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午后,閑讀老書《世說新語》,讀到一則趙母嫁女的故事。女兒出閨,跪別母親,母親諄諄教導她說,切莫做好人。女兒不是很懂,就問,不做好人,可做惡人嗎?母親勃然大怒,好人尚且做不得,更何況惡人呢?
不知這位新嫁女的悟性如何,或許,只有在若干年后她才能明白,母親要她既不能做一個好人、也不能做一個壞人是啥意思。
因為,一味做一個好女人,她也許就會被欺辱,成為《孔雀東南飛》里那個受氣的媳婦。最后,“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那么,假如她選擇做一個惡女人,情景又會是怎樣?
我有一個朋友,她在家中是獨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她出嫁的前一天晚上,父親單獨把她叫到一邊,認認真真對她說,自打你作為女娃子生下來那天起,我就開始為你存錢。但這筆錢我現(xiàn)在不能給你。你放心地去嫁,萬一嫁錯了,你不要怕,就回家來,有這筆錢,你還可以重新開始。這位朋友把父親的話復述給我們聽的時候,她還是嘻嘻哈哈,因為,她還處在幸福之中,她還不能體會父親的良苦用心。很不幸,過了幾年,聽說她離婚了。離得還很慘烈,幾乎是凈身出戶。因為,錯誤在她,是她紅杏出墻。她的城府與心計都很深的夫君,不僅把她整得身敗名裂,而且身無分文。
不過,沒有關系,她從生下來那天起,她的父親就已經(jīng)很高明地預見到這種可能性了,更高明的是他還做了足夠的未雨綢繆的大計劃。他真是一個偉大的父親,他也一定是一個對人性很悲觀的父親。
不過,大概世間更多的父親母親們在女兒出嫁的時候是默然無語。至于其他,諸如吃虧就是福、如何處事、如何做人等等,在從小到大的言傳身教里,他們已經(jīng)傳承了太多太多。分別的時候,他們的眼神里除了殷殷的期待,就只有感傷的隱約的淚水在閃爍了。在他們樸素的觀念里,女兒總是要出門的,就像小鳥長大了總要離巢一樣。必須經(jīng)歷的人生的風風雨雨,誰能預料,又有誰能避得過去呢?當父母的也唯有祝福了。
(君君摘自作者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