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職位晉升,抑或是與外國友人更好地交流,許多人在工作以后仍然學習外語。在學習他們中也會遇到許多困難,這與兒童時期遇見的困難截然不同。成人之所以在二語習得中處于劣勢,是由母語負遷移,焦慮心理,以及記憶模仿能力不足所造成。那么采取相應措施,可使成人在二語習得中獲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成人;二語習得;母語負遷移;焦慮心理
一、引言
成人學習外語,或是為了職位晉升;或是為了與說不用語言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這便是Gaedner Jambert 所說的二語習得中的兩種動機:融入型與工具型。成人在二語習得過程中,有其優(yōu)勢也有其劣勢。邏輯思維方面,成人具有完善的思維方式,較強的語言意識;心理認知方面,成人具有較強的分析歸納能力;自我監(jiān)控方面,成人擁有較強的自控力。但成人的發(fā)音不如兒童完美,記單詞沒有兒童快,時間沒有兒童充裕。只有認識到這些劣勢,才能更好地克服困難,學好外語。
二、二語習得中成人處于劣勢的緣由
1.母語的負遷移
成人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母語語言行為的特定習慣,在二語習得中會無意識地將兩種語言對比。當母語的某些特征與目的語相類似或一致時,容易產(chǎn)生正遷移;而當母語與目的語的結(jié)構(gòu)具有差異性時,容易產(chǎn)生負遷移,亦稱干擾。差異越大,干擾越大。具體體現(xiàn)在語音,詞匯,語用方面。
首先,二語習得中,往往會將本族語的發(fā)音習慣搬到外語學習中。漢語(漢藏語系)和英語(印歐語系),在發(fā)音規(guī)則及形式上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漢語屬于“聲調(diào)語言”,而英語屬于“語調(diào)語言”,兩者在音素的數(shù)量及其組合方式上區(qū)別甚大。如,英語既有以元音結(jié)尾的開音節(jié)詞,也有以輔音結(jié)尾的閉音節(jié)詞;而漢語基本以元音結(jié)尾或以韻母和n/ng結(jié)尾,因而人們往往習慣在英語輔音后再加一個元音,因此work被誤讀成worker。
其次,二語習得中,成人在處理和運用二語時,很容易受母語的影響,因而出現(xiàn)各種詞匯錯誤。詞匯層面的母語負遷移通常是由兩種語言中詞的概念意義、內(nèi)涵意義、聯(lián)想意義、感情色彩及搭配不同導致的。在不同的文化中,同一詞匯,其聯(lián)想意義和感情色彩不盡相同。如,漢語“紅”的英譯是red,但“紅糖”的英譯不是red sugar, 而是brown sugar。
最后,成人常常誤用母語的語用規(guī)則。語用負遷移又可分為語用語言負遷移和社交語用負遷移。語用語言負遷移是指成人在交際時套用了母語中的表達方式。如:
- Thanks a lot.
- Never mind.
當成人被人稱贊時,他想表達“不用謝,不客氣”,英語應該說“You are welcome.”。受漢語表達影響,誤用了英語回應歉意的表達方式。而社交語用負遷移是指學習者在實施言語行為時,不了解目的語文化,按母語的文化習慣進行交際,產(chǎn)生了不符合目標語文化習慣的言語行為。如中國人最常見的開場白“Have you had your meal?”,在西方人看來便是干預他人隱私。再如中國人往往問及對方年齡、職業(yè)、收入、婚姻、家庭及健康狀況,但這些話題都屬于西方人的隱私。
2.心理焦慮
當學習者暴露于生疏的外語學習時,與母語的熟知度形成強烈的對比時,他會時刻維護傳承的“面子觀”,從而使自己處于高度焦慮狀態(tài),害怕自己說錯、寫錯或讀錯而被眾人恥笑。由于缺乏自信心,人們在學習中會各種焦慮:語言焦慮(即聽說讀寫語言技能方面存在的焦慮)、錯誤焦慮(自我糾錯意識差的人,會有意識地逃避錯誤,消極對待錯誤)、困難焦慮(對困難產(chǎn)生焦慮的人會消極回應)。究其原因,無外乎沒有充裕的時間,沒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及合理的學習計劃。所以針對這一問題,要幫助學習者樹立信心,掌握正確方法,制定合理計劃。
3.生理因素
Lenneberg(1967)首先提出了語言習得臨界期的概念,他認為在語言習得過程中存在著一段時間,由于生理因素的作用,語言的習得最為容易,超過這段時間,語言的習得能力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Penfield and Roberts (1959)指出,語言習得的最佳年齡在 10 歲以前。雖然很多學者質(zhì)疑“關鍵期假設”,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成人的發(fā)聲器官不像兒童那樣有彈性,適應新語言就更困難了,因此兒童會在語音語調(diào)和整體的交流水平上優(yōu)于成人。而成人的記憶力、模仿能力也弱于兒童。
三、結(jié)語
成人在學習外語的時候,必不可免地會遇到困難。我們必須直面困難,積極分析解決困難。成人學外語時其智力已發(fā)展成熟,可從已知事實出發(fā),采用相應的策略。為了克服其本族語的干擾,就必須找出語音失誤,與漢語語音對比分析,并下意識強化訓練,逐漸減少其干擾。此外還需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知識,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勇于表達自己,及時發(fā)現(xiàn)并更正錯誤。
【參考文獻】
[1]Ellis,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8.
[2]俞理明.語言遷移與二語習得—回顧、反思和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3]戴煒棟,王棟.語言遷移研究:問題與思考[J].外國語,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