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柏拉圖的《理想國》開篇為有關正義問題的討論,本文則通過梳理書中人物對于“正義定義”及“正義與非正義何者更有益”的不同看法來探討柏拉圖進行這場正義討論的目的,并借此進一步了解柏拉圖的政治哲學思想。
【關鍵詞】《理想國》;正義定義;非正義;城邦正義
柏拉圖是古代希臘杰出的哲學家,他的著作《理想國》則被看作是其政治哲學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独硐雵分小罢x”及“哲學王”等概念更是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而“正義”則作為一條重要線索貫穿于整部書的始末。柏拉圖為什么要在開頭進行一場正義討論,其目的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展現(xiàn)自己相應的觀點的,這些問題將通過結合原文分析的方式加以探討。
一、正義定義的討論
有關于正義定義的討論是從蘇格拉底和凱發(fā)盧斯的對話中開始的。凱發(fā)盧斯提到“那些發(fā)現(xiàn)在其一生中作惡多端的人,會像孩子一樣頻頻從噩夢中醒來,并且生活與恐懼之中;另一方面,一個問心無愧的人則自信而樂觀地面對未來”(331a),其中“作惡多端”和“問心無愧”就隱含著對于非正義和正義的定義問題,所以蘇格拉底就順勢問道“不過,說到行為正當,它又是什么呢?”(331c)正義是什么?凱發(fā)盧斯認為“正義就是免除債務”,但是由于凱發(fā)盧斯急著去參加典禮,所以他并沒有就此進行進一步的闡述。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凱發(fā)盧斯的這種說明根本不是定義。因為它將某種具體行為看作是正義,而沒有說明其正義如何解釋。換句話說,凱發(fā)盧斯試圖用特殊性代替普遍性,“將正義隱約等同于一些特別的行為,疏漏了這些行為中使它們成為正義的特征。”
接替凱發(fā)盧斯發(fā)言的是其子玻勒瑪庫斯,他認為“欠人什么還什么,就是正義的?!保?31e)正義就是幫助朋友而損害敵人。針對蘇格拉底的反駁,玻勒馬庫斯又不斷地用其他概念去限制自己對于正義的定義,比如他提到“正義的用處必然是在人類活動的其他領域中。”他堅持以正義要求的行為來描述正義,在本質上與他的父親的觀點有很大的相似性。
第三個給正義下定義的是塞拉西馬庫斯,他提出了他著名的有關正義的聲明“正義非是別物,而是強者的利益。”(338c)不管這個論述正確與否,首先這已經(jīng)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定義了,因為它不像先前的兩個說明一樣用具體行為定義一個抽象的概念,塞拉西馬庫斯沒有描述使人正義的某個性格特征或者風俗習慣?!皬娬叩睦妗钡莫毺刂幵谟?,“它是用非道德的語言來描述道德殊性。”
最后一個給正義下定義的是格勞孔。格勞孔認為“正義是一種折中”,是“弱者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簽訂的契約”。在具體描述其觀點時,格勞孔還舉了“古阿斯和指環(huán)”的故事,意在指出“無論何時,只要人們認為自己能夠,他們就作惡,所以他們履踐正義,只是因為被迫如此,因為他們把正義當做對個人來說是沒什么益處的東西”(360c)。
至此,所有人對于正義的不同定義都被展現(xiàn)出來了。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在這場漫長的對話中蘇格拉底只是在不斷地反駁他人的觀點,而始終沒有給出自己關于正義的定義。那么蘇格拉底究竟是如何看待正義的呢?
