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在鋼琴演奏中彈出好聽的聲音,這對教與學的雙方都是至關重要的問題。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把聲音的訓練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作為一名鋼琴演奏者,聲音的好壞與質量是決定其演奏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我們應從聽覺、觸鍵、掌、腕、臂、身體各部位與聲音的關系、鋼琴的特點等各方面來研究如何演奏好鋼琴的音色。
關鍵詞:鋼琴演奏;鋼琴音色;技術技巧;問題
如何在鋼琴上彈出好聽的聲音呢?這對教與學的雙方都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往往容易陷于就事論事地去應付所面臨的各種視譜、節(jié)奏、速度、熟練、背譜等問題的解決之中,而無暇去顧及聲音的質量,這恰恰是誤區(qū)之所在。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如何演奏好鋼琴中的音色。
1 從聽覺方面進行訓練
學生從練第一個單音斷奏開始就要訓練如何去聽,要學會辨別聲音的優(yōu)劣。要讓學生明白,不好聽的聲音是由于錯誤的彈法直接造成的。譬如說:敲砸的聲音是由于過高過猛地向鍵盤沖去而造成的;悶暗的聲音是因為下鍵的速度造成的;而擠壓的聲音是由于在鋼琴發(fā)聲后,手還繼續(xù)對鍵盤施加壓力而造成的。教師應要求學生在一開始就要學會把正確的動作與正確的聲音結合起來,懂得聽什么和怎么聽,這樣的開端對以后的鋼琴學習會受益無窮。當學生學會聽一個一個的單音后、第二步在開始學習兩個音的小連線時,要聽兩音之間是否連起來了,聽小連線的第二個音結合重量下落是否在語氣上達到了要求。第三步在學習幾個音的連線和樂句連線后,則要結合句頭、句尾、句中的語氣、高低、強弱等去聽樂句的進行。第四步,應從短小的樂曲中去聽音與音之間的聯(lián)系和傾向,聽每組音的聲音是否均勻,平衡??傊?,要學會聽,要懂得如何去鑒別聲音的好壞優(yōu)劣,這是教師和學生的首要任務。這個概念必須在一開始學鋼琴時就建立起來!
2 從觸鍵方面訓練
(1)自然重量的運用與調節(jié),是良好聲音的基礎和保證。所謂自然重量,首先是指手臂的重量,進而是指對身體部分對重量的補充和結合。在彈奏中如不會使用重量,聲音必然就會單薄、浮淺和缺乏表現力。對重量的運用與訓練應有一個過程,首先是要學會能把手臂的重量全部放下去,彈出豐滿、淳厚的聲音。一般在教學中常常提到的“一灘到底”即是指把重量“放入”鍵盤,不要把重量淤塞在手臂、手腕的某個部位。而重量的調節(jié)必須建立在重量能全部自如放下的基礎上。如果聲音要強,可結合補充身體的力量;如果聲音很輕弱,則可把重量控制到最小。譬如說,僅一個手指的重量,也是可以的。但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為了聲音的通透,重量必須通過指尖“送”到鍵盤里去。只有這樣才能使最輕的聲音清清楚楚地傳到音樂廳最后一排觀眾的耳朵里去。(2)指尖的觸鍵必須“彈到點”。我提出“彈到點”這個說法,是一個觸鍵的概念,我認為這是保證良好音質的前提。從鋼琴的發(fā)音特點來講,每個音不論強弱、厚薄都應該有一個最佳的發(fā)音點。這個點在觸鍵時應多深多淺,力量應用多大多小,下鍵速度應多快多慢,都應根據聲音的需要來衡定。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無論何種聲音都需由槌敲擊琴弦才能發(fā)出該聲音所需要的震動;這種震動一是壓不出來,二是聲音一旦發(fā)出來之后再用力也改變不了。深厚的聲音自然應該把琴鍵彈“深”;果斷的聲音觸鍵時必須直截了當;歌唱的聲音要讓琴弦發(fā)出最好的共鳴和延長;輕巧的聲音則要在觸鍵的過程中找到它合適的位置,千萬不要壓。總之,我認為彈琴必須“彈到點”。在觸鍵上找到每個音的最佳發(fā)音點,能提高手指的控制能力,加強手指觸鍵的精密程度,增加演奏的準確性。
