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城市應該有延續(xù)文脈的自覺性
葛劍雄
中國古代的城市大多是因政治功能而形成并生存的,基本上都是從國都至縣(邑)的各級行政機構駐地。這些城市往往也是全國的或地區(qū)的經濟中心、文化中心,甚至是軍事中心。但隨著政治中心的轉移,一座城市的其他功能也可能隨之消失。一旦城市的功能改變,即使自然條件依然如故,相應的硬件和軟件都會隨之改變。否則,這些硬件和軟件不是過剩就是不足,或者只能廢棄,城市就會失去生命力。
城市功能的生命力很大程度體現在城市的文脈上。所謂“城市文脈”,就是指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文化傳統(tǒng)——不僅僅是指當時存在的文化,還包括過去的文化。因此與城市的功能是否延續(xù)有密切的關系,如果這兩者是延續(xù)的,那就形成了一種傳統(tǒng);如果兩者是不同的,或者以往有過這樣的不同,這種傳統(tǒng)就中斷了,難以形成文脈。一座城市,盡管現在的文化很發(fā)達,如果過去的文化已不復存在,或者從來沒有這樣的文化,要形成文化傳統(tǒng)必定要假以時日,形成自己的文脈則更需要長期的積累和綿延。
另一方面,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文脈,并且得到延續(xù),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才有可能推到極致。文脈不僅是城市的基本設施、名勝古跡、文物遺址的積累,更是一代代城市人的文化和智慧的結晶,足以保持城市的記憶,提供調節(jié)人地關系和適應變化發(fā)展的經驗。
但是在城市發(fā)展的過程中,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保持不變的功能,特別是在變革的時代,受到天災人禍的摧殘,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強制改變,城市被破壞殆盡,延續(xù)數百上千年的文脈就此中斷,幸而不絕如縷,也已岌岌可危。例如,三國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的都城建康(建業(yè))作為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存在了三百多年,其功能基本不變,文脈得以延續(xù)。但到隋滅陳時將建康城徹底毀滅,將地區(qū)行政中心遷往別處,當地人口幾乎全部外遷,這座六朝古都便從地圖上消失了。盡管以后的南京是在這片土地上重建的,但除了戰(zhàn)火毀滅不了的古代遺址遺物外,還有多少六朝遺風?
但為延續(xù)文脈著想,一座城市需要保存最低限度的古物舊物,才能保持城市的歷史記憶。因為這些物件曾經是城市多數居民的住所或活動場所,也是當時的文化和傳統(tǒng)賴以存在和延續(xù)的物質基礎。如果讓城市的后人僅僅憑著文字和圖像去想象,大多數人是不可能理解生動的歷史,留下深刻記憶的。何況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居民的精神生活要求會不斷提高,對國家和城市的記憶正是他們所需要的。這些記憶中還包含著我們今天不一定知道或理解的抽象的智慧和價值觀念,原物的保存才能給后人以破解或汲取的可能。即使是屬于封建、迷信、腐朽、反動、罪惡的舊物,也有必要適當保留一些,以便讓后人了解歷史的另一面。
(選自《環(huán)球人文地理》)
1.下列對城市功能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古代的城市大多是因政治功能而形成并生存的,基本上都是各級行政機構駐地,一旦政治中心轉移,這座城市也可能隨之消失。
B.在自然條件依然如故的情況下,如果城市的功能改變了,那么相應的硬件和軟件都應隨之改變。否則城市就會失去生命力。
C.一座城市,只有經過長期的積累和綿延才能形成自己的文脈,并且得到延續(xù),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才有可能推到極致。
D.在城市發(fā)展的過程中,如果是遇到變革的時代,或受到天災人禍的摧殘,一些城市的功能就會被強制改變,城市的文脈會因此中斷。
2.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一自然段論述了政治功能對于古代城市的重要作用,如果政治功能強城市就會興旺發(fā)達,政治功能一旦喪失,城市就會失去生命力。
B.第二自然段說明了城市文脈與城市的功能是否延續(xù)有密切的關系,還講了一座城市要形成自己的文脈需要長期的積累和綿延。
C.第四自然段告訴我們在城市發(fā)展的過程中,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強制改變,延續(xù)數百上千年的文脈就會中斷,即使有保留,也岌岌可危。
