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小學時,就有常識課,是一門基礎的科學普及課。其實,就是不上常識課,很多人也是懂得那些常識的,不信可以看看山里的老農,也許他們從來沒有進過學堂,但是他們知道燒紅的鐵不能用手去摸,知道天上打雷時,不能在大樹底下躲雨,因為這是常識。而小學生上課學常識,無非是為了更系統(tǒng)更快速更科學地掌握基本的知識。
可是一段時間以來,我很困惑,總是發(fā)現(xiàn)明明不是常識的東西,卻依然被當作真理大義凜然地傳播著。我很納悶,他們不是外星人啊,為什么總是會犯常識錯誤呢?
可以把這些非常識的做法定義為逆常識。
逆常識的存在,很多是出于無知。
世界上的事情是復雜的,并不是都如同燒紅的鐵不能用手摸那么簡單,有很多種情況,也不是教科書可以回答的,有時候也許還正因為鉆到了教科書里面不接觸實際,而不接地氣,跟不上飛速發(fā)展的形勢,有些管理者只是根據(jù)一些被看作金科玉律的理論來作決策,出臺一些違背常識的政策或者指示,安之若素地去做。
在中共執(zhí)政的歷史上,這種逆常識的做法并不鮮見,例如當年的口號要多少年內超英趕美,例如大躍進,例如一度宣傳的畝產(chǎn)萬斤甚至十萬斤,登峰造極的就是“文化大革命”,逆常識造成了十年浩劫,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重重的印記。
逆常識,有時是有意而為之的。2000多年前有人就玩過這一手,《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趙高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給秦二世,并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借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于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結果,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
指鹿為馬,典型的逆常識。
逆常識起著試探忠誠度的作用。但是,這種做法并不高明,趙高的命運大家都知道,得逞于一時,在歷史上留下笑柄。
當然,逆常識有市場,也在于許多人沒有常識。明明是個圈套,卻一頭鉆進去。手機上常常有這樣的短信:請把款打到這個賬號。接下來是一串數(shù)字。我每每會納悶,誰會傻到把錢打到別人賬號上呢?而媒體卻告訴我們,屢屢有人上當。想想也釋然,如果沒人上當,騙子們怎么會不厭其煩地花時間花錢來玩這種小兒科把戲?像在渭水邊垂釣的姜太公,盡管是直鉤無餌,也相信總會有上鉤的大魚。
今天說常識,一定離不開改革的話題。
有的時候,改革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復雜,簡單說,無非就是回到常識。
有一個很有代表性的案例:某工廠流水線上的罐裝飲料,常常有空罐子混在產(chǎn)品中出廠,老板很傷腦筋,出重金請技術人員攻關,花了大把銀子和大把時間,遲遲解決不了問題。最后一個老工人拿來了一臺風力很大的鼓風機,放在流水線旁邊,一開動,沒有裝飲料的罐子就順風而走了,花了幾百塊錢。
這就是一個普通的常識,風可以吹走比較輕的東西。
如果回顧我們改革的歷史,農村改革從小崗村開始,也是回到了常識。
農民如果有了自己可以做主的土地,勞動成果不被別人掠奪,他們就有生產(chǎn)積極性,這種積極性就會轉化為豐收。而豐收的農民會把更多的汗水灑在田里。
其實,當年小崗村的案例擺在中央有關領導面前,逆常識是反對的,認為不符合一貫宣傳的集體所有制的規(guī)范,而常識則告訴許多領導,只有這樣才能夠喂飽全國人民的肚子。
主管農業(yè)的領導尊重了常識,默許了,很快見了成效,就推廣了。
如此而已。
看起來,常識這個概念,不只是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知識,也是要常常講的知識,不講,就會犯讓人哭笑不得的錯誤。而我們今天還是要問,我們的所作所為,符合常識嗎?是不是逆常識?
總結這樣一句話,可以犯錯誤,不可以犯常識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