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學習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經常對經營利潤戰(zhàn)略分析中的可變成本影響的相關計算公式感到迷惑,不能理解。基于這樣的背景,本文從描述經營戰(zhàn)略分析方法出發(fā),對經營戰(zhàn)略分析中涉及可變成本影響的相關公式從連環(huán)替代法的角度加以理解和分析,希望能為今后學習經營利潤戰(zhàn)略分析相關計算公式提供有益的幫助和啟示。
【關鍵詞】經營利潤 戰(zhàn)略分析 公式 連環(huán)替代法
一、引言
經營利潤戰(zhàn)略分析是公司戰(zhàn)略分析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學習中難免會對經營利潤戰(zhàn)略分析的相關公式感到迷惑。這主要是因為經營戰(zhàn)略分析涉及的計算公式數(shù)目較多,特別是涉及到可變成本影響的計算公式時,公式形式復雜,應用繁瑣,易出錯。本文結合連環(huán)替代法,從新的角度對可變成本影響的計算公式加以分析理解,為今后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提供基礎,同時希望能為以后的學習提供一定的幫助和啟示。
二、企業(yè)經營利潤戰(zhàn)略分析
公司經營利潤是指產品銷售收入減去產品成本后的所得,計算公式為:經營利潤=銷售收入-可變成本-固定成本。經營利潤在財務會計報表中并不會直接體現(xiàn)出來,但其在公司的戰(zhàn)略分析中卻占有重要地位。經營利潤是評價公司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司以分析經營利潤變動的原因作為選取不同公司戰(zhàn)略的途徑之一,如:產品差異化戰(zhàn)略、成本優(yōu)勢戰(zhàn)略和集中化戰(zhàn)略等會給公司帶來怎樣的影響,而對經營利潤變動原因的分析就是經營利潤的戰(zhàn)略分析。
(一)經營利潤戰(zhàn)略分析前提假設
經營利潤戰(zhàn)略分析有三個基本的前提假設:(1)每年產品生產的轉化成本(人工費用和制造費用等)是由產能決定的,即轉化成本不會隨著真實的產量而改變;(2)分析期間沒有研發(fā)費用的產生。這項假設是因為研發(fā)費用不屬于產品的生產成本;(3)公司的資本結構在近期不會發(fā)生大的改變。
(二)經營利潤戰(zhàn)略分析框架
目前經營利潤的戰(zhàn)略分析的方法是:首先將經營利潤的變動原因大致分為成長因素、價格覆蓋因素及產量因素三個部分;其次,成長因素和價格覆蓋因素又細分出收入和成本對其的影響,產量因素則細分為可變成本的影響和固定成本的影響。成長因素是指僅由銷量變化引起對收入和成本的總影響,價格覆蓋因素是指由于產品售價變化及原材料售價變化而相應引起收入和成本的總變化,產量因素是指由于生產效率的變化使得成本的變化。產量因素中不考慮收入的影響,因為產品售價和原材料的售價均與生產效率無關。經營利潤的戰(zhàn)略分析框架如圖1所示。
使用案例可以更加清晰地說明經營戰(zhàn)略的分析框架。例如,某公司2012年的經營利潤比2011年有所增長,經理在搜集相關資料后發(fā)現(xiàn)2012年與2011年相比有以下不同:產品銷量增加,產品售價降低,原材料采購價格上升,生產效率提高但總產能保持不變。使用經營利潤的戰(zhàn)略分析框架分析經營利潤變化原因時,可以將經營利潤的增長分為上述三部分,成長因素部分、價格覆蓋因素部分和產量因素部分。成長因素是指由于2012年產品銷量增加而引起的銷售收入增加和原材料成本增加的差額部分,價格覆蓋因素則是指由于產品售價下降和原材料購買價格上升引起對產品銷售收入下降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差額部分,產量因素是指由于生產效率提高而節(jié)約的原材料使得生產成本下降與總產能不變對固定成本的影響(本案例中固定成本對成本的影響為零)的總和部分。
三、經營利潤戰(zhàn)略分析相關公式理解
學習經營利潤戰(zhàn)略分析時往往會遇到計算公式理解的問題。在經營利潤戰(zhàn)略分析的三個部分中,共涉及到八個計算公式,其中關于可變成本因素影響的計算公式有三個。筆者發(fā)現(xiàn)使用連環(huán)替代法對可變成本影響計算公式加以分析更加易于理解。連環(huán)替代法又稱多因素分析法,是根據因素之間的內在依存關系,依次測定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差異影響的一種分析方法。本文分別對三部分中可變成本的影響從連環(huán)替代法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和理解。
(一)成長因素中的可變成本影響計算公式理解
