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習尤為重要,學生熟練地掌握語言和文字,是學好其他課程基礎,是實現(xiàn)與他人良好溝通的前提。近年來,新疆雙語教育正在大范圍推廣開來,培養(yǎng)“民漢兼通”的雙語人才,是實現(xiàn)新疆未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本研究以民考漢小學生為研究對象,主要選取烏魯木齊市某區(qū)一所民考漢學生較為集中的小學,按照低、中、高段對1、4、6年級小學生期末試卷分層抽樣,主要涉及識字寫字與漢語拼音、閱讀、寫作等方面,通過調查研究,對民考漢小學生語文學習現(xiàn)狀的初步探索,揭示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當前語文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民考漢小學生;語文;寫作
1 概念界定
民考漢:“民考漢”系指少數(shù)民族中、小學生在漢語授課學校上學,高中畢業(yè)后,參加漢語言高考的學生,后來泛指一切在漢語授課學校學習的少數(shù)民族人群。[1]本文主要指在義務教育階段1~6年級的民考漢小學生。
2 民考漢小學生語文學習現(xiàn)狀
本研究選取烏魯木齊市某區(qū)一所民考漢學生較為集中的小學,按照低、中、高段選取1、4、6年級期末試卷進行分層抽樣,卷面內(nèi)容主要涉及識字寫字與漢語拼音、閱讀、寫作等方面,對問卷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1)識字寫字與漢語拼音。本次期末考試,漢語拼音部分“看拼音,寫字詞”是各個學段都有的題型,在四年級增加了“同一讀音寫出不同字”的題型,各個學段在這一部分的答題錯誤率極低,只有個別同學出現(xiàn)錯字、錯詞。(2)閱讀。在閱讀部分,民考漢小學生在低、中、高學段的掌握情況良好,能夠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在低學段,對于細節(jié)題的考查,學生能夠根據(jù)題目要求作答,在文章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并按要求用橫線畫出,但對于找出近義詞的題目,部分學生沒有寫出與之相近的近義詞。在中學段閱讀題中,同樣出現(xiàn)寫出詞語近義詞的題型,題目數(shù)量從低學段的一個增長為三個,大部分學生能夠寫出一個或兩個正確答案,但全部答對的學生只占少數(shù)。(3)寫作。在寫作方面,低學段作文題為看圖寫話,學生要對圖中的人物進行描述,但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出現(xiàn)較多錯誤,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生在進行描述的過程中使用的詞匯不會寫,用拼音標注出現(xiàn)錯誤;另一種是由于漢語語序與維語語序不同,學生容易將謂語的位置寫錯,出現(xiàn)謂語后置的情況,造成句子不通順,沒能表達出應有的意思。通過對三個學段學生語文成績的統(tǒng)計與分析,可以看出,低學段民考漢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出現(xiàn)問題的概率高于中高學段,并且隨著年級的增長,錯誤率逐漸降低,漢語水平呈增長趨勢。從語文試卷中可測試的三部分內(nèi)容,民考漢小學生在識字寫字與漢語拼音、閱讀兩方面掌握情況良好,但在寫作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較為集中。因此,如何培養(yǎng)民考漢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今后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3 民考漢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
《2011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表述:“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sup>[2]弗勞爾和海斯認為,寫作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作者確定一個問題空間,然后運行有關這一問題的心理表征,最終達到他們的目標。這個過程主要由任務環(huán)境、學生的長時記憶和學生工作記憶三部分構成。[3]寫作技能是主體獲得經(jīng)驗的重要手段,也是獲得知識的重要條件,寫作技能通過對于知識經(jīng)驗的作用,影響寫作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寫作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依賴于知識與寫作技能的獲得及類化。因此,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從寫作技能的培養(yǎng)、寫作知識的獲得兩方面進行分析。
(1)寫作技能的培養(yǎng)。在小學生寫作技能的培養(yǎng)中,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當關注學生寫作過程的特點,根據(jù)學生所處的不同年齡階段給予學生不同的寫作任務,豐富學生的經(jīng)驗積累,幫助學生建立寫作的原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進行示范,使學生形成寫作的初步認識。在寫作訓練中,教師應該發(fā)揮引導和調動的作用,提供與原型相近的材料,通過仿寫的形式,加深學生對原型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主動抒發(fā)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隨著年級的升高,寫作練習的加強,實現(xiàn)寫作原型內(nèi)化。以三年級寫作為例,學生由寫作階段開始過渡到習作階段,是學生寫作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注重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在作文命題和寫作訓練當中要以學生知識的應用和認知領域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
(2)寫作知識的獲得。寫作知識是寫作能力的構成要素之一,學生寫作知識的獲得,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學校教育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但家庭教育是與學生最為密切,最早接受的教育。社會即學校,其范圍是最大,也是最難以調控的教育形式。學校教育中,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首先要掌握學習過程的變化與發(fā)展,其次要對制約學習過程的條件進行調適。學習過程的掌握,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經(jīng)驗和耐心,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其學習發(fā)生的過程各有其特點,要做到因材施教,提供學生所需的知識,就必須從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會受到外界條件和自身條件的制約,學校要加大資金投入,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硬環(huán)境,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精神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家庭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由于年齡小、可塑性強,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正所謂“身教重于言傳”,家庭教育給孩子帶來的隱性知識是難以預測的。家庭教育中要加強家庭閱讀的時間和容量,家長要堅持陪孩子一起閱讀,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正確的實施家庭教育,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才能使孩子在家庭中獲得更多積極的正面的知識。社會教育貫穿一個人的一生,由于人的社會性,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個分子,都會受到社會的影響。小學階段處于個人成長的初期,相對于成人來說,小學生與社會接觸的機會較少,但并不意味著不會受到社會的影響。在孩子的接觸社會的過程中,家長要提供適時引導,幫助孩子形成社會意識,逐漸養(yǎng)成辨別是非的能力,正確的看待社會中的現(xiàn)象。社會給孩子提供的知識具有廣泛性和隨時性,這就需要我們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給孩子一個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
4 結語
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寫作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語文水平的集中體現(xiàn)。夯實寫作能力構成要素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加強民考漢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當前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需要我們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給予高度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張興.行走于兩種文化之間——“民考漢”社會化問題及解析[J].新疆大學學報,2008,36(1):90.
[2] 教育部.2011年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 董蓓菲.語文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鮑煒煜(1988—),女,河北石家莊人,新疆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課程與教學論小學教育研究。
賈思彤(1989—),女,新疆烏蘇人,新疆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課程與教學論小學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