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邊城》是中外讀者交口稱贊的精美藝術(shù)品之一,是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作品主要是以三十年代湘西的社會生活為背景,以湘、渝、黔邊交界的茶峒渡口為描寫對象,以老船夫和外孫女的生活為載體,把湘西樸實的民風(fēng)以及獨特環(huán)境中那種人性美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全篇以翠翠的愛情悲劇為線索,既對邊城富有特色的自然景致、風(fēng)土習(xí)俗作了詩情畫意的描繪,又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湘西地方淳樸的人情美。關(guān)于這部作品,作者沈從文曾說:“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終難免產(chǎn)生悲劇。故事中充滿了五月中的斜風(fēng)細雨,以及那點六月中夏雨欲來時悶人的熱和悶熱中的寂寞?!?/p>
【關(guān)鍵詞】風(fēng)土人情;人性的真善美;鄉(xiāng)下人的悲劇
沈從文的小說《邊城》細致地描寫了渡口的撐船老人與他的外孫女翠翠相依相伴的純樸生活,同時還敘述了漲水碼頭團總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都愛上了翠翠的愛情故事。小說向我們展示了湘西邊城一幅幅美的畫卷,這里的人們心地善良、風(fēng)格樸實、信仰單純、性情淳厚、追求執(zhí)著。一部《邊城》內(nèi)外,飽含了濃郁的自然環(huán)境、民俗風(fēng)情、人生命運和愛情悲喜的真善美。
一、樸實、淳厚的風(fēng)土人情
沈從文在童年時代就受到了故鄉(xiāng)山水的滋潤,感受到人與自然、社會之間的和諧,后來,作者從軍流浪,面對黑暗的社會給人們所帶來的不幸,促成了他由鄉(xiāng)村到都市的跨越。接著,沈從文來到了北平,成了一名作家。在創(chuàng)作思想上,主要是注重湘西地域性的古樸民風(fēng)、淡淡的鄉(xiāng)情,突出一種原始典雅的人情美。在成為“知識人”以后,原本的“鄉(xiāng)下人”又讓他時時刻刻惦記著根植于鄉(xiāng)土傳統(tǒng)文化:這里有端午節(jié)婦女小孩額頭上蘸著雄黃酒寫著“王”字的打扮,有賽龍舟、泅水捉鴨子的游戲,還有元宵節(jié)玩燈舞獅和放爆竹煙花的活動等,這所有的一切,都顯示出湘西邊城風(fēng)情民俗的獨特之處,給人一種古樸且浪漫的美感。在《邊城》中所寫到的男女之間的求愛方式,也可謂是非常之獨特。文中提到了兩種方式,即“走車路”和“走馬路”?!白哕嚶贰钡囊馑际钱斈凶涌瓷狭四硞€女子時,便讓家里人托媒人去說媒,正式以聘禮來相親,這雖然也屬于父母操辦,但是作子女的仍然可以自主選擇,不必絕對服從。例如,順順家的大老向翠翠求愛時選擇的便是走車路。而所謂的“走馬路”則是指由青年男女之間相互用唱情歌的方式來自定姻緣,父母不會干涉,一般大多先由男方主動開唱,待唱到女子動了心且回唱的時候,這世上便又多了一對有情人。二老在夜晚唱情歌來表達自己對翠翠的愛慕之情?!鞍胍估铮焕洳粺?,穿了自家機織布汗褂,到那些月光照及的高崖上去遵照當?shù)氐牧?xí)慣,很誠實與坦白地去為一個‘初生之犢’的黃花女唱歌。露水降了,歌聲澀了,到了應(yīng)當回家了時,就趁殘月趕回家去”。⑵由此看來,這種“走馬路”的求愛方式是何等的浪漫。在《邊城》中作者還提到了妓女這一職業(yè),在湘西這片神秘的大地上就連妓女這種職業(yè)也顯得與眾不同。本來,妓女在平常人的眼中是一件可恥的事情,但在沈從文的筆下,在湘西這片神秘的土地上,卻“由于邊地的風(fēng)俗淳樸,便是作妓女,也永遠那么渾厚”?!斑@些人既重義輕利,又能信守自約,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較之講道德知羞恥的城市中人還更可信任?!?/p>
二、人性美的贊歌
沈從文是一個“對政治無知識,對生命極關(guān)心的鄉(xiāng)下人”,他常常以“鄉(xiāng)下人”自居?!哆叧恰穭?chuàng)作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當時民族危機加劇,沈從文選擇了執(zhí)著于從文化著眼,從人性出發(fā),用他手中的筆,從側(cè)面來表現(xiàn)出對黑暗現(xiàn)實的強烈抗議。《邊城》既蘊涵著作家對現(xiàn)實黑暗的不滿,卻又讓善良淳樸的人們生活在古樸、寧靜、和諧、美麗的大自然里感受大自然的熏染,舒展他們自由的人性。
