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想到,6月下旬突然爆發(fā)的這場“錢荒”,讓這一金融專業(yè)范疇的事,一下子成了尋常百姓茶余飯后的談資,進而從“錢荒”演變成一場國人的集體性“心慌”。
事發(fā)的當天中午,我正在吃飯,好友打來電話開口便問:“銀行都鬧錢荒了,你說我該怎么辦?”我愣了一下,才明白過來,原來朋友為她放在銀行的資金是否安全而擔心。于是便開玩笑說,去外資銀行開個賬戶把錢存進去,剩下的沒地兒放可以放到我家……
朋友是個淡定優(yōu)雅的女人,可電話里我分明感到了她的惶恐和不安。
這是一個注定無法淡定的時代。3月份的“國五條”,讓買房的和賣房的都捏了一把汗,緊張不已;4月份的黃金大跌,又讓中國大媽們興奮不已;而6月份的這一場突如其來的“錢荒”,則讓更多的國人頓時慌了神。
很多年前離開故鄉(xiāng)時,一個好友送我一套臺灣愛情小說集——《情荒》,里面收錄的小說寫得不怎么樣,但那書本名卻無法忘記。此次“錢荒”發(fā)生的那些日子,總是莫名的想起那本書名和朋友在書上的那句贈語:“究竟是情荒了?還是荒了情?”
那幾天也一直問自己:究竟是錢荒了?還是心慌了?或者說在這個很多東西已經(jīng)淪喪的時代,錢荒的背后又何嘗不也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情荒?
盡管有人說此次“錢荒”只是個偽命題,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說,這次不是“錢荒”,是“心慌”。如今,風波雖已過去,但此次“錢荒”注定讓人無法忘記,且心有余悸。
在經(jīng)歷了眾多的惶恐之后,國人只剩下一份無奈:不求財富能夠增值,但求資金安然無恙。本期《錢經(jīng)》的封面文章,我們的記者編輯們?yōu)槟蓪懢庉嬃诉@組文章——《錢放哪兒更安全?》希望看了后,能夠?qū)δ杂邪参俊?/p>
或者我們也可以換一種思路,在理財?shù)耐瑫r,也能做一些實體。做點小本生意行不行?本期《錢經(jīng)》的“小本生意”——《把蛋糕賣出奢侈品的價》,看看那些小小的、可愛的蛋糕是如何給你帶來滾滾財富的?
似乎每期總在和大家說著如何賺錢、如何讓財富增值的事,卻常常忘記了生活原本不只是這樣的??纯催@一期的“內(nèi)行人”——《游戲取景師:世界上最理想職業(yè)?》。原來,一邊行走, 一邊看景,一邊取景,這便是工作。走在路上的感覺,是那樣的讓人羨慕和神往。常常問自己,如果能年輕20歲,我會不會也會是一個背包客,走在路上,走向心所向往的地方……
一直很喜歡龍應(yīng)臺的散文。上次回家坐在高鐵上翻看她的書,簡單的一個的故事卻讓我沉思良久,掩卷半日。龍應(yīng)臺在她的散文《兩本存折》中講了這樣一個小小的故事:
我有兩本存折,一個存折里的數(shù)字一直在增加,另一個存折里的數(shù)字一直在減少。數(shù)字一直在增加的存折,是我自己的;數(shù)字一直在減少的存折,是別人給我的。那本數(shù)字一直在減少的存折里裝了一個誰也看不見的沙漏,雖然看不見,但那沙漏在不停地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
有一天,我終于明白,那一本存折里的每一分“金錢”的積累,都是用這一本存折里的每一寸“時間”換來的。而且,兩種幣值,不能流通,不能兌換……
是啊,金錢和時光,不能流通,無法兌換。聰明的理財師可以讓你的那一本存折的數(shù)字不停地增加,可有誰能夠告訴我們,另一本存折里的數(shù)字如何才能不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