D.全文首先闡述政治功能對于城市的重要性,接著又講了城市文脈,最后說只要能保存最低限度的古物、舊物,城市就會延續(xù)文脈。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一座城市的文化和傳統(tǒng)賴以存在和延續(xù)的物質基礎是這個城市中的一些物件,保留一定數量的古物、舊物,才能保持城市的歷史記憶。
B.南京是在古建康城廢墟的基礎上重建的,也保存了戰(zhàn)火毀滅不了的一些六朝的遺址遺物,但六朝古都的文脈并沒有延續(xù)下來。
C.城市的歷史記憶,不僅包括古物、舊物等物質基礎,還包含著我們今天不一定知道或理解的抽象的智慧和價值觀念。
D.即使是屬于封建、迷信、腐朽、反動、罪惡的舊物的保存,也能滿足精神生活要求不斷提高的居民對國家和城市記憶的需求。
二、古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 7題。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盜起汝、潁。廷玉父子與趙普勝、廖永安等結寨巢湖,有水軍千艘,數為廬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間道歸太祖。太祖方駐師和陽,謀渡江,無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贊我也。”親往撫其軍。
通海為人沉毅,治軍嚴而有恩,士樂為用。巢湖諸將皆長于水戰(zhàn),而通海為最。從克寧國,下水陽,因以舟師略太湖,降張士誠守將于馬跡山,艤舟胥口。呂珍兵暴至,諸將欲退。通海曰:“不可,彼眾我寡,退則情見,不如擊之?!蹦松硐燃捕罚赶氯缬?,中右目,不能戰(zhàn),命帳下士被己甲督戰(zhàn)。敵以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
友諒大舉圍南昌,從太祖擊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戰(zhàn)幾不支。通海乘風縱火焚其舟二十余,敵少挫。太祖舟膠,友諒驍將張定邊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邊,通海飛舸來援。舟驟進水涌,太祖舟得脫。而通海舟復為敵巨艦所壓,兵皆以頭抵艦,兜鍪盡裂,僅免。明日復戰(zhàn),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藥,焚敵舟數百。逾二日,復以六舟深入。敵連大艦力拒。太祖登舵樓望,久之無所見,意已沒。有頃,六舟繞敵艦出,飄搖若游龍。軍士歡噪,勇氣百倍,戰(zhàn)益力。友諒兵大敗。師次左蠡,通海進曰:“湖有淺,舟難回旋。莫若入江,據敵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師出湖,水陸結柵。友諒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盡,引兵突走,竟敗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師還,賜良田金帛。
從徐達平安豐,又從克湖州,略太倉,秋毫不犯。民大悅。圍平江,戰(zhàn)滅渡橋,搗桃花塢,中流矢,創(chuàng)甚,歸金陵。太祖幸其第,問曰:“平章知予來問疾乎?”通海不能語。太祖揮涕而出。翌日卒,年三十八。太祖臨哭甚哀,從官衛(wèi)士皆感涕。
(選自《明史》)
4.下列各句中,黑體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遣通海間道歸太租(秘密)
B.天贊我也(稱道)
C.太祖舟膠(擱淺)
D.師次左蠡(駐扎)
5.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俞通?!俺烈恪钡囊豁検牵?)(3分)
①謀渡江,無舟楫②因以舟師略太湖③退則情見,不如擊之④命帳下士被己甲督戰(zhàn)⑤兜鍪盡裂,僅免 ⑥莫若入江,據敵上流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俞通海元末投奔太祖。他與父親俞廷玉等人在巢湖聚集了千艘戰(zhàn)船,太祖正苦于無法渡過長江時前往投奔,太祖非常高興。
B.俞通海治軍嚴明,對下屬有恩德,士兵作戰(zhàn)勇猛。在與陳友諒在南昌的戰(zhàn)役中,正是憑著將士們的死戰(zhàn),俞通海才得以脫險。
C.俞通海擅長水戰(zhàn),作戰(zhàn)勇猛。在胥口與呂珍的戰(zhàn)斗中,他力排眾議,身先士卒,右眼被射中,因此失明,仍堅持擊退敵軍。
D.俞通海深受百姓愛戴和皇帝依仗。平定湖州和太倉后,軍隊秋毫不犯,百姓歡悅;在他去世后,太祖親往吊唁,哀傷落淚。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太祖登舵樓望,久之無所見,意已沒。(5分)
譯文:
(2)居湖中一月,食盡,引兵突走,竟敗死。(5分)
譯文: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 ~ 9題。
客中夜坐
袁 凱
落葉蕭蕭江水長,故園歸路更茫茫。
一聲新雁三更雨,何處行人不斷腸!
