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系統(tǒng)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學改革中打破傳統(tǒng)的以教為主,一言堂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積極性,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改革以“先學后教、教練相融”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本文將并針對新模式淺談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
關鍵詞:教練相融 有效性 教學模式
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系統(tǒng)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么,怎樣的課堂才具有效性呢?我們的教師到底應擁有什么樣的有效教學理念,掌握哪些有效教學的策略?也就顯得格外的迫切與重要了。
我所處的學校是一個邊緣的農(nóng)村,這里不但師資缺乏,而且教師老齡化也嚴重,但不可想象的是近五年來我校的教育教學一直蟬聯(lián)片區(qū)榜首,是什么力量支撐著教育教學前進的步伐呢?——那就是課堂教學的改革。
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別人金塊,不如給別人點石成金的點金術。語言產(chǎn)生的最早功能是用來交流的,若語文課堂上只有教師的講,缺少學生的交流,語言是學不好的。語言的學習更多的是以學生的自我探究、自我體驗、自我創(chuàng)造為主,學生只有真正理解了字詞句的含義,才能自由靈活的運用那些字詞句。我們認為,農(nóng)村的娃,他們雖然見識少,但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不比城里的學生差,教材的大部分知識是可以通過自學就能解決的,教師應主要引導學生學習,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假設教師一味的講,學生呆呆地聽;這樣的“一言堂”會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就得不到鍛煉,為了提高學生的能力,讓他們對教材先預習、先自學,課堂上老師就圍繞著學生的問題進行交流對話,這樣的課堂是靈動而有效的課堂,學生學起來就會有興趣,這樣的學習有效性也會很大的。據(jù)據(jù)我校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經(jīng)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因此提煉出了適合本校的一套可行的“先學后教、教練相融”的教學模式。
“先學后教,教練相融”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打破傳統(tǒng)又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這不只是教師傳授方式的轉變,更重要的是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先學后教,教練相融”這種教學模式:把學習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他們自己去研讀,教師交給他們方法,讓學生自學,他們可以大膽地去發(fā)現(xiàn)、去想、去說。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能力解決書本中的疑難問題時,教師才去調兵遣將幫助他,進行兵教兵。這樣大家在比學中共同進步,實在不明白的地方老師一定要講,而且還要講清楚,講明白。這種模式更營造了讓學生主動地獲得學習的成功,同時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的發(fā)展也得到了提高。運用這種模式時,讓學生先學,教師通過檢測弄清課本上哪些是學生已經(jīng)會了的,哪些是不會的,會了的,就刪去不教;不會的,就留下來教。學生在自學中練習,在交流中練習,在作業(yè)中練習,有時還會彌補老師沒有想到的情況或方法。其實這個教和練是緊緊相扣的,它重在于落實,重在于學生聽、說、讀、寫、練等能力的培養(yǎng)。
以前人們認為給學生“一杯水”,老師有一桶水就可以了,而現(xiàn)在就不能停留在這個標準上了,在給學生一桶水時,教師就要有滔滔的長流水才行。我們認為如果上好一節(jié)課,不僅是要求學生要先學,更重要的是——我們教師首先要認真地做好“先學”再“后教”,必須要吃透教材。我們在課前要去思考,我們要教給學生什么?用什么方法去教?學生學會什么方法?學會哪些知識?這就要老師在課前去思考,去先學。需要教師對教材了如指掌,如此方可迎刃有余地引導學生、駕馭課堂,這就是我們老師的“先學后教”。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是毛澤東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備團舉行的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著名演講,更是小學階段中的唯獨的一篇議論文,這篇議論文說明性很強,不太符合現(xiàn)在學生的口味,怎樣教授這篇課文呢?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又有積極性?既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又掌握了寫作方法?我是這樣做的,先讓學生自學:查閱資料認識作者和文中人物;了解文章寫作背景;讓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下自主學習,將在讀懂的地方作上旁批,在不懂的地方作了記號,然后在課堂上大家一起來交流,來解決,學生的疑難教師予以巧妙引導,其他同學可以補充或反駁,這樣學生利用“先學后教,教練相融”地有序學習,他們不但學得快樂、而且還學得有效。
例如,我在復習句子類型時,我仍然采用的是“先練后教,教練相融”的教學模式。重在練習中將閱讀知識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運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基于這樣的目標定位,我將定格在課堂上給學生搭好“腳手架”(也就是呈現(xiàn)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白本節(jié)課要做什么,要達到怎樣的目標,讓學生帶著任務,有目標地進行自主學習;再通過閱讀練習題,回顧閱讀方法,從而總結歸納方法。由句子訓練到段落再到文章的梯級訓練,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時間限定,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圍繞目標緊張而高效地學習,讓學生在“教練相融”中達到鞏固和提高?!跋染殹焙汀敖叹毾嗳凇倍际亲灾鲗W習,“后教”而是合作學習,根據(jù)學生在練習中暴露的問題,老師再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更正、講評等形式,加以解決,完成練習,達到學習目標。全過程都是自主學習,這樣做把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這種模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使學生對學習感興趣,學習潛力也得以挖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得到提高,語文素養(yǎng)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整堂課分三個板塊完成本節(jié)課的目標任務。
總之,成功而有效的課堂是一個不斷試驗的過程,是終生的學習過程。需要我們不斷研究教育科學理論,不斷探索有效教學的途徑,不斷努力提高課堂有效性水平,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