3 從掌、腕、臂、身體各部位與聲音的關系進行訓練
(1)手掌的架子作為力量的支撐點,是保證聲音質量的關鍵部位。彈強音時,手掌架必須牢固,這是較易取得共識的。彈輕聲時,更需強調手掌架的牢固,對這個概念還需加強理解和認識。彈輕聲時,如手掌架懈軟塌陷,聲音必將無法清晰集中而變得模糊浮淺。哪怕是彈印象派最需要朦朧聲音的作品,手掌架依然不能懈怠,而要保持有把握的控制。如不注意這點,也許聲音就根本無法彈勻彈輕,使聲音變成了混濁一片。在訓練中常見的毛病是手掌塌陷,因軟而無法支撐起來。由于手掌無法充當力量的支點,手腕只能拱起來代替掌部作為支點。隨之而來可能引起端肩和手臂緊張。我們可以發(fā)現凡是手掌軟蹋的彈奏,聲音是無法深厚和集中的。
(2)在腕臂的訓練與聲音的關系中,手腕是手指與手臂之間承上啟下的樞紐。手腕的左右靈活調節(jié),在教學中常被忽視,但是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以手腕為主導的左右調節(jié),是同時結合手臂左右調節(jié)的腕臂綜合動作,腕臂的每種不同的動作都是為它特定的聲音效果服務的。以“落滾”式的手腕動作為例,手腕柔軟提起和下落的動作,用來學習兩個音的小連線效果很好。同時,作為優(yōu)美、柔和的觸鍵方式,用來做分句呼吸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3)身體的協(xié)調與聲音的優(yōu)劣,關系密不可分。在彈琴時,從身體接觸琴凳開始到手指接觸琴鍵,應該是一個可以靈活調節(jié)的整體。當我們的身體處于自然積極狀態(tài)時,聲音必然會豐潤寬厚,使人聽起來順暢,舒展。身體協(xié)調的關鍵在于腰骶部的力量能否調動出來。在彈最響亮、最豐滿的聲音時,只要身體挺立,用上腰骶的力量,不需多大的動作和力氣,聲音可以很自然地彈出來。在此要注意的是,重心的后傾下榻是協(xié)調用力的最大障礙。
4 充分利用鋼琴的特點,發(fā)揮鋼琴之所長
鋼琴是鍵盤樂器,是通過琴槌擊弦發(fā)出聲音的,因此小槌子式的顆粒性的聲音是鋼琴的特色。所謂“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效果,就可引用為充分展現鋼琴效果的精妙寫照。要展現鋼琴之所長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和不懈努力,關鍵是對手指的獨立性,靈活性進行規(guī)范的訓練。我認為在慢練時每個手指應該獨立不倚地進行“快下放松”的練習,這主要是一個訓練的概念。所謂“快下”,就是手指上下,特別是觸鍵動作要快,要敏捷,這樣能使聲音明亮??傊柧毢檬种?,使其獨立、主動、靈活;使聲音清晰,流暢、均勻,這對展現出鋼琴的所長,是關鍵性的步驟。
5 變缺憾為優(yōu)勢
鋼琴的弱點在于其聲音一旦發(fā)出,就只能靠其余震延續(xù),聲音很快地減弱。因此我們在彈奏上應掌握并運用重量的傳遞和貫穿。同時要結合音樂中的漸強,漸弱、輕重緩急的處理,安排好句頭、句尾、樂句中的高點,掌握好樂句中節(jié)奏的伸縮和變化,設計好種種音色的變化與層次。另外,還可用伴奏部分或其他聲部進行烘托與陪襯,以這些方法來制造鋼琴所獨有的連奏和歌唱性。關于鋼琴的聲音是一個極為廣泛和復雜的課題。本文僅就聲音和技術的一些方面擇要簡述。要把鋼琴彈的好聽,還有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探討,譬如,聲音與節(jié)奏;聲音與音樂表現;聲音與不同風格不同作曲家的不同作品;聲音與不同演奏家的不同個性都有密切的聯(lián)系和豐富的研究內容。由于鋼琴藝術的學問是如此廣博,我們所需進行的努力是永無止境的。
參考文獻:
[1] 約·霍夫曼(波).論鋼琴演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 高曉光.鋼琴藝術博覽[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