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白,人們馬上就會把他與“醉”字聯系起來。李白飲酒,多開懷必醉,至死不
休,后世畫家亦為他留下了不少醉態(tài)肖像。元代以前曾有人作《太白酒船圖》,元代趙孟兆為此畫題詩曰:“蕭灑稽山道,風流賀季真。相思不相見,愁殺謫仙人?!奔菊婢褪琴R知章,他曾稱李白為“謫仙人”。此畫此詩,相互映襯,畫傳醉者態(tài),詩映酒人心,二者輝映和諧,渾然一體,表現了李白瀟灑飄逸、豪放不羈的醉態(tài)和思念知己的心境。
清代年畫《太白醉酒》也頗為有名,上題:“三月桃花放,綠柳真青涼。李白斗酒量,沖開錦蕭腸?!碑嬅嫔侠畎子蓛蓚€書童侍候著,手捋長髯,正開懷暢飲,人物生動形象,一副孩童模樣。表現了李白酒醉后,大智若愚,童心不泯的心態(tài)。
清代閔貞《太白醉酒圖》,則描寫了李白醉酒鼾臥的形象,以大筆揮灑,略染淡赭,顯出了人物醉態(tài);布局奇特,把人物均安排在左下方,酒甕橫陳,作為倚枕,醉人倒臥其上,挺胸凸肚,盤腿曲腳,鼾聲大作;線條粗放,衣紋轉折自如,眉眼一筆揮就,氣勢豪邁,形象瀟灑,在閔貞眾多寫意人物畫中,這幅應是屬上乘之作。畫之右上角有款署“乾隆辛卯秋杪正齋閔貞畫”。
清代蘇六朋的《醉太白圖》,則把李白描繪成一幅紈绔模樣,大腹便便,醉態(tài)悠悠,由兩個侍者攙扶著,其中一個似為女妓形象,另一個為男侍,二者皆低頭縮首,恐懼之狀溢于畫表。李白酒后的任性狂放、盛氣凌人由此可見一斑。據魏顥《李翰林集序》記載,李白曾攜昭陽、金陵的妓女去游玩,他的行為與謝康樂攜妓出游相類似。杜甫也曾說李白是“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見杜甫《贈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曾被杜甫稱為“酒中仙”。幼時隨其父遷居錦州昌?。ń袼拇ń停┣嗌忇l(xiāng)。少年隱居讀書,25歲時離開蜀地,“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南窮蒼梧,東涉溟海”,長期在各地漫游。他曾客居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沉飲,號“竹溪六逸”。天寶初年,南入會稽,與吳筠友好。后吳筠被召官,故白亦至長安,曾被賀知章驚呼為“謫仙人”。后被唐玄宗賞識,召奉翰林。旋因受權貴讒毀,流放夜郎。中途獲赦而東返。晚年飄泊困苦,最終死于當涂。
李白是盛唐時期極負盛名的著名詩人之一。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涌瀉而出,絕無牽強之感,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像“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樣優(yōu)秀的詩句,傳唱千年而不衰,堪為詩歌之極品。
李白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美的詩句,其中詠酒詩尤為突出。如“莫惜連船沽美酒,千金一擲買春芳”、“為君下箸一餐飽,醉著金鞍上馬歸”、“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等詩句皆表現了李白的豪邁、任性和無奈?!疤烊舨粣劬?,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已聞清比圣,復道濁如賢。圣賢既已飲,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醉中趣,勿為醒者傳”,表現了李白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傲慢性格。另外,李白的《將進酒》《把酒問月》《月下獨酌》《金陵鳳凰臺置酒》《對酒》《襄陽歌》《悲歌行》《對酒憶賀監(jiān)》等皆為千古盛傳不衰的詠酒名篇。明人周履靖曾輯李白詠酒為《青蓮觴詠》一書。
