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燉的心靈雞湯:不再讀書的人們聆聽偶像的讀書心得
當我們談論書和讀書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談論什么?
這個大眾普遍不讀書的時代,讀書會反而成了新時尚,這是很有戲劇性的一幕:不再讀書的人們似乎還是愿意聽聽偶像們的讀書心得,喝幾碗亂燉的心靈雞湯。在讀書熱逐漸冷卻的時代,以讀書分享為名的代人讀書事業(yè)迸發(fā)出了新的機會。商界大佬們組織的讀書會隆重成為其中最炫目的一朵奇葩,是毫不意外的,這是成功學意識形態(tài)泛濫的時代后果。
讓我們來到“中國金融博物館讀書會”,去聆聽一下大佬們的聲音。
任志強說:“我讀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盲從;第二個階段,迷惑;第三個階段是探索。小時候因為作文不好,母親逼我讀書,就讀《牡丹亭》,看不懂,硬塞,塞的時候就是想寫好作文。后來我在司令部當參謀,讀的書集中于軍事政治,到改革開放時,突然發(fā)現(xiàn)跟不上,論經濟,不懂經濟,改革開放之后才開始讀經濟的書。”
劉曉光說:“對我影響最大的閱讀是一些回憶錄、人物傳記,第一本是《阿登納回憶錄》,第二本是《田中角榮回憶錄》,第三本書是《尼克松回憶錄》。我們的成長階段都是一樣的。一個叫‘讀萬卷書’,一個叫‘行萬里路’,一個叫‘閱人無數(shù)’。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數(shù)跟我差不多,在大量的社會實踐中慢慢讀社會這本書,豐富、圓滿自己的人生?!?/p>
很多學者也參與到了讀書會之中,比如劉瑜、熊培云、張宏杰。劉瑜說:“一方面我們要拓展自由的邊界,另一方面要盤活已有的自由,讓孩子讀更多的書,獲得多元的知識來源,是可以做到的?!?/p>
金融博物館是王巍在天津市政府支持下搞的一個純公益民辦博物館,目的是普及金融知識。為吸引社會大眾走進博物館參觀,還辦了一些講座、論壇。2011年春,任志強去講當代公民社會責任,反響不錯。后來他又去了兩三次,與王巍越談越起勁,二人遂達成共識,要把金融博物館的論壇發(fā)展成為一個書院。
在任志強看來,國民讀書的數(shù)量、質量、廣度都與國家是否能強大有密切關系。讀書人多了,這個社會就會更加理性、多元、進步。
金融博物館讀書會在中國不算創(chuàng)舉,讀書會開辦前,歐美同學會2005讀書會、共識網(wǎng)讀書會等都已有影響。但這些讀書會屬于沙龍性質,只對圈內人開放?!拔覀兙褪且蚱凭窒?,不是要為某個圈子服務?!比沃緩妶猿忠呀鹑诓┪镳^讀書會辦成“對社會完全開放”的公益組織。
富豪讀書會:讀的不是書,而是人脈
金融博物館讀書會已經辦了近兩年,每期報名人數(shù)均超過7000,由于現(xiàn)場只能容納500名觀眾,很多人只能站著聽。黑壓壓的人群中,中年人占多數(shù),當中也有不少六七十歲的老人?!澳呐滤谀莾海覀円沧屇贻p人看到,老人還這樣去學習,你們更應該去學習?!比沃緩娬f,讀書會旨在通過鼓勵讀書,讓人們學會獨立思考。
金融博物館讀書會之所以如此受歡迎,與其所請嘉賓均為業(yè)界大佬不無關系。任志強本人是首期嘉賓,此后他陸續(xù)邀請到馬云、柳傳志、俞敏洪等,這些商界大佬本身便擁躉無數(shù),站上講臺閑話古今,自然廣受歡迎。
讀書會在企業(yè)家圈子中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嘉賓陣容可謂“豪華”。比如,任志強找到馬云,馬云又找來了史玉柱。據(jù)說嘉賓選擇的標準是,要確實愛書、有影響力又有良好的價值觀。
任志強看重讀書會在“開啟民智”上的作用,他將此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他說:“讀書會能讓大家獨立思考,能夠正確地認識問題。‘獨立’、‘思考’這兩個不能分開?!彼捕啻螐娬{,“我們只是點燃一個火種,把你領進門,打開大門以后怎么走是你的事兒?!?/p>
這樣的讀書會對大佬們來說,與打高爾夫之類的Party似乎沒多大區(qū)別,只是媒介換成書罷了;對聽眾來說,與其說是來聽一場讀書分享會,倒不如說是參與一場社交分享,除了現(xiàn)場聆聽大佬的真言,還可以遇見同業(yè)與潛在合作伙伴。大佬讀書會好比正和島(一個企業(yè)家社交網(wǎng)站)的縮微版,形式上儼然一個預約審核版的免費商學院,不過內容上還確實多多少少帶些公共和思想品質的。
