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喜愛上了攝影,走著走著也許就會“迷路”。
因為攝影有太多方向,太多可能性。自己眼前的路仍然漫長,看不到盡頭;而其他人走向其他路徑,不知道那邊的狀況怎樣,也不知道那些路是不是捷徑;不斷有新的人、新的作品冒出來,向自己示威:“看,這就是我!”
《中國攝影家》雜志做攝影家訪談,力圖研究一個個攝影家的成長道路、攝影理念和方法。四年來我的感受很多。在一個人應該走什么樣的攝影道路的問題上,我的體會還是魯迅先生說過的那句話:“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與此同時,我還要補上一句話:“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著走著,一回頭,看到一條自己走出來的路。”
《中國攝影家》雜志的封面攝影家,是我們下功夫研究過的人??偨Y他們的成長規(guī)律,真是各有各的道兒。比如朱憲民的攝影中心語是:“百姓,生活!”陳長芬的中心語是:“攝影?藝術!”王文瀾的中心語是:“明白嗎?生活的滋味!”賀延光的中心語是:“看我拍的,這里面有大事兒!”解海龍的中心語是:“快看,孩子們!”盧廣的中心語是:“你看到了?他們這個樣子!”李學亮的中心語是:“走啊,前面更精彩!”馮建國的中心語是:“品質,品質!”余海波的中心語是:“你,你就是我!”王福春的中心語是:“火車,人啊!”黃成江的中心語是:“北大荒?藝術圈!”梁達明的中心語是:“你們朝那面走,我朝這邊走”……
每一個攝影家,都有自己獨特的路,都有與他們心路、性格相一致的中心語。這個中心是他們從事攝影的方向,也是理念,還是介入現實的方法和姿態(tài)。他們貴在自信,貴在堅守。
迷路,就是因為不自信。其實,任何一種探索,都可能為既定的攝影外延做一次拓展,為其內涵做一次深入。關鍵是你是否意識到自己的意義,是否意識到屬于攝影本體的語言。
迷路,還因為不堅守。在一個方向上走了很長的路,感覺太難的時候,不能放棄,成功就在轉瞬之間的頓悟中。放棄,很容易。有一位世界著名長跑運動員曾經說:“當你實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你堅持下去就是了?!闭f的真好!
攝影,就是在鏡頭和瞳孔通道中主客觀的碰撞,作品在瞬間生成。這種直接性使它永遠面向生活,充滿活力!咔嚓,咔嚓,我們在一次次的快門聲中體驗框取和勒切現實的快樂,一種難以言傳的幸福感。生活沒有止境,現實浩瀚無邊,攝影的邊界在哪里呢?拍什么不可以?怎樣拍會不對?跟著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走,到大自然的深處,到社會生活的深處,到自己心靈的深處,那里就是富礦!拍啊拍,拍啊拍,堅守十幾年,幾十年,自然而然就會走出自己的路!你也會有身心合一的“中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