8.“故園歸路更茫?!敝械摹案弊謶撊绾卫斫??請你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答:
9.有人說,這首詩的最后兩句寫的行人之悲不是最悲的。你是如何理解的?(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大行不顧細謹,________________。如今人方為刀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馬遷《鴻門宴》)
(2)今者項莊拔劍舞,________________。(司馬遷《鴻門宴》)
(3)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4)攜來百侶曾游。________________。(毛澤東《沁園春 長沙》)
乙 選考題
請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一大題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選的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計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白 采
朱自清
盛暑中寫《白采的詩》一文,剛滿一頁,便因病擱下。這時候薰宇來了一封信,說白采死了,死在香港到上海的船中。他只有一個人,他的遺物暫存在立達學園里。有文稿、舊體詩詞稿、筆記稿,有朋友和女人的通信,還有四包女人的頭發(fā)!我將薰宇的信念了好幾遍,茫然若失了一會兒,覺得白采雖于生死無所容心,但這樣的死在將到吳淞口了的船中,也未免太殘酷了些——這是我們后死者所難堪的。
白采是一個不可捉摸的人。他的歷史,他的性格,現在雖從遺物中略知梗概,但在他生前,是決少人知道的;他也絕口不向人說,你問他他只支吾而已。他賦性既這樣遺世絕俗,自然是落落寡合了;但我們卻能夠看出他是一個好朋友,他是一個有真心的人。
“不打不成相識”,我是這樣的知道了白采的。這是為學生李芳詩集的事。李芳將他的詩集交給我刪改,并囑我作序。那時我在溫州,他在上海。我因事忙,一擱就是半年;而李芳已因不知名的急病死在上海。我很懊悔我的徐緩,趕緊抽了空給他工作。正在這時,平伯轉來白采的信,短短的兩行,催我設法將李芳的詩出版;又附了登在《覺悟》上的小說《作詩的兒子》,讓我看看——里面頗有譏諷我的話。我當時覺得不應得這種譏諷,便寫了一封近兩千字的長信,詳述事件首尾,向他辯解。信去了便等回信,但是杳無音信。等到我已不希望了,他才來了一張明信片;在我看來,只是幾句半冷半熱的話而已。我只能以“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自解,聽之而已。
但平伯因轉信的關系,卻和他常同函扎。平伯來信,屢屢說起他,說是一個有趣的人。有一回平伯到白馬湖看我。我和他同往寧波的時候,他在火車中將白采的詩稿《羸疾者的愛》給我看。我在車身不住地動搖中,讀了一遍,覺得大有意思。我于是承認平伯的話,他是一個有趣的人。我又和平伯說,他這篇詩似乎是受了尼采的影響。后來平伯來信,說已將此語函告白采,他頗以為然。我當時還和平伯說,關于這篇詩我想寫一篇評論;平伯大約也告訴了他。有一回他突然來信說起此事,他盼望早些見著我的文字,讓他知道在我眼中的他的詩究竟是怎樣的。我回信答應他,就要做的。以后我們將此文完篇;他卻已經死了,看不見了!他暑假前最后給我的信還說起他的盼望。天??!我怎樣對得起這樣一個朋友,我怎樣挽回我的過錯呢?
平伯和我都不曾見過白采,大家覺得是一件缺憾。有一回我到上海,和平伯到西門林蔭路正興里五號去訪他:這是按著他給我們的通信地址去的。但不幸得很,他已經搬到附近什么地方去了;我們只好嗒然而歸。新正興里五號是朋友延陵君住過的。有一次談起白采,他說他姓童,在美術專門學校念書;他的夫人和延陵君是朋友,延陵夫婦曾借住他們所賃的一間亭子間。那是我看延陵時去過的,床和桌椅都是白漆的;是一間雖小而極潔凈的房子,幾乎使我忘記了是在上海的西門地方?,F在他存著的攝影里,據我看,有好幾張是在那間房里照的,又從他的遺扎里,推想他那時還未離婚;他離開新正興里五號,或是正為離婚的緣故,也未可知。這卻使我們事后追想,多少感著些悲劇味了。但平伯終于未見著白采,我竟得和他見了一面。那是在立達學園我預備上火車去上海前的五分鐘。這一天,學園的朋友說白采要搬來了;我從早上等了好久,還沒有音信。正預備上車站,白采從門口進來了。他說著江西話,似乎很老成了,是飽經世變的樣子。我因上海還有約會,只匆匆一談,便握手作別。他后來有信給平伯說我“短小精悍”,卻是一句有趣的話。這是我們最初的一面,但誰知也就是最后的一面呢!
去年年底,我在北京時,他要去集美作教;他聽說我有南歸之意,因不能等我一面,便寄了一張小影給我。這是他立在露臺上遠望的背影,他說是聊寄佇盼之意。我得此小影反復把玩而不忍釋,覺得他真是一個好朋友。這回來立達學園,偶然翻閱白采的小說,《作詩的兒子》一篇中譏諷我的話,已經刪改;而薰宇告我,我最初給他的那封長信,他還留在箱子里。這使我慚愧從前的猜想,我真是小氣的人哪!但是他現在死了,我又能怎樣呢?我只相信,如愛默生的話,他在許多朋友的心里是不死的!