二、蘇格拉底眼中的的正義
在這場有關正義的討論中,蘇格拉底通過運用自己的“對話辯證法”來展現(xiàn)自己的觀點。而因為對話體的特點,使得他對于正義的看法顯得比較零亂。針對玻勒瑪庫斯“正義就是幫助朋友損害敵人”的觀點,蘇格拉底提出“朋友與敵人該如何區(qū)分”的疑問。然而玻勒瑪庫斯和蘇格拉底均同意朋友有真假之分,所以蘇格拉底就很自然地指出“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損害任何人都絕不是正確的”(335e)。對于塞拉西馬庫斯“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的觀點,蘇格拉底通過提出“如何確保統(tǒng)治者的絕對正確性”及“技藝的目的性究竟是什么”的質疑來加以反駁。在與塞拉西馬庫斯的對話中,蘇格拉底提出“正義就是善良,就是有識”(350d),“正義就是一種善的精神狀態(tài)”(353e)??偨Y一下,在蘇格拉底眼中,正義是和善良等所有美好的品格屬于同一范疇的,正義要求人們不去損害他人的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蘇格拉底與塞拉西馬庫斯的交談中,討論的主題已經(jīng)發(fā)生了轉變:從討論“什么是正義”轉移到了“正義與非正義何者更有益”。雖然在第二章開頭格勞孔再一次回答了正義是什么的問題,但是話題很快又回到了后者。塞拉西馬庫斯提出“在任何的、在每一種的情況下,一個正義的人要比一個不正義的人處境差”(343d),非正義在任何情況下都比正義有利。蘇格拉底對此嗤之以鼻。蘇格拉底明確表示“一個正義的精神會過一種善的生活,而一個不正義的人會過一種惡的生活”(353e),“正義之人是快樂的,而不正義之人是不快樂的”(354a)。
但就“正義與非正義何者更有益”的討論并沒有到此結束,并且在與阿狄曼圖的對話中達到白熱化狀態(tài)。阿狄曼德認為節(jié)制和正義固然美,但是艱苦;縱欲和不正義則愉快和容易。同時他提出“如果我們能夠將不正義與一種實際上的奸詐狡猾而且外表上的美觀正派結合起來,那么無論此世還是來世,無論在諸神面前還是在人面前,我們就能為所欲為”(336b)。對此,在第二章中蘇格拉底并沒有具體回應,因為他在準備著提出某些驚人的觀點。
至此,我們可以認為在蘇格拉底及眾人眼中,正義究竟是什么已經(jīng)是無足輕重,關鍵是要認識到正義要比非正義更為有益。同時我們知道,《理想國》全書的對話是作者柏拉圖模仿眾人的口吻寫出來的,蘇格拉底之思既柏拉圖之思。柏拉圖在通過塞拉西馬庫斯等人之口將不正義比正義更有利的觀點充分論述后,就要借蘇格拉底之口提出自己真正的看法,既上文提到過的蘇格拉底的“驚人的觀點”,有關正義討論的真正目的也將在我們面前展示出來了。
三、正義討論的目的
之前所有有關于“正義是什么”及“正義與非正義何者更有益”的討論,都是柏拉圖提出自己核心觀點——“城邦的正義”的引子。論述城邦的正義,展示柏拉圖的政治學觀點才是這次正義討論的目的。柏拉圖要借此創(chuàng)造出一個理想的城邦。
在第三章中,蘇格拉底認為正義有大小兩種形式,大正義是城邦的正義,小正義則是個人的正義,由大見小更容易考察,所以“我們?yōu)槭裁床幌葟某前畹恼x開始考察呢?”(368e)。有關城邦正義的討論由此開始,柏拉圖對于城邦建設的看法也開始逐步顯現(xiàn)出來。
最先討論的是城邦的起源,“人們開始與各種別的人相聯(lián)系以滿足各種不同的需要,而我們有許多需求,所以我們是很多人聚集生活在一定的區(qū)域內,把他們當作我們的伙伴和幫手。然后我們把這種聚居稱作城邦”(369c)。
在柏拉圖眼中,城邦的形成需要經(jīng)歷三個階段。生產(chǎn)者的城邦是城邦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又可以分為兩個小階段:初級城邦和富裕城邦。格勞孔則把初級城邦看作是“豬的城邦”,“如果你是在為豬設計一個城邦,這不正是你要給的飼料嗎”(372d)。而蘇格拉底卻對初級城邦相當滿意,“我想真正的城邦——就其自身而言是處于健康狀態(tài)的——就是我們所描述的那個”(372e)。在這里,柏拉圖表達了自己的一個觀點:初級城邦才是真正的國家,在初級城邦中是真正充滿正義的。
