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世界自有其運行邏輯,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樂趣至上。對孩子來說,任何事只要夠有趣,在他的眼里就可以是游戲,就是他喜歡做的。閱讀當然也不例外!
家長如果將閱讀看得太“高”、太嚴肅,反而容易使孩子失去樂趣,同時也就失去了閱讀的動力?!叭绾芜\用游戲讓孩子愛上閱讀”那樣的話,看起來就透著一點功利心,而游戲是需要最純粹、完全沒有功利心在里面,才可以。
事實上,這也恰恰和閱讀的性質(zhì)相近——只有完全沒有功利心、純粹只為興趣而讀,才是真正的閱讀。所以我們要探討的是 “如何將閱讀變?yōu)橛螒颉?,讓孩子自然而然地、真心實意地愛上這件充滿無限樂趣的事。
調(diào)到“孩子頻道”
讓3歲的小男孩離開泥巴地,乖乖地把手洗干凈,捧一本書坐在小板凳上,一連看上半小時?如果你不介意的話,倒不如跟他一起就蹲在地上,用沙子為“紙”,手指為“筆”,邊畫邊給孩子講一下簡單的故事梗概。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最有效的方式永遠是——加入到他的世界,用他的方式說話。將每次閱讀的開頭都變成有趣的游戲。
方法一:加入孩子的游戲,添入閱讀元素
適用于:孩子正沉迷于他自己的游戲時
如上文所舉的例子,在不打斷孩子游戲興致的同時,將他的注意力引到書本上來,和孩子一起邊玩邊讀,一本書就這樣以“沙畫”的形式,被閱讀完畢了。這樣做的難點,是如何既尊重孩子的意愿,又能恰到好處地引導(dǎo)他的興趣,這需要家長真心實意地加入孩子的游戲,而不是虛應(yīng)故事。如果家長本身興致勃勃地做起一個與閱讀有關(guān)的游戲來,用的還是孩子手頭正在玩的東西,那孩子是很容易受到感染的,甚至還會主動添加一些提議,將游戲變得更符合他的趣味。
方法二:發(fā)起一場游戲,引出閱讀對象
適用于:①有一本特別的書,想要推介給孩子
②想借個由頭,勾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根據(jù)平時孩子最喜愛的游戲形式,結(jié)合書中的內(nèi)容來設(shè)計“開場白”。不要太關(guān)注書的“主題”,即所謂的“教育意義”,而要從那些特別有趣的細節(jié)入手,謹記:我們的首要任務(wù)是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比如一個滑稽的主人公,就很適合拿來做角色扮演游戲;還有書中提及的一些可以動手做的事情,比如一本談?wù)撋实臅?,剛好孩子又愛畫畫,就先把這部分單獨拿出來,和孩子玩上一會兒。
當然,最簡單而且屢試不爽的辦法是將書中的故事講給孩子聽,但只講開頭部分,留下懸念,讓孩子自己到書里去找。
方法三:重復(fù)的記憶與游戲,進入閱讀情境
適用于:已養(yǎng)成一定閱讀習慣的孩子,作為閱讀之前的暖身活動
孩子閱讀過的書籍里,特別喜歡的人物、情節(jié)、對話……都可以成為“閱讀按鈕”,用來暖場,讓孩子進入閱讀狀態(tài)。
比如和孩子一起演一段他最喜歡的故事,或背一篇他最喜歡的兒歌,或者就是特別簡單的一句暗語,比如小雞卡梅拉系列中那句:“生蛋,生蛋,這個世界上一定還有比生蛋更有趣的事!”不管開始閱讀之前孩子在做什么,或家長在做什么,都可以套用這句話:“吃飯,吃飯,這個世界上一定還有比吃飯更有趣的事!——讓我們來讀一本書吧!”
書的N種玩法
可以在固定的時間,比如晚飯后、睡覺前,讓孩子坐在你的膝頭,陪著他一起讀書,但這并不是讀書的唯一方式,絕對不是。如果家長把讀書這件事看得太嚴肅,孩子很有可能并不買賬,甚至心生逆反情緒。因為如開篇所言,樂趣才是孩子做事的最重要動力,而且在心思活躍的孩子眼里,這個世界上,真的可以有許多種不同的書的玩法。
玩法一:角色扮演
適合:3歲以上的孩子
不要想著孩子會安安靜靜地坐在那里和你一起讀書,這可不是他們的方式。
大部分孩子從3歲開始會很喜歡做角色扮演游戲,這是他們以親身體驗來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所閱讀書籍中的人物、情節(jié),自然都是模仿的絕佳范本。熟悉一本書之后,就可以來做角色扮演游戲了。
首先讓孩子選擇他喜歡的人物,然后讓他給其他人指派角色,情節(jié)發(fā)展的節(jié)奏、走向也讓他來主導(dǎo)。隨后再建議他更換角色,但是依然保持他的主導(dǎo)地位。對喜歡的書,孩子會反反復(fù)復(fù)地扮演,樂此不疲,還會演出很多不同的情節(jié)——直到他發(fā)現(xiàn)下一個感興趣的目標。
玩法二:倒著看書
適合:4歲以上,有一定邏輯思維能力、喜歡提問的孩子
小孩子不會一板一眼地跟著書本的節(jié)奏走,你需要給他一個自己的節(jié)奏,一個能引起他興趣的節(jié)奏。4歲的孩子已經(jīng)開始對所有事情都感到好奇,最能引起他興趣的就是提問,不管是自己提出問題,還是被提問,他在提出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都在不斷訓(xùn)練自己的思維能力呢!
選擇一本故事性較強的書,從最后一頁開始看起,每看一頁,都讓孩子猜猜:前面那頁說的是什么?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猜,可以猜出幾種不同的可能性,然后再往前翻,看看書里講的是什么。
如果家長能幫孩子把猜測的思路記錄下來,就會形成一個樹形目錄,到最后看完這本書時,一棵“大樹”便出現(xiàn)在眼前,孩子會從中了解到:啊,原來故事是會有那么多種可能性的!創(chuàng)造性、多元化的思維方式,也就在潛移默化中進入到他心中了。
玩法三:拆開重裝
適合:5歲以上,有一定整體思維能力的孩子
挑選幾本看過的書,可以是題材、背景、人物……相似的,也可以是完全不相干的。年幼的孩子或剛開始玩這個游戲的孩子,可以少選幾本;已經(jīng)玩得很熟練的孩子,不妨多選幾本。
把書的內(nèi)容拆解開來,變成一些“要素”,人物歸為一類,用具歸為一類,地點歸為一類,所做的事情歸為一類……都寫在小紙條上,同類別的放在一起。最簡單的玩法是,每個人從每一類里都抽取一張,然后將它們編成一個新故事。想要增加復(fù)雜性,就多抽幾張。最高級別的玩法,是要求孩子將這幾本書里的所有主要元素,全部整合在一起,變成一個新故事。比如:
從前有一只烏龜和一只兔子賽跑,驕傲的兔子在途中睡了一覺,被烏龜跑在了前頭。兔子醒來后急忙追趕,不小心撞上了樹樁。一個農(nóng)民正好在那樹樁邊歇腳,撿到了這只兔子。從此他就天天坐在那里等兔子。地里的莊稼沒人照料,一直長不起來,于是他拔呀拔,想要把那些小苗苗拔得高高的,結(jié)果把它們都弄死了。這就是龜兔賽跑、守株待兔和拔苗助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