發(fā)。
[選自《王朝的背景(孫守名文化散文集)》,有刪改]
點擊
在黃鶴樓,崔顥、李白……或慷慨高歌,或縱覽煙霞。黃鶴未返,樓卻依舊;在歷史的回聲中,激蕩的是追夢者的跫跫足音。
選文2
黃鶴樓,沉淀千年的夢
□王一木
1
黃鶴樓,一座樓閣,一個夢。
沖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云水。黃鶴樓依山臨水,氣吞云夢。
江上帆影如織,大地?zé)熡耆鐗m;龜蛇靜,江水動。黃鶴樓,扼守山川靈氣的交點,吐納自如。
登臨黃鶴樓,浩蕩長江、三楚大地、武漢三鎮(zhèn),一覽無余,令人遐思無限。
“對江樓閣參天立,全楚山河縮地來?!秉S鶴樓的巍峨在氣勢。
“爽氣西來,云霧掃開天地憾。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秉S鶴樓的深刻在歷史。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孫權(quán)“以武治國而昌”,筑城為守,建樓瞭望。它的原始含義是戰(zhàn)國,是軍事,是烽火。
2
大江東去,浪淘盡,如煙往事。
穿越了多少風(fēng)風(fēng)雨雨,沉淀了多少悲歡離合,承載了多少的繁華與硝煙,黃鶴樓依然歲月如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睔q月流逝的是戰(zhàn)爭,是權(quán)謀,是欲望;歷史綿延的是情感,是佳話,是愛。
如今,鼎峙之勢已然殘山剩水,赤壁退入了陳舊的地圖,三國退回了夢中的漢朝。周瑜的倜儻,小喬的美貌,魯肅的智謀,還有孫權(quán)的帝業(yè),只收拾成一座古色古香的樓閣。誰能會,登臨意?
仰望黃鶴樓,是仰望一種帝業(yè),一個帝王夢。
仰望黃鶴樓,也是在仰望一種版圖,一個統(tǒng)一夢。
3
黃鶴樓一轉(zhuǎn)身,已是唐朝,一個詩人的唐朝。
崔顥來了,一句“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黃鶴樓便成了千古詩句,絕色的風(fēng)景。多少兵火烽煙,多少殺伐決斷,都無法泯滅它的美麗。黃鶴樓活在唐詩里,一身錦繡,光彩照人。
其實,黃鶴樓并不是詩歌,是一只鶴,一只沒有痕跡的鶴,一只不肯回頭的鶴。多少遺憾,多少追尋,悠悠。斯人已去,乘鶴西辭,羽化了,登仙了,令人神往。可千載而下,風(fēng)云際會,英雄者眾,又能有幾人千秋?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崩畎椎拿坊淞?,滿城風(fēng)雨。梅花落里,我們也總能聽出世事無常、歲月滄桑,格外凄涼。
這是誰的黃鶴樓?孫權(quán)的?崔顥的?李白的?……無語問蒼天。
望著如織的游人,望著蒼茫大地,我翻然悟得:放下的是恩怨,站起的才是人格,是文化,是永恒。
4
一首詩,激活了一棟樓閣。
一闋詞,打開了一片天空。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眰ト酥更c江山的激越壯志,鋪開了與唐詩截然不同的意境。
千年重鎮(zhèn),天翻地覆。不再追問一去杳鶴的背影,不再臨摹唐詩芳草萋萋的意象。“風(fēng)檣動,龜蛇靜,起宏圖?!庇橙胙酆煹?,是長江如練,大橋如虹;是“和諧號”風(fēng)馳電掣,摩天樓鱗次櫛比……
繁華的是都市,崛起的是中國。
歲月悠悠。一次次被毀,一次次重建,黃鶴樓演繹著歷史的更替;一次次拜謁,一次次回眸,我們讀到了時間深處的讖語,一個千年的夢。
幾番平和,幾番淡定。倚欄騁懷,我想到了一個定義:黃鶴樓已非一般樓臺亭閣,它是一個城市的象征,一個復(fù)興的符號,另一種詩歌。
是啊,“對江樓閣參天立,全楚山河縮地來”。這是黃鶴樓的氣勢。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闭l又敢說,這不是江漢大地的豪情?!
(選自《新時文·文化卷·被創(chuàng)造的風(fēng)景》,有刪改)
對比欣賞
這兩篇文章都是對歷史回想的散文,其在思想、藝術(shù)上各有千秋。
一、思想內(nèi)容
這兩篇雖然都是在寫富有歷史內(nèi)涵的建筑,但所表現(xiàn)的思想不同?!侗殡蹰w》寫了王勃悲情的一生,由想起王勃的文章,到王勃的生平,再到人們對王勃的評價以及和賈誼的類比,其間滕王閣只是載體而已。《黃鶴樓,沉淀千年的夢》重在借黃鶴樓來寫中華民族對和諧安樂生活的追尋的漫長歷史過程,作者由古及今,從三國的原始含義,到盛唐的光彩照人,再到現(xiàn)代人們的萬丈豪情,寫出了黃鶴樓的歷史滄桑和文化底蘊。
二、寫作手法
《悲情滕王閣》多用記敘與聯(lián)想的手法來表達對王勃一生遭遇的惋惜。作者在江邊遐想王勃的心境;描寫了他當(dāng)時的所想,并插敘了賈誼的事跡,增強了表達效果。《黃鶴樓,沉淀千年的夢》以時間為序,用散文詩的筆法來建構(gòu)文章,以每一個時代最著名的有關(guān)黃鶴樓的詩句來凸顯時代特征,挖掘它的文化內(nèi)涵與歷史價值。
三、語言特色
這兩篇文章的語言都典麗精工?!侗殡蹰w》一文語言基調(diào)比較悲壯,作者多次使用問句,并結(jié)合他人對王勃一生的評價,來述說王勃一生的悲情。《黃鶴樓,沉淀千年的夢》一文詩詞引用十分豐富,使文章的語言典雅蘊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