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山滿眼的紅楓,吞沒了我。宛如掉入一個深不見頂?shù)募t色調(diào)染缸,眼前,烈焰般流動的紅,從四面八方向我擁來,紅影深處,隱隱傳來電影《源氏物語》主題歌;
至少再一次
想要回頭望去
至少像風(fēng)一樣
僅僅陪著你身邊……
你,只有你,
不論何時
我都在注視著
帶著反抗的勇氣,去吧,向著我們的戀情。
無意間,跟著夢幻般的歌聲,跟著一條布滿紅楓的小路,我來到《源氏物語》的舞臺—— 日本宇治川。
很幸運,我不僅湊上賞楓最好的秋季踏入這里,更是因為中日釣魚島問題,這里游客稀少。在滿天紅楓靜謐地?fù)u曳中,與遙遠(yuǎn)的源氏公子相會…… 相同貴族的凄美愛情故事,相似中國的明清古建筑,使我自然地想起《紅樓夢》,想起“一抔凈土掩風(fēng)流?!?/p>
《源氏物語》被稱為日本的“國寶”,被中國人稱為日本的《紅樓夢》,但比《紅樓夢》早了700年。其最后十卷,是以宇治為舞臺描寫,被稱為“宇治十帖”。
京都郊區(qū)的宇治川,是《源氏物語》中提到較多的場所。宇治川從深山中奔流而出,兩側(cè)是茂密的山林,河水上架著浮夢橋,山腳下坐落著古村落、古剎名寺。舊時宇治不僅是京都城貴族一個可以蕩漾輕舟、觀賞櫻花紅葉的別墅勝地,也是一個讓他們尋找心靈安寧的宗教圣地。這里有當(dāng)年許多貴族們自己隱居的御堂,如平安中葉榮華富貴達(dá)到鼎盛的藤原氏,將祖?zhèn)鞯膭e墅改成了寺院,現(xiàn)為世界遺產(chǎn)平等院;修建于平安時代后期的宇治上神社,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一千年過去,盡管改朝換代的翻天覆地,縱使假日觀光的人潮不息,這里仍固守著平安時代(相當(dāng)于中國的唐宋時期)遺留下來的風(fēng)韻,宇治川通體詩意浪漫,以高貴的優(yōu)雅迎接訪客。
眼前河面上舟來船往,岸邊停息著養(yǎng)鸕鶿的漁家船只,兩側(cè)山野紅楓盡染叢林,靜靜隨風(fēng)起舞,偶露出飛檐的塔院,讓即將見面的源氏物語博物館,憑添了一份神秘。
清淺一平層的博物館,古韻中充滿現(xiàn)代時尚的格調(diào),它低調(diào)地被紅妝綠意圍聚著,我虔誠推門而進(jìn)——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超大幅熒幕,唯美的畫面、流暢的音樂,讓人立刻沉醉在情深意美的意境中,重現(xiàn)了華美綺麗的平安時代—— 平安貴族出門乘坐的牛車,精致的仕女服裝,光源氏府邸“六條院”微縮模型旁淡淡的紫藤,影像廳上映著日本名導(dǎo)演的《浮舟》片段,介紹《源氏物語》最后一女主人公浮舟看破紅塵舟、遁入空門的故事。中文翻譯機(jī)在耳邊靜靜地敘述著,書中那遙不可及的世界,我仿佛正在伸手觸摸 ——
那時的紅楓葉、那時的紫藤花和那種難以言傳的生活品味,那時風(fēng)流倜儻的源公子、熏公子騎著馬,嬌媚優(yōu)雅的藤壺、浮舟、花散里坐著車,從眼前經(jīng)過,吟唱著“心已遠(yuǎn)離浮世岸,輕舟猶未詳去向”,我們一起來到宇治河的浮夢橋上。
楓色伴河橋,青山攜流水,如夢,如歌……
突然,看到橋頭立著一尊雕像,得知那就是《源氏物語》的作者紫氏部,這些癡男怨女的締造者,我著實有些吃驚。這樣一部一千年前開啟了日本“物哀”文學(xué)的長篇名著,竟出自一位連名字都沒有的婦人之手,真了不起。