(選自《朱自清散文》)
(1)第四自然段中“天??!我怎樣對得起這樣一個朋友,我怎樣挽回我的過錯呢?”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5分)
答:
(2)文章第五自然段開頭說:“平伯和我都不曾見過白采,大家覺得是一件缺憾?!笨墒堑谖遄匀欢魏蟀氩糠钟终f:“但平伯終于未見著白采,我竟得和他見了一面。”你認為這樣寫前后矛盾嗎?請談談你的觀點。(6分)
答:
(3)結合全篇,簡要概述白采這一人物形象。(6分)
答:
(4)有人認為,作者朱自清在本文中表現出了人性的弱點,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結合作品和你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認識,談談你的見解。(8分)
答: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將軍夢,守護情
——記開國將軍甘祖昌夫人龔全珍
隋笑飛 胡錦武
淡泊儉樸了一輩子,情注教育了一輩子,無私奉獻了一輩子,如今她已90高齡。然而,她關注社會、幫助他人的腳步沒有絲毫放緩,這些早已在歲月的流轉中成為她的習慣和本能。
近日,記者來到江西萍鄉(xiāng)市蓮花縣,見到了這位衣著樸素、精神矍鑠的老人。這是怎樣的一位長者?她用自己的品格和信仰書寫了愛與奉獻的生命長歌,但她卻謙遜地對記者說:“我沒做什么啊,作為一名老兵、一名黨員,我做得還不夠?!?/p>
這位可敬的老人,就是已故開國將軍甘祖昌的夫人龔全珍。
他的夢想 她的堅守
20多年來,每次從睡夢中醒來,龔全珍老人仿佛都會聽到將軍臨走時說的話——“下次領工資,再買化肥,送給貧困戶?!?/p>
半個多世紀以前,他們因為共同的信仰和品格走到了一起,相濡以沫30多載。在龔全珍心中,“將軍是一個忠誠于黨、一心為民的人。他的夢想就是希望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將軍的夢想也是她的夢想。
將軍生前,她是將軍高尚德行的堅定支持者。
56年前,她毅然放棄優(yōu)越的都市生活,陪伴將軍來到一個偏僻而陌生的山村——蓮花縣沿背村,從此扎根基層。
將軍回到家鄉(xiāng)后,用在扶貧濟困和支持生產建設方面的錢約占他工資總額的80%,這背后同樣有龔全珍的全力支持。她的大部分工資都交給將軍支配,甚至多年都沒做一件新衣服。
將軍身后,她用實際行動延續(xù)著將軍的夢想。
她幾十年如一日,嘔心瀝血教書育人;離休后,她經常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別人遇到困難,她盡心盡力幫助。
龔全珍說:“雖然現在我已經拿不動鋤頭,老表們也用不著我們買化肥了,但我不能忘記將軍的精神和夢想!”
教書育人 勤學不輟
56年扎根基層,龔全珍始終致力于鄉(xiāng)村教育事業(yè)。在她的心中,這也是在傳承將軍的夢想。
初到蓮花縣,她被分到坊樓鄉(xiāng)九都中學任教,當時這所學校條件很差,但她第二天就去上班。后來,縣文教局想調她到南陂小學當校長,又擔心她不愿意。沒想到龔全珍哈哈大笑:“我只要有書教,中學小學都一樣?!?/p>
龔全珍的老同事朱福?;貞浾f,龔全珍在坊樓中學教書時,發(fā)現有個叫小珊的同學情緒低落,她了解情況后得知,小珊家里條件不好,所以很自卑。龔全珍就給她做思想工作,并且承擔她的學雜費用。后來,小珊以全班第五名的成績順利畢業(yè)。
離休后,她仍然關心下一代的成長。幾十年來,沒有人記得龔全珍去過多少學校,講過多少次課,但大家都記得,她從不要一分錢報酬,還經常自帶饅頭和白開水。
無私奉獻 永葆本色
“健康時,每周去一次福利院,為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病時,不住特殊病房,不用價格昂貴的進口藥品……逝世后,生前最后一個月的工資作為我此生最后的黨費;生前資助的5名貧困大學生,要求子女們繼續(xù)資助到畢業(yè)……”這是龔全珍向黨組織遞交的承諾書。
她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龔奶奶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使我們家從貧困中走了出來,慢慢地走上了富裕路?!边@是《龔奶奶幫我家渡過難關》文章中的話,作者彭艷峰當時還是一個中學生。如今,她已是當地中學教師。
文章的背后是,多年來,彭艷峰一家?guī)锥认萑肜Ь?,龔全珍每次都伸出援助之手,主動幫助照看小孩,還捐款聯系醫(yī)院。
記者見到彭艷峰的時候,聽到她開口就稱呼龔全珍為“奶奶”,沒有任何前后綴,就像親祖孫那么親切。她說:“奶奶對我的影響是永遠的,她傳遞了一種精神,一種助人的態(tài)度?!?/p>
有信仰,有夢想,有承擔,有奉獻,幾十年來,龔全珍在意的是人民的幸福,守護的是為民的夢想。就在這種在意和守護中,記者看到一位老人的赤子之心,更看到一個共產黨人對人民的赤誠之情。
(選自《江西日報》2013年5月28日)
