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情感生活與心理狀態(tài)并不完全是自發(fā)的,而是與生存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因此,在班級管理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善于挖掘情感教育與心理教育,發(fā)揮情感教育與心理教育兩者的雙重效應,輔導員才能真正走進學生心中,才能深入開展工作,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關鍵詞】情感教育;情感效應
隨著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學生管理,尤其是最基層的班級管理工作更具有挑戰(zhàn)性。高職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相對來說,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任性、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消極情感體驗比較突出。我曾經(jīng)看到這樣的分析報道:“馬加爵之所以殺人是其性格孤僻所致,而這種變態(tài)性格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也跟身邊人對他缺乏足夠的關心有關。社會與學校教育應從這件事得到啟迪,不能只注重對學生的知識教育而忽略了情感教育”??梢钥隙ǖ氖牵簩W生的情感生活并不完全是自發(fā)的,而是與生存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因此,在班級管理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善于挖掘情感教育,發(fā)揮情感教育效應。
一、加強情感教育,發(fā)揮情感效應,從新生做起
新生的失落感包括對師生關系的失落,其本質是對師生交流缺乏、接觸少、情感淡漠的失落。其實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是做好工作的基礎和前提。誰愛學生、學生就愛誰;只有愛學生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學生。這就是情感教育的力量。情感是溝通的媒介,是達成理性共識的基礎;情感是知識向智力轉化的動力,是聯(lián)接教師與學生的橋梁,是人格發(fā)展的有機組成部分。
給予新生雙倍的情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皼]有初識時的尊重,就沒有重逢時的尊重”。在新生適應新環(huán)境過渡期,班主任及時伸出溫暖的雙手,把愛心撒向學生,用愛心去感化他們的心靈,在很短時間內成為大學生的朋友,使學生感受到親情和友愛,形成一種新的歸屬,他們有心事愿向你吐露,有困難愿向你求助,有瑣事愿讓你去辦理,威信在熱情服務中逐漸樹立,使學生產生一種欽佩和感恩之情,也就會生發(fā)出生活的熱情和奮發(fā)進取的張力。
二、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與管理,應把握好以下三點
(一)“愛”不能偏離軌跡?!皭邸笔乔楦薪逃暮诵?,有人把這里的“愛”叫“教育愛”,即就是說老師對學生的愛,她不是基于親緣關系,不是出自個人要求,不帶有任何謀利、回報驅動,而是來源教師對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è)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責任感?!敖逃龕邸笔墙處熅哂薪】档慕逃膽B(tài)的具體表現(xiàn)。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老師這樣關心你,你還忍心讓老師生氣?”“老師對你夠好的了,你怎么還這樣?”,把學生的行為完全看作是對老師個人的回應。還有的班主任在情感化教育管理中不自覺的把學生引向“個人崇拜”,沒有從根本上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是非觀,更多的是讓學生服從“我”的管理,學生對人不對事,認人不認理。為什么有的班級在變換老師后能風平浪靜,而有的班級卻是風起云涌?有的班級狀況越來越好,而有的班級狀況越來越糟?甚至班級的狀況前后截然想反?除班主任本身的因素外,除學生本身的因素外,是否還有“情感化”教育的目的偏離而引發(fā)的后遺癥?所以,情感的無節(jié)制或情感的濫用,肯定會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麻煩。教育者以愛子之心去愛生,以教子之誠去育人。唯有這樣,才能摒棄存留于教育雙方那種種虛的、假的、空的甚至某些丑的成份,實現(xiàn)教育所孜孜以求的真、善、美來,才能激發(fā)其自身發(fā)展的內在動力,這才是情感教育的目的所在。
(二)情感的溝通是雙向、互動的。傳統(tǒng)的思想工作方式多表現(xiàn)為對受教育者單方面說教,居高臨下過分強調服從,缺乏真誠的雙向情感溝通,今天我們更應該提倡雙向無設防式交流溝通,相互坦誠相對,敞開心扉,就不盡提倡互為監(jiān)督,互為評判式溝通。現(xiàn)代學生在知識層面,獲取信息上,有時比老師還要快,還多,師生互勉,共同進步,使思想工作達到平等的良性互動。
(三)寢室是實施情感教育的最佳場所。有人說輔導員到一次寢室的效應超過五次甚至十次到教室的效應,不管此話科學與否,至少說明老師多到寢室的重要性。寢室是組成班級的最基本單位,是同學學習、生活、休息的重要場所。班主任與室長配合,建立良好的寢室風氣,團結、互助,讓室友都有家的感覺,有愉悅的情感體驗,這很容易泛化到班級,有利于建立和睦、向上的班級。
總之,把班級管理當作一門科學去思考,去研究,不停步于低層次上的運做,這首先要求輔導員摒棄舊框框,老套套,不斷增強先進的育人理念,找準管理與育人的結合點,因材施教。輔導員才能真正走進學生心中,才能深入開展工作,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