天真、美麗、純潔的少女翠翠,“在風(fēng)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滋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和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的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⑷她不僅繼承了母親溫柔純靜、忠于愛情的性格,同時又富有湘西人的真摯、率直和熱情。她慢慢地成長著,到后來也就似乎有了“心事”,“無意中提到什么時會臉紅了”?!八矚g看新嫁娘,喜歡把野花戴在頭上,喜歡聽纏綿的情歌,喜歡一個人坐在巖上向天空中的一片云一顆星凝眸。祖父若問:‘翠翠,想什么’?她便帶著點害羞的情緒,輕輕地說:‘在看水鴨子打架’!按照當?shù)亓?xí)慣意思就是‘翠翠不想什么’。但在心里卻同時又自問:‘翠翠,你真在想什么’?同是自己也在心里答著:‘我想的很遠,很多??墒俏也恢老胄┦裁础?。她的確在想,又的確連她自己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⑹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沈從文就是通過對翠翠的這種細致的心理描寫,把翠翠那少女情竇初開、青春初萌的愛情給揭示了出來。在《邊城》中,翠翠給讀者的形象是純潔的、可愛的,她就象那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兒一樣嬌嫩、含蓄、亭亭玉立。出于機緣的巧合,在有一年她和她的外祖父去城里看龍舟賽之后,這個美麗的姑娘便開始情緒多變、精神恍惚了。龍舟賽和捉鴨子的活動都已經(jīng)結(jié)束了,翠翠一個人在碼頭等候爺爺一起回家。這時,河中突然冒出一個英俊的少年,抓住了河面上的最后一只鴨子,在翠翠等爺爺?shù)哪莻€碼頭上了岸。因為言語上的一些誤會,翠翠借身邊的大黃狗罵了這位英俊的少年。而少年不但沒有介意,反而吩咐家里的人打著火把把翠翠送回家。后來她才從其他人的口中得知原來這個英俊的少年便是順順家的二老。從此,在她的心中便埋下了愛情的種子,內(nèi)心也開始有點不平靜了?!盀槟骋患粚儆谧约旱氖鲁聊粋€夜晚”。從文中我們發(fā)現(xiàn),翠翠已經(jīng)愛上二老了,所以有時候她竟然會無緣無故地突然問:“爺爺,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灘呢?”⑺事實很明顯,爺爺?shù)拇斎徊辉谇嗬藶嵌系拇谇嗬藶?。她總是在不?jīng)意中懸念著二老,所以也就是這無意的話表現(xiàn)出了少女摯愛的情懷。
而二老為人聰明而富有感情,茶峒的人們稱他是“小岳云”。在父親順順的教育下學(xué)文習(xí)武,成為“結(jié)實如老虎,卻又和氣親人,不驕不惰,不浮華”的英俊有為的少年。當他第一次在碼頭上與翠翠會面時,他就鐘情于翠翠了。儺送的愛是執(zhí)著的、忠誠的。因為他寧愿要渡船而不要那一天能出七升米的碾坊。他以給老船夫送酒為名,特地去看望翠翠,并邀請翠翠去他家的樓上觀看端午節(jié)的龍舟比賽。為了贏得翠翠的愛情,半夜里,他跑到山上去為那“初生之犢”的黃花女唱歌。而翠翠本人也在夢中聽到了二老的情歌,她覺得這是一種頂好的歌聲。由此來看,翠翠與儺送之間的愛情是浪漫的、純潔的,一點兒也沒有受到金錢、財富以及社會地位的影響,更沒有受到家長觀念的制約,是一種自由的愛,是出于自然的人性,處于純真的愛。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種愛或許也是大多數(shù)人所追求和向往的。
三、鄉(xiāng)下人的悲劇
