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一個人,不一定要聽到他的聲音。聽到他的聲音,也許就是另一回事。想象中的一切,往往比現(xiàn)實稍微美好一點。想念中的那個人,也比現(xiàn)實稍微溫暖一點。思念好像是很遙遠的一回事,有時偏偏比現(xiàn)實親近一點。
——張小嫻《我想你但我不會找你》
離你越遠,我愛你越深?,F(xiàn)在我不禁叩問自己,我所期望的究竟是幸福,還是走向幸福的過程。
——紀德《窄門》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老舍《我的母親》
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生老病死,而是生命的旅程雖短,卻充斥著永恒的孤寂。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永恒的孤寂,而是明明看見溫暖與生機,我卻無能為力。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我無能為力,而是當一切都觸手可及,我卻不愿伸出手去。
——顧漫《何以笙簫默》
當你能念書時,你念書就是;當你能做事時,你做事就是;當你能戀愛時,你再去戀愛;當你能結(jié)婚時,你再去結(jié)婚;環(huán)境不許可時,強求不來;時機來臨時,放棄不得。這便是一個人應(yīng)有的生活哲學。
——羅蘭《我們的路》
貓在個性上確實令人難以捉摸,跟狗是完全不同的格調(diào)。它有很強的獨立意識,卻又對主人十分深情。它可以成為你的朋友,卻未必會屬于你。它的社交圈并不大,等級意識也不強,不像狗那么服從權(quán)力和領(lǐng)袖。它也不輕易生氣,除非實在是煩透了,或是把它弄痛了。驕傲堅強的女人其實是不容易幸福的,卻擁有精彩的人生。對有些女人來說,也許高傲地抬起頭,高貴地甩甩頭,就是她們想要的幸福。
——柳墨婭《貓樣年華》
很多人年輕的時候,都是荷爾蒙高漲得要炸開一樣,他想獻身,想愛一個人或做一個工作,然而就是在這種最熱烈的時候卻沒有出口,不能抒發(fā),不能像煙花一樣綻放;他和世界不能融合,自己那么有力卻得不到呼應(yīng),找不到可以獻身的東西,所以迷茫又不肯屈服。
——廖一梅《尋找與世界的接口》
幾十年前我們看報紙,一份報紙只有兩張半,后來增加到三張,覺得蠻快樂的,但是到現(xiàn)在暴增到一份有十幾張甚至幾十張,就覺得很苦惱,看不完那么多啊。過去的電視只有幾個臺可看,現(xiàn)在卻有一百多家電視臺,轉(zhuǎn)到最后,干脆不看。我們平日使用的東西,如果少一點,思想也會變得清明單純。
——星云大師《覺悟》
吃硬不吃軟的男人的妻子,會慢慢變成悍婦。遇到悍婦,別先同情她的老公。她的個性很可能是他塑造出來的。來軟的,他老是不理會,聽不見,無所謂,不在乎,她只好使出殺手锏來威脅,久而久之,這變成了他們的相處模式。
——吳淡如《別同情悍婦的老公》
自憐、自戀、自苦、自負、自輕、自棄、自傷、自恨、自利、自私、自顧、自反、自欺加自殺,都是因為自己。自用、自在、自行、自助、自足、自信、自律、自愛、自得、自覺、自新、自衛(wèi)、自由和自然,也都仍是出于自己。自己是什么?自己是誰?自己是自己的嗎?
——三毛《自己》
中年是站在分水嶺上,一老、一少兩條河左右奔流而去,激蕩在我們腳下,使我們一方面欣賞風景的壯闊,一方面又擔心被沖走。
——劉墉《人到中年恨難忘》
一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或達,或執(zhí),無所謂高低之別,上下之分。過分的達,放浪形骸,蕩佚不羈,不管不顧,率意而為,隨便過了頭,也令人不敢恭維。過分的執(zhí),成為偏執(zhí),頑執(zhí),執(zhí)拗,別扭,太認死理的話,也是使人敬而遠之,來不及退避三舍的。
——李國文《大雅村言》
不妨趁年輕的時候多談些戀愛吧。金錢固然十分重要,事業(yè)也不可放棄,然而,獨自一人仰望著星空發(fā)呆、撥弄著吉他出神的日子,在人生當中實在是太短暫、太珍貴了;想那個人想得出神,一不小心,從樓梯上失足跌落的經(jīng)歷,偶爾有幾次,又何妨呢?
——村上春樹《就像戀愛中的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