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逮捕必要性審查是保護人權的必然要求,建立科學、高效的逮捕必要性審查工作機制,是保證審查逮捕案件質量的關鍵。本文探討當前逮捕必要性審查及工作機制存在的種種問題,提出幾點完善逮捕必要性審查及其工作機制的建議,以促進逮捕必要性審查制度順利實施。
【關鍵詞】逮捕必要性;審查;機制;問題;建議
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大大完善了逮捕必要性審查制度,細化了“有逮捕必要”的條件,增強了逮捕必要性審查的可操作性,強化了對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的保護。雖然逮捕必要性審查制度有了很大完善,但在實際運用中仍然存在許多有待解決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進行了認真思考并提出幾點建議,以促進逮捕必要性審查制度順利實施。
一、逮捕必要性審查工作存在的問題
1、辦案人員執(zhí)法理念方面的問題。當前在刑檢執(zhí)法理念中普遍存在著“重打擊輕保護”、“重實體輕程序”、“重配合輕監(jiān)督”的現(xiàn)象。逮捕的功能異化為打擊犯罪的手段,在執(zhí)法的過程中就出現(xiàn)了“構罪即捕”、“先捕后偵”、“以捕代偵”等濫用逮捕措施的做法。
2、規(guī)避不采用羈押措施的風險的問題。在司法實踐中,取保候審存在脫保成本低,犯罪嫌疑人有逃避、妨礙刑事訴訟的風險,甚至發(fā)生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審期間再違法犯罪的情況。也常常發(fā)生受害人因不理解公安機關不羈押或檢察機關不批捕而采取過激行為或上訪的情況。 如果公安機關不采用逮捕措施而采用取保候審措施或檢察機關做出不捕決定時,一旦發(fā)生犯罪嫌疑人外逃、自殺或再次危害社會等情形,或受害人采取過激行動或上訪情形,公、檢機關及其辦案人員承受的壓力、風險很大,辦案人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規(guī)避這種風險的潛意識。
3、沒有建立逮捕必要性的說理論證機制。公安機關收集證據(jù)時普遍存在重有罪證據(jù)、輕逮捕必要性證據(jù)的錯誤做法,在報捕時普遍忽視提供逮捕必要性證據(jù),在提請批準逮捕書中很少對逮捕必要性進行說理論證。檢察機關也常忽視對逮捕必要性的審查,不注重對逮捕必要性的說理論證,不注重在做出不批準逮捕決定時對無逮捕必要進行說理論證。
4、檢察機關以往的審查方式有缺限,往往局限于書面審查、提審的方式,很難獲知到更多的是否適合羈押的證據(jù),這就給檢察機關對于是否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做出準確判斷增大了難度。
二、完善逮捕必要性審查及其工作機制的建議
1、加強對執(zhí)法人員的學習培訓,端正執(zhí)法人員的執(zhí)法理念。通過學習培訓讓執(zhí)法人員明白,逮捕只是為了保證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防止犯罪嫌疑人再發(fā)生社會危險性而采取的一種強制措施,它本身不是對犯罪嫌疑人的一種刑事處罰,適用不當會給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造成嚴重侵害,要樹立“慎捕”思想,拋棄以往那種“以捕代罰”、“有罪即捕”的執(zhí)法理念,樹立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實體與程序并重、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并重的執(zhí)法理念。
2、建立完善逮捕必要性審查工作機制。建立科學、高效的逮捕必要性審查工作機制,是做好逮捕必要性審查工作保證,也是保證審查逮捕案件質量的關鍵。一是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機制和矛盾化解機制,有效消除不捕帶來的潛在風險。對存在重大社會穩(wěn)定隱患的案件,檢察機關和公安機關均需建立和健全風險評估工作機制。判斷逮捕必要性的關鍵因素是犯罪嫌疑人的社會危險性。通過風險評估,該批準逮捕的就依法批準逮捕,不需逮捕而不批捕的,仍要進行風險通報、跟蹤監(jiān)督、協(xié)作處理,將不捕的風險苗頭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因不捕對可能造成受害人集體訪或纏訪的案件,建立矛盾化解機制,加強與各單位、組織的溝通和聯(lián)系,綜合運用聯(lián)合接訪、法制教育、思想疏導、案件評判、公開聽證、刑事和解、刑事被害人救助等形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二是建立逮捕必要性的說理論證機制。公安機關在提請批準逮捕犯罪嫌疑人時,增加對“逮捕必要性”的論證說明,并提供逮捕必要性的相關證明材料,防止對明顯無逮捕必要的盲目報捕;同時檢察機關可從中獲得較全面的證據(jù)材料,提高審查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而節(jié)約訴訟成本提高訴訟效率。同時檢察機關要在審查犯罪事實的基礎上全面審查逮捕必要性證據(jù),辨別證據(jù)的合法性、關聯(lián)性和客觀性,準確作出判斷有無必要批準逮捕。不能只簡單作出一個批準逮捕或不批準逮捕的決定,還須在審查逮捕意見書中要對逮捕必要性進行說理論證,在做出不批準逮捕決定時要對無逮捕必要進行說理論證,以理服人。
3、綜合運用多種審查方式。除了通過書面審查案卷、訊問嫌疑人的方式獲知逮捕必要性證據(jù)外,還可要求公安機關補充逮捕必要性證據(jù)、適時引導偵查收集逮捕必要性證據(jù)、聽取證人等訴訟參與人及犯罪嫌疑人辯護律師的意見獲取逮捕必要性證據(jù)。在審查逮捕時聽取律師的意見,強化了律師的作用,有助于律師與偵查權主體形成一種制約關系,從而使檢察機關的審查逮捕更加透明、客觀與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