護衛(wèi)者的出現(xiàn)標志著城邦進入第二個階段,這是城邦規(guī)模的擴大及對財富無限制追求的必然結果。護衛(wèi)者包括輔助者和統(tǒng)治者,輔助者指的是軍人。另外護衛(wèi)者必須由專門的人來擔任,不能任命居民,因為“一個人精通多個專業(yè)領域是不可能的”(374a)。為了使護衛(wèi)者不把一個為自己服務的專政政權強加在毫無抵抗能力的公民身上,蘇格拉底把護衛(wèi)者和狗作比較,提出了對于護衛(wèi)者教育的重要性。這種教育包括音樂和體育兩部分,目的是為了使“城邦的護衛(wèi)者表現(xiàn)出一種精力旺盛的天資和耐心且富有遠見的教養(yǎng)的混合素質”,以此體現(xiàn)城邦的正義。
而統(tǒng)治者的出現(xiàn)標志著城邦進入第三個階段。這部分有三方面內容。第一,成為統(tǒng)治者所需的條件。統(tǒng)治者的年齡應該比較大,“老人顯然應該是統(tǒng)治者而年輕人應該是被統(tǒng)治者”(412c),除此之外統(tǒng)治者要有智慧和責任心。第二,利于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的高貴謊言,“神在塑造他們的時候摻進了黃金,使他們成為統(tǒng)治者,這就是統(tǒng)治者享有特權的原因”(415a)。第三,統(tǒng)治者應當約束輔助者,“防止出現(xiàn)我們的從屬人員對待我們城邦中的居民,就像變壞了的牧羊犬對待羊只一樣,又像殘暴的君主運用巨大的權力為所欲為,而不像好心好意的同盟者”(416b)。
當三個過程都清晰地分析完畢后,城邦已經(jīng)完整建立起來了。蘇格拉底宣稱“三個階層中的每一個——勞動者、輔助者和衛(wèi)士——都發(fā)揮其各自的作用,在城邦中做自己的工作,這就是正義,而且它造就了正義的城邦”(434c)。城邦的三個階級相應于一個人可能為自己的社會做的三種工作,為了城邦的正義,這三種工作必須是分開的,“當城邦中的三個天然的階層各司其職,這三個階層的某些狀態(tài)和條件使城邦自制、勇敢和智慧,那么我們可以確定說這個城邦是正義的”(435b)。
至此,柏拉圖已經(jīng)基本上闡述了自己對于“城邦的正義”及“正義的城邦”既“理想國”的構想。有關正義與非正義何者更為有利的回答也在“城邦正義”的討論中變得顯而易見:正義以壞的的人盡管可以做任何別的他想做的事,只是不能擺脫不正義和邪惡,不能贏得正義和美德罷了。所以柏拉圖進行正義討論的目的已大致實現(xiàn),我們對于柏拉圖的政治思想也有了一個大體上的認識。
有關正義的討論到這里已經(jīng)告一段落了,但是柏拉圖有關政治哲學的闡述卻只是剛剛開始。到這里,其“理想國”也只是初具框架而已。然而我們已經(jīng)能夠大致地理解柏拉圖對于建設一個理想城邦的看法:正義將作為靈魂融入城邦之中,融入到城邦的每個人當中。對于接下去的相關內容,如果我們能夠把握“正義”這一核心理念,就會有一個相對清晰深刻的認識。
【參考文獻】
[1]柏拉圖.理想國[M].龐燨春,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2]N.帕帕斯.柏拉圖與《理想國》[M].朱清華,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姚介厚.《國家篇》導讀[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4]申林.柏拉圖與《理想國》[M].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