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技巧】
“特寫鏡頭”是在電影藝術(shù)中經(jīng)常用到的一種拍攝技巧,即用近距離拍攝的方法,將人或物的局部加以放大以收到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移用于寫作中,就是對寫作對象聚焦特寫,詳盡地“放大”描述,以形成動人的亮點,從而達到奪人眼球,引人入勝的目的。
那么,在寫作中,同學(xué)們?nèi)绾尾拍茏ヅ摹疤貙戠R頭”,把人、事、物、景的特征和情狀細膩生動地呈現(xiàn)出來呢?這里,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供大家學(xué)習借鑒:
一、細致觀察,分層細繪。
寫人之時,運用特寫,首先要細致觀察,再者是分層細繪,只有這樣,才能在文章中形成動人的亮點,使人物的神韻得以鮮明凸顯。如一學(xué)生在《我的眼中你最美》中是這樣寫的:“兒時的我很迷戀你做鍋盔的樣子。窄窄的刀片切下一團包子大小的面團,包上餡后,桌子上撒些面粉,然后,面團在搟面杖的循循善誘之下,綻出一張圓圓的笑臉。臉上撒些芝麻,涂上黃油后抹平,再藝術(shù)性地把它拉成‘鴨舌頭’的形狀,一頭揭起,趁手上水分未干,順著火溫貼向鍋壁,烤上四五分鐘后鍋內(nèi)就飄出了醉人的香味。由于我是???,你對我自然很好。偶爾多加點芝麻,多加點面,常常會把我弄得手舞足蹈。現(xiàn)在想起,我的嘴角就會莫名其妙地浮出幾許笑意?!?/p>
這個片段觀察得十分仔細,作者妙用特寫,用切、包、撒、涂、抹、拉、揭、貼、烤等一系列動詞分層細繪,生動地展現(xiàn)了做鍋盔的人手藝的熟練與老道,完美地再現(xiàn)了其用心做鍋盔的全過程,充滿了藝術(shù)的美感,使作者由衷的贊美之情躍然紙上,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二、感覺疊加,多重體驗。
寫景之時,運用特寫,同學(xué)們還須開通“五覺”,從多個角度來細膩地描繪出個人的內(nèi)心體驗,讓真實的情感流淌于字里行間,以此來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讀者的共鳴。如柯靈在《巷》中這樣寫道:“這種小巷,隔絕了市廛(chán)的紅塵,卻又不是鄉(xiāng)村風味。它又深又長,一個人耐心靜靜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這么曲折,你望著前面,好像已經(jīng)堵塞了,可是走了過去,一轉(zhuǎn)彎,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靜。不論什么時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寧靜的黃昏,可以清晰地聽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圍墻擋在兩邊,墻上掛著一串串蒼翠欲滴的藤蘿,簡直像古樸的屏風。墻里常是家人的竹園,修竹森森,天籟細細;春來時還常有幾枝嬌艷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從墻頭殷勤地搖曳紅袖,向行人招手。”
在這個片段中,作者便從視覺、聽覺等角度描繪出了小巷的幽靜與美麗,同時,也將其對小巷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使人讀來不禁有向往之感。所以說,寫景狀物的精彩就在于可以充分調(diào)動感官,寫活自身的體驗,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三、合理聯(lián)想,修辭添色。
運用“特寫鏡頭”的寫作手法,同學(xué)們還須驅(qū)遣想象,妙用修辭格,傳神地展現(xiàn)出當時的情狀。如叢維熙在《母親的鼾歌》中這樣寫道:“母親確實堅強得出奇。有時我要替她去掃街,她總是從我手里搶過掃帚,親自去干掃街的活兒。她的腰弓得很低很低,側(cè)面看去就像一個大大的問號。那樣子像是在叩問大地,這個歲月哪一天才能結(jié)束?這污跡斑斑曲折的路,哪兒才是它的盡頭?
1979年的元月6日,我終于回到了北京。如同鬼使神差一般,她從那一天起又開始打鼾了。我住在上鋪上,靜聽著母親在下鋪打的鼾歌,內(nèi)心翻江倒海,繼而為之淚落。后來,我們從十平方米的小屋搬到了團結(jié)湖,我常常和母親同室而眠,靜聽她像搖籃曲一樣的鼾歌?!?/p>
上面的片段在刻畫人物的過程中展開想象,在生動描摹之中寫活了母親的形象,并運用比喻、反問、對比、排比等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母親的堅強與快樂,表現(xiàn)出母親對幸福生活的渴望與向往。這兩個片段熔敘述、描寫、抒情、議論于一爐,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讓人印象深刻。
由此看來,“特寫”之美,美在生動形象,因此,同學(xué)們在寫作時一定要妙用修辭,靈動表達,只有這樣,大家的作文才會寫得生動出彩!
【學(xué)生佳作】
回 家
□向 赫
我匆忙地走著。
秋雨中凄涼的風從背后默默地趕上我,從發(fā)絲手指間無聲地超越我。
時間往往或黃昏,或傍晚,父親還在田地里勞作。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時,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能夠望見自家屋頂上的炊煙。
快點到家吧!我強烈地在心底呼喚著。
風,更緊了;雨,更急了。
我開始小跑起來,夢想與現(xiàn)實的距離越來越近,心情也越來越激動。我仿佛又聽見母親柔柔地呼喚我的乳名,那極富母性的音韻,悠悠揚揚的,如歌聲般格外的輕柔。
我顧不得再去管天上的電閃雷鳴,只是迎著風雨匆忙地向前跑著。
我知道此時此刻,母親肯定會從一縷炊煙中走出,用樹皮般粗糙的雙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塵,理凈發(fā)絲里的草渣,然后像一只在窩旁守候的老鳥,若有所待地望著村前小路的盡頭。
母親站在路口,焦急地等待著。
風吹過,撩起母親已逐漸變白的發(fā)絲。雨落處,深情的目光洞穿了風雨。這是天空看白云的目光,這是礁石看海浪的目光,這是河床看小魚的目光。這種目光,只屬于母親。
母親,堅守著那份思念,默默地等待著兒子的歸來。
又過了好久,好久。終于在那個路口——兩棵枯樹、三叢枯草的路口,母親看見了我,我也看清楚了母親。
我恍惚覺得,有一縷縷綿綿的炊煙,在眼前裊裊地升起來,那淡藍的炊煙里,滿是最平常的人間氣息,樸素、溫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動。
這時,母親邁著小步走上前來,接過我手中的東西。母親小聲說著:“快回家吧!飯菜已經(jīng)準備好了?!蔽尹c了點頭,輕輕地拉起母親那早已滿是繭子的大手,快步地向家門口走去。
【教師點評】
文章以“回家”為線索,運用特寫鏡頭,生動地描繪了三個極富詩情畫意的場面,傳神地展現(xiàn)出母親濃濃的愛子之情。而本文最突出的寫作特點就在于捕捉典型的畫面,生動描摹,掀起讀者情感的波瀾。另外,文中的語句或長或短,參差多變,使得語言靈動而富有詩意,可謂是情韻悠長,意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