在《邊城》這部作品中,作者雖然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又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但同時沈從文也在該作品中安排了具有一些悲劇色彩的成分,《邊城》創(chuàng)作于中國社會大變革的時期,當時的社會統(tǒng)治空前黑暗。我們可以把文中所刻畫的人物形象劃分為兩類:一類是以翠翠、大老和二老為代表的青年形象,他們是當時中國社會的進步力量;而另一類則是以順順,爺爺為代表的老者的形象,雖然同為老者,可是這兩人的社會地位不相同:順順所體現(xiàn)的是現(xiàn)代資本主義的萌芽,是當時社會的一種新的經(jīng)濟關(guān)系;而爺爺卻是個體勞動者的代表,是屬于傳統(tǒng)的經(jīng)濟關(guān)系,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一類經(jīng)濟關(guān)系是落后的,即將被社會所淘汰,所以最終必然走向末路。
(一)英年早逝
天保和儺送是兩兄弟。大老已十八歲,他就如他爸爸順順一樣,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jié)。能駕船,能泅水,能走長路。凡從小鄉(xiāng)城里出生的年輕人所能夠作的事,他無一不作,作去無一不精。而他對翠翠也如同儺送一樣一見鐘情。他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在過溪時,他就同翠翠的祖父談過話,第一句話就說:“老伯伯,你翠翠長得真標致,象個觀音樣子。再過兩年,若我有閑空能留在茶峒照料事情,不必象老鴉到處飛,我一定每夜到這溪邊來為翠翠唱歌”。而老船夫?qū)τ诖罄系倪@種勇敢的自白則是用他的微笑來給予回應(yīng)。我們不難看出:天保大老不僅是一個勇敢的人,并且他一點也不虛偽,毫不掩飾。他愛翠翠不假,但同時他也能夠把自己對于翠翠的擔心向老船夫吐露出來。能夠做到這一點,除了需要相當大的勇氣之外,更多的則是他的那種豪爽的性格所造就的!
但天有不測風(fēng)云,天保在坐船下水到茨灘的時候溺水身亡了。人們不禁為他的英年早逝而感到惋惜。雖然說大老的死是一種意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我們從作者這方面來看,沈從文在《邊城》中安排大老的這一死亡卻是有他自己的用途。事實上,大老的死似乎是在給讀者帶來一種心里上的平衡罷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天寶的溺水身亡似乎又帶有一定的必然性了。同時也正是因為這樣,才引發(fā)了后面的故事——翠翠與二老之間的愛情悲劇。
(二)老者的沒落
老船夫和順順雖然都是屬于老者的形象,但從經(jīng)濟學(xué)的角度來看,他們又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社會階層。
老船夫是典型的傳統(tǒng)經(jīng)濟的代表。他是管理渡船的公仆,他愛茶峒的青山翠竹、清溪渡船。他擺渡撐船五十余載,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他都盡忠職守,風(fēng)雨無誤。他將守渡船為人們服務(wù)作為自己的天職,只要他在世一天就不會離開渡船。“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wù)對于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地很忠實地在那里活下去?!彼覍崢銓?,只靠公家發(fā)給的三斗米、七百錢過著簡陋的生活,從不收取過往客人的額外的渡錢。他寬厚熱情,重義輕利,慷慨大度。就是因為這樣,有時候他偶爾進城買酒,每遇熟人他必邀請到他家喝酒。若有人想馬上嘗嘗他的酒,他立即把葫蘆推給別人喝光為止。就連他進城買肉,老板也都總要給他選取最好的一處,且把分量故意加多。老船夫只為翠翠的婚事多次向儺送及其父親探聽消息遭到冷漠的回答,使他傷心煩悶,但他并不因此對順順懷恨,他相信他們是好的,并企圖繼續(xù)尋找機會撮合自己的外孫女與儺送的姻緣。他一直這樣努力著,直到他在雷雨中離開翠翠的那一刻。這位老船夫辛苦了一輩子,操勞了一輩子,到死之前都還記掛著翠翠。事實上,老船夫的死具有一種象征意義:那就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傳統(tǒng)的經(jīng)濟關(guān)系必然走向末路,被新的經(jīng)濟關(guān)系所取代。
