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會計行業(yè)當中會計誠信一直都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有很多因素會導致會計失信,例如:人員素質不高、法制不健全、利益驅動以及信息不對稱等,但是利益驅使卻是最主要的根源,會計造假的主要目標和意義就在于有利可圖。要想使會計造假的行為得到有效地控制,可以通過廣開言路,建立一個系統(tǒng)性的、以會計群體為本的會計舉報機制,嚴厲打擊會計造假行為。
【關鍵詞】會計造假 根源 舉報體制 利益
一、會計誠信缺失的根源是利益驅動
眾所周知的,會計造假會使很多人從中受益,高管人員和單位領導,甚至是政府的一些官員都可以通過會計造假這種渠道而獲取更多的政治榮譽和經濟利益,使自己的職位得到提升;單位的“高效益”會使職工拿到更多的獎金與工資;一些中介機構因為其幫助作假的行為使“業(yè)務增加”也會收獲更多的收益……如果誠信行為下所獲得的收益遠遠地小于非誠信行為所得到的收益時,就會增加非誠信行為。對于企業(yè)來說,企業(yè)生存的目的在于盈利,不誠信會導致?lián)p失,而誠信行為能夠滿足它這一需求時,才會增加講誠信;個人生存的目的在于實現自身價值,只有自身的最終價值和誠信相等符合的時候,他們才能夠做到誠信,而關鍵時刻,在利益的驅使之下就產生了誠信的原則問題。會計造假能夠增加各方面的收入,這就是產生會計造假行為的內在動因。
會計造假行為的主要實施者是會計人員,而且他們也是這種行為的受益者。任何一個會計人員都希望自己可以做得很優(yōu)秀,可是與單位的領導比起來他們的力量太薄弱了。如果領導強制命令或授意會計造假,做了,能夠得到晉升機會和更多的獎金,也能與上級保持融洽的關系;不做,就是反抗上級的命令,會使個人面臨危機,等待的是被炒或者調離,一方面是加薪,一方面是離職,那么為什么不選前者呢?利益是造假的根源,所以要想重拾會計誠信,杜絕會計造假行為,就必須將一切伸向利益的黑手斬斷。
二、完善和建立會計舉報體制,重拾會計誠信
在會計造假行為當中,手中掌握大量的線索與證據的必然是會計人員,但是通過對我國以往會計造假案例處理的查看,由會計人員檢舉的造假案件卻是非常少的。想要重新建立會計誠信,廣大會計群體是最為重要的依托,打擊會計造假行為,必須建立一個有效的、有保障的和透明的會計舉報機制。要想使這個體制建立和完善則需要以下幾個方面共同努力:
(一)暢通會計舉報的通道
在當今社會中,很多人面對強權不敢講真話,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敢舉報敢說真話,對于這部分人要給他們提供多選擇的舉報方式和一個嚴謹的、透明的舉報通道。靠政府部門管理會計造假行為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但要加強個部門之間的制約與監(jiān)督、進行權力分解。政府機構當中的檢查機關、信訪部門、紀檢部門和審計部門等都可以接受會計舉報,舉報者進行舉報的時候可以選擇他們信任的部門,另外也可以在其他的部門再將這些情況通報一遍,舉報的整個受理程序他們都可以進行監(jiān)督。而且舉報受理機構還要接受社會和其他機構的監(jiān)督。
舉報的方式也要朝著多樣化邁進,在原有的電話、走訪、信訪等方式的基礎之上,將傳真、電子郵件、網絡等方式添加進來,向社會公布舉報線索處理程序、舉報網址、舉報電話和通信地址等相關事項,擴大公民的舉報渠道,完善舉報制度。
(二)讓舉報者的根本利益有所保障
我國有很多關于舉報制度的規(guī)定和文件,可是當舉報人舉報之后仍然會遭到一系列的打擊和報復,這些文件和規(guī)定形同虛設而且可造作性特別低,嚴重損害了舉報人應享受的權利。甚至有的時候這些舉報信還會被退回到舉報者本人手中或他們所在的單位,直接暴露出舉報人,使打擊報復行為找到目標。所以,國家應當完善舉報人保護法,對舉報者實行報復的行為要堅決打擊,全面保護善意舉報人。舉報人向受理機構進行舉報的時候有自主選擇他們認為安全的方式和合適的地方的權利,同時由其他機構監(jiān)督;對于舉報人的秘密監(jiān)督及受理機構必須嚴格保守,舉報者舉報以后的情況要著重關注,重點查處那些有報復行為的案件;嚴查被舉報的會計造假案件,同時對于報復舉報人和泄密行為的行為要給予嚴厲的打擊;如果因為受到打擊報復而造成舉報人財產損失、名譽損害或者人身傷害的,受理機構要無條件的幫助其依法提出恢復名譽以及賠償的請求。但是,要明確的一點是那些惡意舉報的行為,在相關文獻當中也要提出責任條款,經調查沒有會計造假行為的,相關部門有權依法懲罰惡意舉報人,除了進行罰款以外,全部調查經費也要讓其承擔,對于情節(jié)較為嚴重的惡意舉報者要交給司法機關以惡意誹謗、妨礙公務等罪名依法進行懲治。
(三)嚴厲的問責制度
多種懲罰措施共同進行,加大懲治力度?,F行的法律規(guī)定條款給會計造假行為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國家現行的罰款制度已經無法遏制這種行為,既然企業(yè)敢于走這一步,那么必然已經打好了自己的如意算盤,而且管理層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所以,國家應該制定《會計誠信條例》,進一步規(guī)范懲治和監(jiān)管會計造假行為的措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絕不遷就姑息會計造假者,一旦查證造假行為屬實,相關責任人及領導干部立馬停職,待案件查明以后,情節(jié)輕者予以相應罰款并且辭退、免職,對于情節(jié)嚴重者根據具體情況罰沒個人財產并判刑然后移交司法機關。對于存在僥幸心理、知情不報且主動參與造假行為當中的會計人員,會計管理部門要取消其執(zhí)業(yè)資格并且給予罰款的處罰,對于情節(jié)嚴重的人交給司法機關處理。
參考文獻
[1] 陳濤,向麗.對會計誠信建設的思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01).
[2] 李愛華 ,金添 ,李文君.加強會計誠信建設的思考[J].農業(yè)經濟,2003(09).
[3] 蔣澤華.會計信息失真與會計誠信建設[J].華東經濟管理,2006(05).
[4] 房敬.加強會計誠信建設遏制會計造假行為[J].現代商業(yè),2008(18).
[5] 郝鳳春.淺析會計誠信建設的關鍵[J]. 現代經濟:現代物業(yè)(中旬刊),2011(05).
作者簡介:金云吉(1964-),男,朝鮮,黑龍江,本科,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副高級會計,研究方向:內部控制。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