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是積累,寫作是傾吐,兩者相輔相成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改下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提升寫作能力,成了語文教學的關鍵。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备鶕?jù)新課改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得以提升,并在實際生活中學會欣賞語文,需要教師采取如下是教學技巧:
一、營造閱讀氛圍,建立閱讀習慣
環(huán)境是無聲的老師,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活躍,學習起來輕松愉悅,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的有效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首先,教師可以在班里建立專門的讀書區(qū),在班級的讀書區(qū)里,設立學生專用的書架,擺放各種適合學生閱讀的圖書,以滿足學生的讀書需求;其次,教師應盡量協(xié)調學校和家長的關系,保持和家長的溝通交流,讓家長們也明白閱讀的重要性,從而得到他們的支持,讓家長可以購買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放置在家中,讓學生能經(jīng)常拿來翻看和欣賞,逐步建立學生的閱讀習慣。
二、優(yōu)化閱讀方法,掌握閱讀規(guī)律
閱讀是富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優(yōu)化閱讀方法,掌握閱讀的內在規(guī)律,才能盡快達到閱讀的預期目的。以下幾種閱讀新方法,將促使學生的閱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進行比較性閱讀。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發(fā)現(xiàn)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睆闹袑W生閱讀方法創(chuàng)新方面來看,比較法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法之一。首先,比較法可以使學生在閱讀時進行發(fā)散性思維,實現(xiàn)閱讀過程的遷移;其次,通過比較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個性閱讀,引發(fā)學生積極向上的思考。
第二,進行求解性閱讀。教師應根據(jù)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明確提出若干個帶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以自讀的形式循文求義,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學生在求解的過程中,自覺的進行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信心。
第三,進行選擇性閱讀。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應教會學生如何進行選擇性閱讀,促使學生閱讀效率的提高,使他們能積累更多的知識。對于中學生來說,首先,書本上的必讀課文或名家名篇應使用精讀法,在閱讀中應要求學生做到一絲不茍,精思熟慮,逐字逐句,進行細嚼慢咽式消化吸收;其次,對于故事性較強的讀物或小說則可以采用略讀法,快速閱讀文章,了解其內容大意,甚至可以跳過某些細節(jié),加快閱讀速度;最后,對于一些報刊、雜志就可以采用瀏覽法,有的甚至可以直接讀標題就行??傊陂喿x過程中只有三種方法交互使用,進行選擇性閱讀,才能使學生的閱讀量大大的提高,從而達到厚積薄發(fā)的目的。
第四,進行質疑性閱讀。孟子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態(tài)度,使學生不迷信于權威,敢于質疑,學會在閱讀中進行思考、判斷,從而使學生能邊讀邊議,比較異同,在掌握明辨是非的基礎上,力求創(chuàng)新,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閱讀聯(lián)系實際,提升寫作能力
俗語云:“讀書上萬卷,下筆如有神”。 目前,有很多的中學生對于作文寫作總是感到束手無策,家長更是憂心忡忡。針對學生的這一狀況,于是家長便讓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寫作輔導班,但是家長是這種做法,對于學習任務已經(jīng)相當繁重的學生來說,其作用微乎其微。所以,為達到理想的效果促使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需要教師做出如下努力:
第一,以課文為范文,使學生在課堂閱讀中領悟寫作技巧。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是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新課改下,現(xiàn)行語文教材的課文是最好的范文,為學生讀寫結合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傊?,以典型的課文為例,進行學生的寫作訓練,不僅能增強學生對課文更深層次的理解,而且能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
第二,做生活的有心人,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獲取寫作素材。對一個中學生來說,受年齡、生活經(jīng)驗、觀察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他們對于生活的觀察不會太用心,因此,到了寫作的時候常常會因為寫作素材的缺乏而感到無從下手。作為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許多現(xiàn)象、許多事情往往是富有哲理,可以當作寫作素材。比如面對流水,孔子寫下“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悟;面對明月,蘇軾發(fā)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感慨;面對夕陽,馬致遠寫下:“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的辛酸。詩人的這些感悟都來源于他們對生活的仔細觀察,并從觀察中進行思考。
第三,關注學生心理特點,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學生時代,不同的時期將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心理特點,比如,有著孩提時代幼稚和懵懂的初一學生,他們大多希望描繪對于初中生活的美好向往。而初二初三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中學生活,他們對生活將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希望教師對于他們的思想給予充分的肯定,因此會希望寫些哲理性或科學性較強的文章。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將作文訓練與學生渴望表達的情感相結合,促使能學生敞開心扉,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做到暢所欲言。
四、結語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币虼耍處煈扇∏‘?shù)慕虒W技巧,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掌握適當?shù)拈喿x方法,將閱讀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從而,促使寫作能力的迅速提升。
【參考文獻】
[1]陳秀征.以寫促讀,在賞評性習作中深化文本閱讀[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2009(04)
[2]藍海正.實施愉快教學改善中小學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心理[J].教育探索,2009(05)
[3]江肇欽.讓文學課程與心理健康教育水乳交融——我教外國文學的嘗試和思考[J].今日科苑,2009(13)
[4]楊雁彬.創(chuàng)新思維法[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
[5]唐期煥.以讀悟寫,以讀促寫之我見[J].素質教育論壇(下半月),2009(01)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鎮(zhèn)平縣棗園鎮(zhèn)中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