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fēng)使勁吹著,路旁的樹葉似乎在回答風(fēng)的提問,“沙沙”響個不停。我裹緊了外套,哆嗦著不停地跺腳。姐姐此時卻一動不動站在路燈下,眼睛望著前方,像雕塑一樣。我知道,此刻的她心里有多么著急。
今天下午,姐姐從公交車上下來時,把一件價格不菲的羽絨服落在車上,可到了家才發(fā)現(xiàn)。于是,她趕緊拉上我回到路口,希望好心的司機或售票員能及時發(fā)現(xiàn)羽絨服并送回來。但我們心里很清楚,找回衣服的希望極為渺小。
我看了看表,20分鐘過去了。我忍不住說:“姐姐,回去吧。說不定羽絨服早被他們拿回家了。就算他們好心,也不一定知道衣服是誰的,更不可能送回來了,誰有這份心哪?”
姐姐沒有說話,只是嘆了口氣,把身體倚在路燈桿上,不知在想什么。
“嘎——”隨著一聲刺耳的剎車聲,一輛公交車停了下來。一位售票員阿姨打開車門,一見到姐姐,她便大叫:“可找到你了!”邊說邊把一包東西塞給了姐姐,隨即上車,走了。
這一連串事情的發(fā)生,前后只有短短幾十秒,驚得我倆目瞪口呆。等我倆反應(yīng)過來的時候,公交車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謝謝——”姐姐對著公交車離去的方向大喊。
很可惜,我倆都沒有看清剛才那位售票員阿姨的模樣。她可能長得很普通,但內(nèi)心很美麗;她可能不富有,但品格很高尚;她可能沒有淵博的知識,但她懂得偉大的真理。我可以想象,細(xì)心的她發(fā)現(xiàn)了這件羽絨服時,一定也和姐姐一樣焦急萬分,一定在竭力回想擁有這件羽絨服的乘客。她可能沿著公交車線路一直在尋找失主,不顧天氣的惡劣,不顧工作的辛勞。她甚至可能還沒吃晚飯,可能家里的孩子正在等她,可能……唯一能肯定的就是,她是一位善良的售票員。
還記得我曾遇到的另一位售票員。她像盯小偷似的緊盯著剛上車的乘客。待人們剛坐定,她馬上冷冰冰地用命令似的口吻冒出兩個字:“買票!”她收了錢后,乘客向她索要發(fā)票。誰知她雙眼一瞪,“兇神惡煞”地罵道:“你這人怎么這么煩!”轉(zhuǎn)身走了。更讓人無法忍受的是,40分鐘的路程竟用了一個半小時,走走停停,乘客一批又一批上來,車廂里擠得讓人喘不過氣,可她卻還在吆喝:“讓一讓,讓一讓,往后擠一下!”也許她心里根本沒想過超載可能帶來的危險。
同樣的職業(yè),不同的道德素養(yǎng),這兩位售票員一個讓人敬愛,一個讓人鄙視。
寒風(fēng)還在繼續(xù)吹,可我一點兒也不覺得冷——那位熱心的售票員阿姨,就像這黑暗中的路燈一樣,有驅(qū)趕黑暗的力量,從她身上,我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
點評
本文開頭和結(jié)尾通過景物描寫烘托氣氛,有利于刻畫人物,且互相照應(yīng)。另外,本文主題積極向上,表達了對美好品德的贊揚。文中對兩位汽車售票員阿姨的描寫對比鮮明,發(fā)人深省。
【作者系江蘇省昆山中學(xué)江花文學(xué)社社員,指導(dǎo)并置評:殷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