成長因素中可變成本影響的計算公式為:可變成本影響=(在去年的環(huán)境中生產今年產品總產量的原材料用量-生產去年產品產量的原材料用量)×去年原材料采購價格。在學習過程中經常令學生感到不解的問題主要有:(1)此公式中為什么要乘以去年原材料采購價格,而不是乘以今年原材料采購價格;(2)為什么要使用在去年的環(huán)境中生產當年產品總產量的原材料用量。
從連鎖替代法的角度來看,在分析可變成本對成長因素的影響時存在一個基本關系式:總的可變成本=產品產量×單位產品原材料耗用量×單位原材料采購價格。由于成長因素分析的是銷量變化引起對收入和成本的總影響,因此在分析成本影響時注重的是分析銷售量的變化,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數(shù)量差異分析。現(xiàn)做如下計算符號假設:總的可變成本為TC,可變成本影響為VC,產品銷售量為q,單位原材料耗用量為u,銷售價格為p,今年產品的實際銷售量為q1,銷售價格為p1,單位產品原材料耗用量u1,去年產品的實際銷售量為q0,銷售價格為p0,單位產品原材料耗用量為u0,即:TC=q·u·p。根據連環(huán)替代法,分析由于銷售量變化而引起的總的可變成本的差異時應將其他兩個因素固定在去年的水平,因此VC=(q1-q0)·u0p0,變形后可得VC=(q1u0-q0u0)·p0,即得到了成長因素中可變成本影響的計算公式。
(二)價格覆蓋因素中可變成本影響計算公式理解
價格覆蓋因素中可變成本影響的計算公式為:可變成本影響=(今年原材料購買價格-去年原材料購買價格)×在去年環(huán)境中生產今年的產品總量所耗用的原材料總量。此公式中令學生感到不解的問題主要是為什么要使用在去年環(huán)境中生產今年的產品總量所耗用的原材料總量。
同理,從連環(huán)替代法的角度出發(fā),在分析可變成本對價格覆蓋因素的影響時同樣存在上述基本關系式,只是此處應稍加改變各個變量相乘的順序,可變?yōu)椋嚎偟目勺兂杀?產品產量×單位原材料采購價格×單位產品原材料耗用量。由于價格覆蓋因素分析的是價格變化引起對收入和成本的總影響,因此這是一個價格差異分析。繼續(xù)延用上述計算符號假設,則TC=q·p·u 根據連環(huán)替代法,分析由于價格變化而引起的總的可變成本的差異時應將q固定在今年的水平,將u固定在去年的水平,因此VC=q1p1u0-q1p0u0,變形后可得VC=(p1-p0)·q1u0,即得到了價格覆蓋因素中可變成本影響的計算公式。
(三)產量因素中可變成本影響計算公式理解
產量因素中可變成本影響的計算公式為:可變成本影響=(生產今年產品總產量所耗用的原材料總量-在去年環(huán)境中生產今年的產品總量所耗用的原材料總量)×今年原材料的購買價格。此公式中令學生感到不解的問題主要有:(1)為什么使用在去年環(huán)境中生產今年的產品總量所耗用的原材料總量;(2)為什么要乘以今年原材料的購買價格,而不是去年原材料的購買價格。
四、結束語
筆者只是根據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此問題的一些思考和體會寫下這些文字,難免有不嚴謹或不足的地方。比如,筆者認為從連環(huán)替代法的角度理解經營戰(zhàn)略分析中涉及的有關可變成本影響的計算公式要更加容易,這完全是出于主觀的判斷,缺少客觀性,也許其他相關人員認為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最后,筆者也懷著誠懇的心,期待其他學者給予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張繼英.連環(huán)替代法在多因素中的應用[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2(24).
[2]R.Banker,S.Datar,and R.Kaplan.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Accoun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and Finance. 1989:528-554.
[3]A.Hayzen and J.Reeve.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s in Productivity Accounting[J].Management Accounting Quarterly. 2000:32-39.
作者簡介:周蕊(1992-),女,漢族,青海西寧人,本科,就讀于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財務管理(雙語)專業(yè),研究方向:經營利潤戰(zhàn)略分析。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