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整體心理狀況是健康向上的,有理想,有成就感,自尊心強,渴望獲取知識,探知外面的世界,積極融入社合,有集體榮譽感,更熱愛祖國。由于處于青春期,高中生難免沖動急躁,有些叛逆,特立獨行,難于接受他人的建議,尤其是與父母有了隔閡,這是代溝形成的。這些狀況,教學中一定要關注,因勢利導,進行適當?shù)慕逃?,同時,也不能忽視那些個體。只有關注個體的精神世界,才能搞好教學。
那么高中生有哪些個性心理特征呢?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有這樣四種類型,相應地給以適當?shù)慕逃拍苁箤W生快樂地學習成長。
(一)自尊型。這些人過于自尊,聽不得他人的評論,尤其是負面的,同時,也是脆弱的。這些學生的表現(xiàn)為:教師批評不得,善于表現(xiàn)自己,認為自己是最棒的,容不得他人指手畫腳。這類學生的教育對策應該是:多鼓勵表揚,同時告訴他,尊重他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才能維護自己的自尊心。
(二)自卑型。由于自身、家境、兒時受到的刺激等,往往使這樣的學生心理上感覺低人一等。因此,不敢與他人交往,躲在一邊孤芳自賞,羨慕別人的衣著、發(fā)型、生活方式等。久而久之,自慚形穢,做事謹小慎微,生怕別人譏笑,從而限制了思想的觸角。這些人,往往循規(guī)蹈矩,從不越雷池一步,讀課文總是死記答案,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總是人云亦云。對這樣的學生應該培養(yǎng)他們的勇氣。另外,增強他的集體榮譽感,在班級內做了維護集體利益的事之后就有了成就感,來慢慢培養(yǎng)自信。
(三)放任型。有這樣一些學生自習課上一邊說話一邊寫作業(yè),甚至一邊聽音樂一邊看書,完全旁若無人,自由自在,沒有紀律,沒有約束。這樣的心理源于個性較強,過于自私,可能是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越寵壞了,有可能是家里的最小的孩子,父母家長都順著他,缺乏合作意識,更不會分享。如果課堂上教師暗示他不能吃東西,他也許隨手扔到垃圾桶里,“少年若天成,習慣成自然?!边@種情況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需要疏導他,嘗試著與人分享。
(四)AB型。所謂AB型,就是學生在教師面前表現(xiàn)得光鮮亮麗,私下里看色情小說,打網絡游戲,喜歡暴力。這種心理狀況其實是缺乏與他人、社會的溝通,性格分裂,在別人面前的保證、承諾很快就忘了,表面上靦腆,其實內心很躁動。這種心理狀況形成的原因是:做了乖孩子能得到家長的愛,很在乎他人的評價、反響,維護個人的尊嚴,其實內心很張揚,骨子里有自己的追求。對這樣的學生如何教育呢?因材施教,就是把他內心的追求與家長的需求統(tǒng)一起來。培養(yǎng)他們遠大的理想,鼓勵他們?yōu)槔硐攵鴬^斗。鼓勵他們放飛夢想,釋放激情,確定自己的夢想是成功的開端。
學校教育不是制造統(tǒng)一規(guī)格的產品,而是因材施教,“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教師不能改造每個人的個性,但是可以因勢利導,使他們的個性發(fā)揮到極致,健康、快樂的成長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