“邊城”這個地方雖然有貧有富,但卻沒有等級之分。掌管水碼頭的船總順順雖然是出身行伍之家,家產(chǎn)富裕,但他卻從不以財富自居,盛氣凌人,相反他為人慷慨大度,廣交朋友,當別人遇到困難時他總是熱情相助。他為人也公正無私,知書達理,胸襟豁達,因此他也就成為茶峒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人。他在處理與老船夫一家的關(guān)系上就做得有點讓讀者出乎意料:且不說他是如何體恤老人生活窮困,送鴨子和粽子給人家,不嫌棄翠翠家貧,打發(fā)媒人前去提親,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他對于天寶大老的死亡。大老情場失意駕船外出溺死于茨灘,雖然順順心里邊明白這事與老船夫遲遲沒有答應(yīng)大老的提親有關(guān),但他并沒有責(zé)備、怨恨;他雖然曾經(jīng)因為失子之痛一度反對儺送與翠翠的婚姻,但當他后來知道兩個孩子是真心戀愛之后,也就不再阻撓。老船夫離開人世時,順順也前來幫忙料理后事,并且還多次提出將翠翠接到他家去住,然后等待二老回來再解決他們的婚姻大事。從所有的這些事情當中我們都可以發(fā)現(xiàn),順順是個善良厚道的人。
(三)愛情悲劇
翠翠與儺送之間的愛情是純潔的。翠翠對于二老的愛,雖然有一個從蒙朧的感受到明確的體驗這樣一個發(fā)展過程,但從始至終,她都信守著自己魂牽夢繞的最初選擇,沒有因為人事出現(xiàn)的周折而改變初衷。她對二老的愛是忠誠的,堅貞的。但由于她性格的內(nèi)向和少女天生的羞澀,在爺爺面前她不敢把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相反的是有時她還會加以掩飾,致使爺爺摸不準她的心,于是使得爺爺錯點了鴛鴦譜,無意之中促使二老的哥哥天?!白哕嚶贰眮碚f媒提親。但翠翠的感情始終都是傾注在二老的身上的,所以她并沒有答應(yīng)大老的求親。接著天保情場失意,駕船外出溺死于茨灘。這時候爺爺也反過來撮合翠翠與儺送之間的姻緣。老船夫因為眼巴巴的看著事情無法成功而死于暴風(fēng)雨之夜,儺送也因為誤會一氣之下駕船外出,可是翠翠仍然不改初衷,當她從楊馬兵的口中明白了這所有的誤會之后,一個人“哭了一個晚上”。
至于儺送這方面,他對于翠翠的愛也是純真的。他從一開始就很明確的選擇了追求翠翠。本來在他面前他有兩條路可以選擇的:一是娶翠翠,從此以后過上一輩子撐渡船的日子,另一條路則是娶團總的女兒,從陪嫁中得到一座碾坊。是選擇渡船還是選擇碾坊?實質(zhì)上也就是從愛情與金錢這兩者之中作出選擇的問題。但最終他舍棄了碾坊,甘愿為真心的愛情守一輩子的渡船。當父親順順最后要他表態(tài)的時候,他說:“爸爸,你以為這事為你,家里多座碾坊多個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應(yīng)了。如果為的是我,我要好好想一下,過些日子再說吧。我尚不知道我應(yīng)當?shù)米敕贿€是應(yīng)得一只渡船;因為我命里或許只許我撐這個渡船”。從儺送與他父親順順的這番對話之中就已經(jīng)很明顯的看出:他還是鐘意于翠翠的,并且態(tài)度是那么的堅決,盡管他的哥哥死了!
由于對爺爺?shù)哪承┱`會和人事的周轉(zhuǎn),儺送離開了家,出去了……并且很久都沒有回來!
于是,翠翠和儺送之間的愛情悲劇就這樣產(chǎn)生了!
從表面上來看,大老的死似乎是造成這場悲劇的直接原因!但果真如此嗎?事實上這其中還摻雜了社會傳統(tǒng)觀念對于人的影響以及故事中主人公自身的一些因素!老者對于大兒子的死放不下來,而二老則誤會了爺爺?shù)囊馑迹∫虼耍斐纱浯渑c二老之間的愛情悲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到了冬天,那個圮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只是那個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青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邊城》所描繪的不只是“充滿人情美、人性美的湘西世界”,同時也在哀婉地吟唱著一首憂郁的戀歌。在民族危難的時刻,沈從文就是以這種獨特的風(fēng)格來喚起千百萬民眾為了美好生活去奮斗,也正是用這種方式來呼喚一個愚昧民族心靈上的覺醒。在沈從文的作品中,我們看不到刀光劍影,更聞不到戰(zhàn)火硝煙,但是我們可以從他的字里行間感覺到熱情洋溢之中的憂慮,幽默之后的隱痛和微笑之間的那種悲哀!
【參考文獻】
[1]沈從文別集·邊城集[M].岳麓書社,1992.
[2]沈從文別集·自傳集[M].岳麓書社,1992.
[3]劉一友.沈從文與湘西[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