(1)文章第一自然段屬于新聞的哪個部分?請結合文本分析其作用。(5分)
答:
(2)結合全文分析龔全珍老人具有哪些品德。(6分)答:
(3)請結合文本分析這則新聞的寫作特點。(6分)
答:
(4)結合文本,談談龔全珍老人對你的啟發(fā)。(8分)
答:
第Ⅱ卷 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黑體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到了7月份的香港暑期購物季,大量自由行的內地居民會去香港購物,酒店、機票的價格會義無反顧地上升,漲幅在50%左右很平常。
B.這場比賽對于阿扎倫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除了事關最直接的小組出線外,還可借此確保將年終世界排名第一的名次收入囊中。
C.近年來,全國各地旅游管理處積極籌劃,巧立名目,開發(fā)了大批新穎別致的旅游項目,為景區(qū)再添光彩,為當地的經濟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D.中國駐巴西大使李金章表示,中國的軌道車輛產品擁有生產效率、速度和性價比方面的優(yōu)勢,中標里約州城鐵項目是眾望所歸。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3分)
A.心理咨詢是運用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方法,通過言語、文字或其他信息傳播媒介,給咨詢對象以幫助、啟發(fā)和教育。
B.敘利亞沖突雙方,雖然因為在宰牲節(jié)到來達成為期四天的停火協議,但是國際輿論普遍對停火持“不抱幻想”的觀望態(tài)度。
C.在某種程度上,一部京劇史也是眾多藝術流派形成、孕育、涌興、流布的歷史,而傳承貫串著各個流派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整個歷程。
D.精神障礙患者或者其近親屬認為行政機關、醫(yī)療機構或者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違反規(guī)定,侵害患者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荀子又吸取稷下道家學派宋钘、尹文的氣的思想,_____________,他認為,_____________,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_____________,不僅在于人有“氣”,有生命,有知覺,_____________。對于自然界的怪異現象,荀子以唯物主義無神論加以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社會政治混亂。
①認為氣是構成世界的總的物質根源②荀子認為可怕的并不是自然界的怪異現象③要人不必害怕④而人與萬物不同⑤而且還在于人有義,即倫理道德⑥自然界萬物都是由同一的物質性的“氣”構成的
A.①⑥④⑤③② B.①⑥②④③⑤
C.⑥①②④③⑤ D.⑥①④②⑤③
16.把下面這個長句改成幾個較短的句子,可以改變語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5分)
多媒體技術是能夠對信息進行多通道統(tǒng)一獲取、存儲、組織與合成的,以計算機為中心,綜合處理和控制多媒體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種媒體形式表現出來的,同時作用于人的多種感官的綜合處理聲文圖信息的技術。
答:
17.依照下面的示例,另選話題,寫兩句話,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句式與示例相同。(6分)
示例:諒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風,能消融凝結在人們心中的堅冰;
諒解是一束溫暖的陽光,能驅散積聚在人們心頭的陰云;
答:
六、寫作(60分)
18.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小和尚手持燈盞問禪師:“我手持光明,為什么還能看到自己的陰影呢?”“你把手中的燈蓋舉高點,再舉高點?,F在你再看自己的陰影,有什么變化呢?”禪師問?!拔沂种械臒舯K舉得越高,我身體的陰影就縮得越短,越小?!毙『蜕姓f?!澳惆咽种械臒舯K一直舉過頭項,看又會怎樣呢?”禪師對小和尚說。小和尚把手中的燈盞高舉到頭頂,發(fā)現自己腳下的陰影不見了。為什么把燈盞舉到頭頂陰影就不見了呢?“那是因為你把光明放到了自己至高無上的位置?!倍U師說,“當你把光明當做內心最神圣的東西去推崇、去敬仰時,光明自然會照亮你生命的每一個角落?!?/p>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