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人民日報》發(fā)表《論〈馬關(guān)條約〉與釣魚島問題》一文,以大量史證和法律依據(jù),重申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quán),揭露日本以武力非法占有琉球,欲再非法竊取中國釣魚島的無恥行徑。
事實上,歷史上的琉球王國,不但與中國往來密切,而且生活著大量中國移民。至今,這些中國人的后裔,依然在修著自己的族譜,建筑自己的中國庭院,與中國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琉球第一次出現(xiàn)在中國史書上,是公元610年。1372年,明朝洪武帝派使者到琉球冊封琉球國王。后來,明王朝每年都派使者來琉球,琉球王國都會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至今,琉球民眾每年還會舉行這樣的紀念儀式,大隊人馬身穿中國古代服裝,舉著“肅靜”、“回避”等牌子巡游。
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皇帝為了幫助琉球測繪地圖,特派測量官內(nèi)廷八品官平安、監(jiān)生豐盛額兩人,隨同冊封使海寶、徐葆光一道前往琉球國,為琉球國繪成一幅《琉球三十六島圖》。徐葆光回國以后,撰著《中山傳信錄》,書中收藏了《琉球地圖》、《琉球三十六島圖》以及《針路圖》。此書后來傳到日本,成為日本人了解琉球和中琉關(guān)系史的指南。
1875年,日本派“欽差”到琉球,宣布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禁止向中國納貢,禁止使用清朝年號,對華貿(mào)易由日本全權(quán)負責等,就是要阻斷琉球與中國的聯(lián)系,把琉球的主權(quán)控制在自己手中。
琉球王尚泰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成為日本人砧板上的魚肉。1876年12月10日,尚泰的姐夫紫巾官向德宏與通事蔡大鼎、林世功等人,喬裝改扮,躲過日本人的監(jiān)視,乘一小船前往中國。由于風向不順,向德宏等人的船竟在海上漂泊了將近半年,直到第二年4月2日才抵達福州。
到達福州后,向德宏等人拜見了閩浙總督何 和福建巡撫丁日昌,呈遞了琉球王的咨文,請求清政府代紓國難。
1879年4月,松田道之向琉球王尚泰宣讀了日本政府“廢藩置縣”的命令,宣布琉球國變成日本沖繩縣。尚泰也被強行擄掠到東京軟禁。
一個月后,滯留福州求援的向德宏收到琉球人的密報,得知國家已亡。國破家亡,哀告無門,向德宏感到不能再在福州傻等下去了,他決定帶著蔡大鼎、林世功等人上京陳情。他們一路北上走得并不太平。使節(jié)團走到上海,聽說在華的日本特務(wù)為了阻止他們?nèi)ケ本┣笤?,已?jīng)組織了暗殺隊,要劫殺他們。琉球人的發(fā)型、服飾很大程度上保持了明代漢服特色,迥異于長袍馬褂、剃頭梳辮的清朝人。為了躲過日本特務(wù)的暗殺,一干琉球人只好剃頭改服,一路跌跌撞撞來到天津,拜見了實權(quán)人物、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在給李鴻章的信中,向德宏寫道:“生不愿為日國屬人,死不愿為日國屬鬼!雖糜身碎首,亦所不辭!”字字泣血,一個小國面臨亡國之災(zāi)的彷徨與無奈躍然紙上,至今讓人讀之心酸。
面對復雜的國際關(guān)系,李鴻章還是決定采取審慎的態(tài)度,先觀察一陣事態(tài)的發(fā)展再說。
與此同時,琉球國內(nèi)百姓慘遭涂炭的消息也源源不斷地傳來。為了毀滅日本武力吞并琉球的證據(jù),日本政府在全琉球范圍內(nèi),收繳了過去行政機關(guān)的全部公文、賬冊等各種文字資料,企圖銷毀舊有政權(quán)的一切痕跡。琉球民眾不甘心就此亡國,武裝抗爭之事此起彼伏。抵抗日軍暴行的官民遭到嚴刑拷打,一些忠義之士自刎殉國。宮古島上民眾向中國求援復國的血書,至今仍保存在沖繩縣立博物館中。
最終,當聽說救國無望后,在華奔走呼號幾年的琉球使節(jié)林世功在總理衙門前揮劍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