聽說,古代日本婦女是沒有名字的,紫式部本姓藤原,紫式部只是后人給她寫的作品上加題上的名字。她出身書香門第,其祖父等輩及兄長都是當(dāng)時有名的歌人。紫式部自幼得以隨父學(xué)習(xí)漢詩,并熟讀中國古代典籍,不僅對白居易的詩有很深的造詣,而且還十分了解佛經(jīng)和音樂,后來家道中落嫁給一個官吏做小妾,不久后守寡,依賴父兄生活,寡居十年后,進(jìn)宮做了皇后的侍讀女官,這篇小說就是她在宮中寫給皇后供天皇消遣的讀物。
博物館還有一處圖書室,收藏了關(guān)于這部小說的所有版本和參考書籍,適合各類人群來認(rèn)識這部巨著,在源氏物語中還多處引用白居易的詩句、《禮記》、《戰(zhàn)國策》、《史記》及《漢書》等中國古籍中的史實和典故。
出得博物館的玻璃門,有一條蜿蜒山路,在源氏物語博物館與世界遺產(chǎn)宇治上神社之間,通往俯視宇治川的展望臺,山路為和緩的坡道,不像是在爬山,比較像是健行,沿途處處極美之秋景,可因為敏感時期,空山靜寂,偶遇一黃皮膚黑發(fā)游人在拍照,微笑上前招呼,知是臺灣同胞。國人的同仇敵愾,甚是欣慰,僅為這美景恰好時光,無人欣賞而落寞感嘆。途中,又看見一小木牌寫著“花散里”,知為物語中一女子之名,上另隱約可辨“源氏物語……內(nèi)”、“館內(nèi)飲料”等字樣,想起花散里吟誦的詩句:“眾花散盡故里寂,滿園余芳有誰知?”
不覺又惆悵起來……
感謝《源氏物語》,為我的旅途,留住了一頁念情。
回深圳后,心仍懸著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愛情小說,特找了此書的中文譯本、電影和動畫連續(xù)劇,盡情放肆地連看兩天兩夜,看得如癡如醉,這書文中的體裁,頗似我國唐代的傳奇、宋代的話本,但行文典雅流暢,很具散文的韻味,與《紅樓夢》有異曲同工之妙。以“橋姬”為開始,“夢浮橋”告終的《宇治十帖》,儼然是一幅貴族精神上風(fēng)花雪月的浮世繪。
在繾綣悱惻的愛情背后,《源氏物語》風(fēng)雅地講述著男人如流水,女人若浮舟的俗世;段段情感,如紅樓一夢終消散,每每佳人,又終以一抔凈土掩風(fēng)流。不同的是《紅樓夢》只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凈,《源氏物語》是生生世世長相契;一個是遁入空門萬事消,一個是修佛禮禪為來生。女作者紫式部明知浮世如櫻花,卻細(xì)膩地將這些許風(fēng)流,留在了真實的宇治之川、夢浮之橋。小說以“橋”暗示著時空的變遷,并加上“華麗和靜謐”、“此岸與彼岸”等宇治與來世所特有的對比要素,在永恒的大自然,撒下了當(dāng)年貴族的浪漫風(fēng)情,講述了生命在時空演變中的剎那精彩。
宇治川,展現(xiàn)著我們早已陌生了的精神上的華貴,傳達(dá)著人類生活的一種情調(diào)。那一個天堂般和美的地方,即使千年后的你去了,也會瞬刻戀上。
“至少再一次,想要回頭望去,至少像風(fēng)一樣 ……”微風(fēng)中,深情磁性的男中音,低哼著,悸動著我的心弦;心頭上,千枝復(fù)萬枝的紅楓,搖曳著,呼喚我已遠(yuǎn)離的魂靈。
我,迷醉在楓林盡頭,漫漫紅塵,淹沒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