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際收支平衡問題對于一國經濟健康、平穩(wěn)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我國目前國際收支的經常項目于資本項目“雙順差”現(xiàn)象的原因進行探析,從國際收支的基本概念入手,對國際收支失衡從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兩個方面進行理論分析,最后從國內與國際兩個方面總結出我國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探究國際收支失衡原因對進一步認識我國當前“雙順差”的收支失衡現(xiàn)狀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國際 收支失衡 經常賬戶 資本賬戶
國際收支的平衡對于一個國家經濟與發(fā)展至關重要,當前我國國際收支持續(xù)順差,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順差代表著一國經濟的競爭力、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經濟形勢,表明我國涉外經濟發(fā)展快速、健康、平穩(wěn)。但是作為世界上的貿易大國卻非強國的中國而言,其隱含的負面因素日益凸顯,尤其是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的“雙順差”,對于我國的市場經濟運行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不僅影響著我國的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也加大了宏觀調控的復雜性和難度,同時也會增加我國國際貿易的摩擦,影響對外經濟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因而,我國在保證國際收支平衡的過程中,要從國內與國外兩個方面來進行宏觀調控,不僅鼓勵出口同時也要在增加進口,轉變國內生產方式,合理引導投資,并利用外匯調劑等手段,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發(fā)展。
一、基本概念
國際收支是接觸國際金融領域需要接觸的最基本的概念,作為國際金融的基礎,對其廣義和狹義的概念都應做準確的理解。
國際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經濟體(通常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qū))與世界其他經濟體之間發(fā)生的各項經濟活動的貨幣價值之和。它有狹義與廣義兩個層面的含義。狹義的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qū)在一定時期內,由于經濟、文化等各種對外經濟交往而發(fā)生的,必須立即結清的外匯收入與支出。廣義的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qū)內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發(fā)生的所有經濟活動的貨幣價值之和。
二、國際收支失衡的理論分析
我國的國際收支失衡主要表現(xiàn)在經常項目(CA)與資本項目上,目前的失衡狀況為“雙順差”。因而下面將分別從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兩個方面來進行其失衡的理論分析。
(一)經常賬戶順差形成原因
開放經濟下的國民收入恒等式可表示為:
Y=C+I+G+X-M
Y-C-G-I-=X-M
S-I=X-M
CA=S-I=NX
其中C代表個人消費,I代表個人投資,G代表政府支出,X代表出口,M代表進口,NX代表凈出口。
可見經常賬戶余額(CA)反映了一國儲蓄與投資之間的關系。當S
(二)資本賬戶順差的形成
I-S=M-X 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錢納里和斯特羅特創(chuàng)立的“兩缺口”模型。其認為利用外資可以克服儲蓄、外匯和技術的約束,增加國民總儲蓄和投資,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在正常的情況下,直接投資的進入會大致伴隨三種情況:第一,外商進行失誤投資。在這種情況下,盡管沒有外匯的實際注入,在國際收支平衡表的資本與金融賬戶下仍要記入借記,同時,由于實物設備的進口,在貿易項目下記入貸記,正負抵消,不會引起外匯變化。第二,外商注入外匯資金,然后中方按合同從國外購買投資品。在這種情況下,同第一種情況類似,貿易貸記與資本金融賬戶下的借記相互抵消,外匯儲備也不會變化。第三,外商僅注入外匯資金,中方把外匯換成人民幣而并未用所得外匯進口外國投資品。在這種情況下,貿易項目沒有發(fā)生變化,資本與金融賬戶是順差,這樣外匯儲備便增加了。
而我國目前出現(xiàn)的雙順差與外匯儲備增加這樣的失衡結構,可見,我國實處于上述的第三種情況。
三、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
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復雜的,是國際因素與國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就國內而言。首先,國內有效需求不足是根本原因,即儲蓄高于消費。隨著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的消費和儲蓄都有所提高,但儲蓄率占GDP的增長率卻遠高于消費率占GDP的比率。這是由于,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涉及醫(yī)療、養(yǎng)老、教育等民生制度體系還并不完善,再加上傳統(tǒng)觀念,大多數居民增加儲蓄來抵御未來的不可測風險,從而儲蓄居高不下,消費增長之后。同時,有效需求不足以及高儲蓄帶來的高投資,都使得國內過剩的產品尋求對外出口來釋放產能,這加劇了貿易順差。
其次,我國的非對稱性的出口導向型政策。長期以來,我國采取鼓勵出口和外資流入的非對稱性國際收支政策。在商品貿易上,我國由于勞動力成本低廉,在價格上具有相當的國際競爭力,借此我國積極鼓勵商品鼓勵出口,限制進口;在跨境資本流動上,以較寬松的管理政策鼓勵外資流入,相對嚴格的政策限制資本流出。此外,在我國吸收了大量的跨境資本的同時,我國對外投資環(huán)境和渠道并不通暢,這便造成了資本易流入、難流出的局面。
再次,現(xiàn)行的外匯制度的安排也促成了國際收支失衡的現(xiàn)狀。我國在進行了人民幣匯率改革后,選擇實行盯住一籃子貨幣的有浮動的管理匯率機制,但目前匯率機制運行的現(xiàn)實情況來看,人民幣匯率仍然不能完全反映可兌換的貨幣計價的出口產品,因而存在更大國際收支逆差的可能性。同時國際上存在不斷強化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也導致了部分國際游資繞過資本管制進入國內,從而加劇了國際收支失衡。
就國際而言,隨著世界經濟和貿易的不斷發(fā)展,世界各國都作為世界版圖中的有機組成部分,一國國內的生產結構是否能適應世界市場的需求,與其貿易收支狀況有重要的聯(lián)系,就世界市場而言,我國由于自身具有的獨特資源與勞動力的優(yōu)勢,成為發(fā)達國家產業(yè)轉移的目的地之一,我國成為世界工廠,促成了經常賬戶的順差。而與此同時,我國由于國內的金融市場并不發(fā)達,常常需要借助境外基本市場進行融資,這增加的資本流入,尤其是外國直接投資的增長增加了我國金融與資本項目的順差。
四、結論
國際收支的平衡是由市場決定的,在面對收支失衡的現(xiàn)狀,國家應發(fā)揮宏觀調控的積極作用。雖然中國的“雙順差”是一種并不均衡的表現(xiàn),首先我們應看到其積極意義,順差對中國經濟地位的提高,國內經濟的發(fā)展都是有促進作用的,但同時我們不應盲目樂觀,也應看到失衡帶來的負面影響,并采取合理的對策調整這種不均衡。
參考文獻
[1] 高士亮.對我國國際收支失衡與政策調節(jié)的探析[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2).
[2] 程英.改善我國國際收支失衡[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4).
[3] 劉柏,張艾蓮.國際收支失衡的政策調整機制[J].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10(01).
[4] 舒芳.論我國國際收支失衡的影響及其對策[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07).
[5] 沈暉.論我國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對策[J].經濟論壇,2006(02).
[6] 舒芳.我國國際收支失衡的狀況及其原因探析[J].現(xiàn)代商業(yè),2009(20).
[7] 胡立法,唐海燕.外商直接投資、對外直接投資與國際收支[J].財貿研究,2006(02).
作者簡介:金曉梅(1979-),女,吉林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管理科學與工程。
(編輯:孟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