據(jù)說,為了一睹這些大佬風采,有人專程打“飛的”趕場赴會。因為“往來無白丁”,外界也有人將此稱為“富豪讀書會”。不過,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定位本來就是要打造金融人、經濟學家和社會精英人群的讀書夜場,希望通過讀書這個平臺,拉近精英人士與大眾讀者之間的距離,交流讀書感悟,分享人生故事。
任志強選擇嘉賓的標準是,確實愛書、有影響力又有良好的價值觀,他的好友潘石屹曾主動向他示好,卻被任志強因“讀書級別分量不夠”拒之門外。
去年,任志強便投入1000萬元,把金融博物館讀書會辦公樓按照“央視標準”改造為演播廳。據(jù)他透露,一場讀書會的運作資金大概需要七八萬元,這筆費用主要來自讀書會最后拍賣的一瓶紅酒的收入。
紅酒拍賣成為終場時的例行節(jié)目,通常叫價超過幾萬元后主持人就會落錘,資金用于宣傳資料的制作和志愿者的津貼。有的聽眾站在過道里聽兩個小時,拍下那瓶紅酒,然后趕飛機回去。
吳曉波們的“讀書商業(yè)模式”
讀書會的政商機會,存在于組織者參與者的胸襟抱負和智識志愿。讀書會的志趣與主辦單位的定位正相呼應,比如財新傳媒的“《中國改革》讀書會”著眼于公共政策與改革議題。
而中國政法大學的“薊門書院”,則注重學術探討與思想交流。作家方方發(fā)起的“我們愛”讀書會則有鮮明的文學氣質,參與者也多以文學愛好者居多。
當年社會改良家、哲學家梁漱溟先生搞鄉(xiāng)村建設,每天清晨對學員講“朝話”,也是讀書會,談及人生志業(yè)與公共建設的一切話題,說起來亦是一種切己務實的政治。
財經作家吳曉波發(fā)起的波藍獅子讀書會在做讀書的生意,精益閱讀的同時還能賺,可謂兩不耽誤,兩相促進。
藍獅子讀書會創(chuàng)辦于2008年5月,主要面向高端商業(yè)人士,旨在做最好的商業(yè)閱讀,目前擁有會員超過5萬人,其中的付費會員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每年交2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會費,讀書會每月給他們配3本至5本書,此外還有一些其他與書有關的活動機會。該讀書會運營不到一年即實現(xiàn)盈利。
“傳統(tǒng)出版賣書是先給書后付錢,這個方式是全世界最古老的營銷方式,之所以想做這個讀書會,就是為了把錢先收上來再給書?!眳菚圆ㄕf。
楊早是一位民間讀書會的發(fā)起人,他和《綠茶書情》主編綠茶、讀易洞書店創(chuàng)辦人邱小石三人共同發(fā)起的讀易洞“閱讀鄰居”,依托獨立書店,每期讀書會確定一本書為主題,然后線上報名,線下活動。“閱讀鄰居”每期參與者20人,其一大特色是,參與者的開場白是每人推薦一到兩本自己喜歡的書。參與者薦書的書單發(fā)到網(wǎng)上后,已經有好多人追著這個書單閱讀。依靠業(yè)內的資源,“閱讀鄰居”每期邀請到的嘉賓皆足夠分量。
近年來,讀易洞書店幾經搬遷,但一位北漂女場場不落地參加“閱讀鄰居”,這也是她留在北京的一大原因,“因為家鄉(xiāng)沒有這樣的讀書會”。
目前各類讀書會基本上是以“線上組織、線下活動”的模式在運營,自媒體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機會,使得“組織會員”、“讀書分享”、“讀者交流”和“會員福利”等一系列過程,全部可以通過網(wǎng)絡來實現(xiàn)。不僅將之做成不扣不折的線上讀書會,還按照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來做事。
申音和羅振宇的“羅輯思維”自媒體,瞄準的正是這樣一個互聯(lián)網(wǎng)讀書會的市場,目前其視頻與微信公號的影響力已經頗具規(guī)模,并且成功實現(xiàn)了付費會員制,5500個會員名額只用半天就已售罄,輕松入賬160萬元,近日該團隊正在微信平臺招募商家給會員提供福利。這類粉絲化的學習型讀書會,將來的政治與商業(yè)上的影響力和可能性,是非常具有想象空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