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甌市現(xiàn)種植葡萄面積3萬畝,年產葡萄3.6萬噸,是福建省鮮食葡萄的主產區(qū)之一。由于葡萄園長期大量施用化肥,導致土壤酸化、板結,地力下降,加上福建省屬亞熱帶氣候,葡萄成熟期正值高溫多雨季節(jié),病蟲害嚴重,造成果實產量、品質下降,經濟效益低下。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鎮(zhèn)從2010年秋季起,連續(xù)3年在葡萄園示范套作綠肥——紫云英,效果很好。
紫云英是豆科植物,能借助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固定空氣中的氮素,是最經濟的固氮方法;同時,紫云英也是一種重要的有機肥源,它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據(jù)測定,每1000千克紫云英鮮草可為后續(xù)作物提供純氮4.0千克、五氧化二磷2.0千克、氧化鉀2.3千克,相當于8.70千克尿素、16.67千克過磷酸鈣和3.83千克氯化鉀。經實割測產,葡萄園套作紫云英,鮮草產量每畝在2000千克以上,可有效提高葡萄園土壤有機質和有效養(yǎng)分含量,減少化肥施用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和果園生態(tài)環(huán)境,所產葡萄產量、色澤、顆粒大小、內含物的含量均有顯著提高,商品價值大為提升,因此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1. 園地準備 葡萄園一般都選擇在地勢較高、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的田塊建園,葡萄屬落葉果樹,秋天溫度下降后逐漸落葉進入休眠期,此時恰好是紫云英播種生長期,因此只要在紫云英播種前,對葡萄園原有排水溝進行清理,保持排水暢通即可。
2. 種子處理
①品種選擇。以選擇閩紫2號、弋江大葉等喜溫暖濕潤氣候,抗寒抗旱能力強,生長旺盛,產量高的中、遲熟品種為宜。
②曬種。為促進種子內酶的活動,提高種子生活力,增強吸水性,使種子發(fā)芽迅速整齊,播種前應曬種半天至1天,曬種時要勤翻動,避免暴曬,以免影響發(fā)芽。
③選種。一般用10%左右鹽水選種,在淘汰不飽滿劣質種粒的同時可除去菌核病的菌核。鹽水選種后,要用清水洗凈種子,攤開、晾干備用。
④擦種。目的是擦去種子表面的蠟質層,使種子易于吸水。方法是把紫云英種子和粗沙混合裝入塑料編織袋中,用手抓握使種子和沙子互相摩擦,或用碾米機輕碾至種子表皮光滑為止。
⑤拌菌、拌肥。對多年未種植紫云英的園地,播種前最好接種根瘤菌,即使在紫云英老種植區(qū),接種根瘤菌的也比不接種的鮮草產量有顯著提高,根瘤菌菌種用量為每畝150~200克。每畝用鈣鎂磷肥5~7.5千克做拌種肥,有利于幼苗扎根,加速結瘤固氮,是磷肥早施和集中施的有效方法。
3. 播種 播種是奪取紫云英高產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紫云英種子萌發(fā)的適宜溫度為15~25℃,在適宜的播種期內,適當早播可以增產(因早播能延長紫云英的生育期,制造和積累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我地宜在葡萄開始落葉的10月中下旬播種,這樣不會因葡萄葉的蔭蔽而影響紫云英的正常生長。播種量為每畝2千克,種子經處理后直接均勻撒播在葡萄種植畦面上。
4. 田間管理
①科學管水。紫云英具有喜濕潤的特性,既怕旱,又怕漬水,所以整個生育期一定要管好水,保證土壤有一定的濕度。出苗后,應經常對葡萄園的排水溝進行清理,確保大雨不積水;如遇干旱,應利用葡萄園內的灌水設備濕潤土壤,以保證紫云英的正常生長。
②合理施肥。紫云英要高產,必須施用一定量的肥料,施肥可根據(jù)“以磷增氮”、“以鉀增氮”、“以小肥養(yǎng)大肥”的原則進行,一般以磷、鉀肥為主,配施氮肥。紫云英有“冬長根、春長苗,春雷一響,綠肥猛長”的生長規(guī)律,只有根據(jù)其生長規(guī)律施肥,才能獲得高產。除種肥外,基肥每畝可用鈣鎂磷肥10~20千克于播種前撒施入園內,追肥可于立春前后畝施尿素和氯化鉀各5千克。
③及時防治病蟲害。病害主要有菌核病和白粉病,菌核病通過鹽水選種可清除,蟲害主要有蚜蟲、薊馬、潛葉蠅、豆莢螟等,鑒于病蟲害一般發(fā)生較輕,做綠肥種植時可不進行防治。
5. 壓青 適時翻耕壓青是提高紫云英產量和肥效的關鍵一環(huán),過早翻耕,產量和養(yǎng)分都不高;過遲植物組織老化,難以分解。我區(qū)果園以在3月下旬、4月上旬紫云英盛花期進行翻耕為宜,此時鮮草產量高,營養(yǎng)豐富,組織柔嫩,易于腐爛分解。在翻耕前后,可畝施石灰25~50千克調節(jié)土壤酸堿度,促進微生物活動,加速紫云英的腐爛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