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到阿黑吐拜克邊防連,一定會經歷一個特殊的“儀式”,那就是由連隊老兵帶著過一次橋。
在前往中哈22號界碑的巡邏路上,一條由哈薩克斯坦流入的外流河阻住道路。蘇聯(lián)時期曾用石頭基座、鐵桿橋身在河上架起一座鐵橋,但隨著時間推移,橋身日趨腐銹,焊點斷裂。時至今日,只剩下河兩岸的橋基,橋身早已沉入水中。
鐵橋成了斷橋,巡邏的官兵為方便過河,便手搬馬拉運來一堆大石頭,填充到墜入河中的橋身之中,利用橋身的鐵桿固定。為使河流不被阻斷漫出河道,官兵在填充石頭時刻意空出一部分,加上石頭間的縫隙,使流水只是被減緩了流速,并不妨礙通行。
但這樣也給官兵帶來了麻煩。雨水季節(jié),水面漫過石頭,墊出的橋便根本看不見蹤影,加上留有空白,官兵只能憑記憶選擇落腳點。久而久之,經常參加22號界碑巡邏的人總結出了規(guī)律:“中心面對橋基,邁步大于半米,腳掌探清邊緣,二十一步過去……”因為有了這段口訣,這座水下的橋,被官兵稱為“二十一步橋”。
阿黑吐拜克邊防連守衛(wèi)的邊境線叢林茂密,野生動物密集,每年很多不法分子抵邊乃至越界打獵,官兵一次在“二十一步橋”附近抓捕了兩名盜獵人員,審問后才知道兩人想到河對岸打獵,但被河水阻住,正在想辦法過河時遇到了巡邏的官兵。經此一事,連隊官兵便把“二十一步橋”當成了連隊的秘密,過橋的口訣也成了“不傳之秘”。每次新兵下連或者新的戰(zhàn)友調到連隊,才會被老兵帶到“二十一步橋”邊,傳授“過橋秘籍”。時間久了,這也成了連隊迎接新戰(zhàn)友的一項“儀式”。
軍醫(yī)周永祥講述了一個關于“二十一步橋”的故事。衛(wèi)生員鐘亮即將復員,因為專業(yè)不同,一直未曾參加過22號界碑巡邏,對神秘的“二十一步橋”,也只是在下連時聽老兵們講過,自己卻從來沒有走過這座橋。為了不讓自己有遺憾,他私自跑到河邊,脫了鞋子襪子,口中不斷念著老兵們傳授的口訣,一步步往河對岸走去。然而不知是由于緊張,還是口訣沒有學明白,在走到河中央時他一腳踩空,掉進了河里。河水很快漫過他的脖子,他想爬上石頭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腳被舊橋的鐵桿縫隙卡住了,掙脫不出來。幸而連隊的官兵及時趕到,將他從河里救了上來,周永祥邊給他換下濕衣邊慶幸:“如果不是被鐵桿和石頭卡住,你早就被河水沖走了?!?/p>
如今,這條外流河在上游開了幾處支流,被引到戈壁和荒漠中灌溉農作物。河水小了起來,“二十一步橋”也浮出了水面。雖然在雨水少的季節(jié)騎馬就能過河,但官兵還是不定期地進行徒步巡邏,新戰(zhàn)士想感受邊防的每一寸土地,老戰(zhàn)士則是想再走走“二十一步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