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剛上一年級,開學一個多月了,還是沒有進入狀態(tài)。老師說他在課堂上不專心,老是做小動作,還喜歡說話?;氐郊?,說好的寫完作業(yè)再玩,可他總是做不到。每次寫作業(yè),我都得在旁邊陪著,經常發(fā)現他不是坐姿不對,就是不會握筆,不知糾正了多少次,他該咋樣咋樣,就和沒聽見一樣。他寫字也很費勁,不但歪歪扭扭,還寫得很慢。我們鄰居有個小女孩,和他一個班,人家就表現挺好的,字也寫得很工整,我經常提醒他要向人家學習,可他好像很生氣,都不愿意搭理我了。每天一接到老師布置作業(yè)的短信,我就發(fā)愁。這才上一年級,才上了一個月的課,功課那么簡單還應付不過來,真不知道今后的日子怎么過呀。
建建媽
咨詢師:
作為母親你有這樣的擔心,完全可以理解。只是我們也需要理解一下孩子的感受,可能解決問題的鑰匙就找到了。
首先,對于一個剛入學的孩子來說,一下子進入學校,面對的是完全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同學、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學習方式,而且相比于幼兒園,學校生活對他的要求高出了一大截,這一切對于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壓力事件。此時他最需要的是在父母的分擔、指導和鼓勵下,建立對學校生活的積極心態(tài)和良好感覺,而不是求全責備。
再者,男孩發(fā)育較女孩晚九個月左右,很多課堂學習需要的能力,尤其是專注力、自我控制力還有手的精細動作,會明顯不如女孩。面對這樣的差距,男孩子往往會感到有些被動,有些無助,甚至有些自卑。他們需要父母的耐心,需要父母留給他們一些時間去練習,去成長,去追趕,尤其需要來自父母的具體輔導和鼓勵。若此時父母不但不肯定他已經做出的努力,還拿別的女孩來和他比較,只會讓他更自卑,甚至很憤怒。若有了這樣的情緒,以情感的好惡為取向的孩子,自然不想再聽從那個讓自己憤怒的人,甚至還會有意無意地發(fā)生對抗。
另外,好習慣的建立不是一天兩天一蹴而就的,如果一個孩子每天面對的都是“這也不行、那也不對”的糾正和指責,感覺一定很糟糕,自信心也會大受打擊。此時,孩子最需要的,還是來自父母的肯定、具體的指導和鼓勵。
不管孩子目前的表現如何,我們都要相信:他們需要得到父母的認可,也愿意讓自己在學習上取得成績,讓自己更有價值感。
基于以上的認識,建議你先把內心的焦慮和具體的要求放在一邊,著力經營好孩子的狀態(tài),讓孩子喜歡上學校生活,對學習活動有興趣、有信心,愿意為此去努力。
每天高高興興地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看到孩子在寫作業(yè),你就很高興地坐在旁邊看自己的書,不必急于糾正像坐姿之類的枝節(jié)問題??梢园迅吲d的心情直接告訴孩子,可以自言自語,也可以說給親人、朋友聽,讓孩子直接或間接地聽到效果更好,因為孩子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如果他一開始學習,你就不停地一會糾正他坐姿,一會數落他握筆不對,他就會產生錯覺:覺得只要我一學習,媽媽就不高興。為了讓你表現得高興一些,他也會排斥或逃避學習。
相信孩子有學會學習的能力,會讓你保持一份信心和耐心。沒有人生來就會讀書寫字,自己當初是怎么從一筆一劃學起的,可能已經忘記了,才覺得一切都很簡單。別忘了孩子剛剛入學一個月,正在學他以前不曾學過的東西,得一點一點地逐步掌握。請用欣賞的眼光,去仔細發(fā)現孩子一點點的努力和進步,把它們說出來,去肯定和鼓勵孩子。
對孩子存在的各種問題,不要多管齊下一齊糾正,而要集中一段時間先解決一個問題,其它的問題先忽略,這樣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再說讓一個孩子一下子面對這么多問題,他會感到無助,會失去信心。解決問題時,也要具體指導和鼓勵肯定相結合,可以邀請孩子參加進來,一起出主意想辦法,切忌嘮叨和指責。隨著一個個問題的解決,孩子的能力和自信心都會有所提高。
小學階段,最需要激發(fā)和保護的是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多帶孩子去親近大自然,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生活中善于觀察和思考,多去書店和圖書館,去各種博物館和自然歷史遺跡保護區(qū)。
對一個一年級小學生來說,有老師的教導,有父母的肯定鼓勵和具體指導,又有練習成長的空間,還有學習的興趣,再加上不斷成長的能力與自信,他的學習生活一定會給他帶來價值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