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房子”
蓋房子是為了居住,這是常識,但是最近在陜西省西咸新區(qū)的夢白村卻出現(xiàn)了一件怪事:那里的一些農民不種莊稼,“種”房子。他們在農田里蓋起了根本不能住人的建筑,然后就等著有朝一日征地拆遷,從而“收獲”補償款。
在自家麥田里“守房待拆”——這不就是一則比“守株待兔”還形象生動的當代寓言嗎?由此聯(lián)想到之前因“拆遷補償”引發(fā)的諸如“公公‘娶’兒媳”、“岳母‘嫁’女婿”等種種怪事,更令人感慨萬千:在金錢的驅動下,人們的道德底線哪里去了?
(文/小正 圖/春鳴)
“病車”免檢上路
上至市公安局副局長、下至普通民警,機動車檢測站經營者打點1300多萬元,賄賂相關工作人員,通過權錢交易讓10萬輛次“病車”通過檢測,給交通安全埋下隱患——數(shù)量巨大的“病車”為何能通過檢測?廣州市車管所腐敗窩案引人深思。
(圖/蔣躍新)
幫你“鏟事兒”
近年來,曝光“偽官”、“偽機構”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些人往往打著xx部、xx總局、xx委下屬協(xié)會機構的旗號,以“幫忙鏟事”、“介紹項目”、“引見領導”等為名騙取錢財。專家稱,真假難辨、核實困難,給了“偽官”、“偽機構”生存空間,而一些基層干部和企業(yè)對高級領導、部門、機構的迷信,往往也會讓他們放松警惕、上當受騙。
(文/楊立新 圖/吳之如)
通吃
一起涉案價值13億余元、銷售區(qū)域覆蓋全國31個省(市、區(qū))的特大假發(fā)票案日前被山東警方偵破。在這起案件中,造假者輾轉多地造假售假,牟取暴利;一些企業(yè)知假買假,逃避稅收。辦案人員和專家認為,制售和使用假發(fā)票滋生了高額違法收益,造成國家稅收大量流失,但制假和用假面臨法律責任較輕,以致假發(fā)票難以杜絕。
(圖/謝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