李白詩盛,其酒亦盛,可以說飲酒與其詩句齊名。美酒伴隨著他坎坷而又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飲酒,催發(fā)其詩欲,啟迪其靈感,在醋暢仙飄之時,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美詩句。相傳天寶年間,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興慶宮沉香亭畔賞牡丹,著名樂師李龜年奏樂唱歌助興。歌聲剛起,玄宗即令停止,謂今日對名花,應速召李學士進宮填新詞。李龜年至翰林院,未見李白蹤影。尋至長安街上,忽聽一酒樓上有人飲酒高歌:“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莫為醒者傳?!崩铨斈晟蠘且豢?,正是酒仙李白,此時已酩酊大醉,伏案而臥。李龜年宣旨,李白不理,口中念唱著陶淵明的詩句:“我醉欲眠卿且去?!崩铨斈曜屓擞民R將其馱進宮去見駕。玄宗令人用水噴其面,酒方醒。又令人送來醒酒湯,并親自調溫使李白飲下,請他作新詞助興。李白請玄宗先賜酒,玄宗不解,李白說:“臣是斗酒詩百篇,醉后詩興如泉。”玄宗只得命楊貴妃手執(zhí)七寶杯,親自斟酒賜之。李白連飲數杯,飄飄欲仙,立即揮筆賦《清平調》三首。由此可以看出李白確是“醉后詩興如泉”。
唐代皮日休在《七愛詩·李翰林白》寫道:“吾愛李太白,身是酒星魄??谕绿焐衔模E作人間客。”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笨磥矸Q李白為“酒仙”,贊其“口吐天上文”、“斗酒詩百篇”實不為過。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李白嗜酒,不拘小節(jié),然沉酣中所撰文章,未嘗錯誤,而與不醉之人相對議事,皆不出太平所見,時人號為‘醉圣’?!笨梢娢宕鷷r人已對李白酒后作文給予很高的評價。
飲酒不僅是李白詩歌創(chuàng)作的催化劑,亦是其澆悉解悶的麻醉劑,更是其得以笑傲王侯權貴、而又能避禍全身的良方妙法?!疤熳雍魜聿簧洗?,自稱臣是酒中仙”,道出了李白當年生活的真實情景。《舊唐書·文苑列傳》記載:“白既嗜酒,日與飲徒醉于酒肆?!瓏L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彼未x維新《合璧事類》中也有一段記載:“李白游華陰,縣令開門方決事,白乘醉跨驢過門。宰怒,引至庭下:‘汝何人”輒敢無禮!’白乞供狀,曰:‘無姓名,曾用龍巾拭吐,御手調羹,力士脫靴,貴妃捧硯,天子殿前尚容走馬,華陰縣里不得騎驢?’”這段文獻把李白笑權貴的錚錚傲骨描寫得淋漓盡致。
李白一生漫游,結識了許多名人酒友,也留下了許多飲酒軼事。李白的酒友中有高官權貴,如賀孟真、吳筠等;有名人雅士,如杜甫、高適等;也有酒店老板,如宣城紀叟就是他的莫逆之交。他在《哭宣城善釀紀叟》中曾寫道:“紀叟黃泉里,還應釀老春。夜臺無李白,沽酒與誰人?”表達了他對這位酒店老板仙逝的哀慟和惋惜之情。此外,當時的許多社會名流都非常傾慕李白的為人,皆想與他結識,因此就以酒作為誘餌,李白常常欣然前往。
相傳當時涇川豪士汪倫,傾慕李白已久,忽聞李白將要游歷入皖,就修書一封,寫道:先生喜歡旅游嗎?這里有十里桃花的美景;先生喜歡喝酒嗎?這里有萬家酒店供您痛飲。李白讀后,欣喜若狂,遂去涇川與汪倫相會,但是他并沒見到什么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這時汪才告訴他:十里桃花是潭水名,并無十里桃花;萬家是一位酒店主人的姓,并無萬家酒店。李白聽后大笑,遂與汪倫開懷暢飲,共抒情懷,成為酒友至交。汪倫就是利用了李白嗜酒的性格,才將其約至涇川。李白《過汪氏別業(yè)二首》中寫道:“我來感意氣,槌包列珍饈?!坪ㄓ鹞瑁淖柘啻??!泵鑼懥怂c汪相遇的歡快心情和相識恨晚之意。
李白一生嗜酒成性,豪放不羈,“但愿長醉不愿醒”,致使唐皇賞賜他的重金家財傾之于酒肆。他在《自漢陽病酒歸寄王明府》中寫道:“莫惜連船沽美酒,千金一擲買春芳?!彼凇断尻柛琛芬嗾f:“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庇纱丝磥硭c今天的吸毒者沒有什么兩樣。愈到晚年,他嗜酒愈甚,不但擲盡千金家財,而且還債臺高筑。他在《贈劉都使》中寫道:“歸家酒債多,門客粲成行。高談滿四座,一日傾千觴。”盡管債臺高筑,可仍沒有改變他嗜酒的習慣,即使他百病纏身之時,也經常與其酒友們豪飲通宵,長醉不醒。
“可愛的酒!自然賜給伊的驕子——詩人底恩俸!”(聞一多《李白之死》)。酒伴隨著李白走過了輝煌的一生,也最終致其于死地。傳說李白酒醉,泛舟采石磯附近江面,見水中月影而捉之,遂溺死江中。北宋畫家喬仲常作有《李白捉月圖》,畫中即以此為題材,表現了李白瀟灑飄逸、嗜酒忘形的神態(tài)。《明一統(tǒng)志》:“世傳李白過采石,酒狂,水中捉月?!鼻宕蹒ⅰ独钐兹肪砣d蔡圭《太白捉月圖題詩》:“寒江覓得釣魚船,月影江心月在天。世上不能容此老,畫圖??此邢??!蓖磉€載王惲《李白捫月圖》:“詩中無敵飲中豪,四海飄蕭一錦袍。千丈醉魂遠處著,青山磯上月輪高”,都記載了此事。
嗚呼!頌哉?悲哉?一代名流,詩篇永芳,曾得益于“瓊漿”,亦毀身于“佳釀”。真可謂是“生于酒而死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