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吃在臺灣。臺灣美食眾多,讓你品不完。最近,有機會踏上寶島臺灣,所到之處美食飄香,真是百聞不如一見。令我印象較深的,當數(shù)臺灣著名小吃“棺材板”。
“棺材板”乍聽起來,真有點毛骨悚然,而將其作為一種美食名稱,更有點奇怪。不過,許多人對這一“顛覆傳統(tǒng)”的臺灣美食卻相當感興趣,更有許多食客慕名而去,一嘗為快。難怪赴臺之前,就有朋友提醒:到臺灣不品嘗“棺材板”,等于沒品嘗過臺灣美食。雖然“棺材板”已是風靡寶島臺灣的美食,但要吃上地道的“棺材板”,最好還是到臺南市,因為它的創(chuàng)始人就在臺南市。于是,車子一進入臺南市,我們便迫不及待提醒導游一定要讓大家品嘗一下地道的“棺材板”,好讓大家解饞。這不,徜徉臺南市街頭,不時有“棺材板”這三個字撲入眼簾,足見“棺材板”這一美食之吸引力。
當我們在臺南市參觀景點之后,街上已華燈四起,導游不負眾望,帶大家到一家打著“周氏蝦卷”招牌的餐館就餐,據(jù)介紹此餐館已有五十來年歷史,始終堅持傳統(tǒng)風味,嚴選上等新鮮食材制成,在當?shù)仡H有幾分名氣,可以說無人不曉,一些社會名流也經(jīng)常光顧。在這里不僅可品嘗鮮嫩爽滑、清香不膩的招牌菜周氏蝦卷,也可吃到地道的“棺材板”。進入餐館,但見窗明幾凈,熱情的服務(wù)員忙將大家迎上樓就座,一會兒,一盤又一盤熱氣騰騰的菜肴便端上來,大家禁不住誘惑,食指大動,正當吃得津津有味時,服務(wù)員笑盈盈地說:“棺材板”來了!此時,定晴一看,終于識得廬山真面目,但見盛在盤里的“棺材板”,其形似一具小棺材,呈長方型的,為討個彩頭,大家調(diào)侃道:棺材棺材,吃了這棺材,可要“升官發(fā)財”了。那“棺材板”為金黃色的,香氣撲鼻,的確讓人饞涎欲滴。于是,趕快夾一條放在小碗里,輕輕掀開棺材上的棺材蓋,然后往嘴里一送,那棺材蓋的味道就像油炸面包一樣。服務(wù)員可說“棺材板”的味道在于棺材里面的餡,瞧!打開棺材蓋后,里面露出白色的牛奶乳,并伴隨胡蘿卜丁、豌豆、火腿、蝦仁、蔥等配料,色香味俱全,真令人大快朵頤。
導游看大家吃得這么有勁,不禁介紹起“棺材板”的由來:20世紀70年代初,臺南市赤嵌小吃店許六一創(chuàng)制了一種小吃,取名“雞肝板”,系將炸過的長方形面包,中間挖空填入熟餡料,再蓋一塊面包片而成。1971年某大學教授帶學生到臺南作畢業(yè)旅行,品嘗“雞肝板”時,看到其形,開玩笑地說它形狀長長方方,好似“棺材板”,此無心玩笑,卻觸動了許六一的靈感,即刻將“雞肝板”改名為“棺材板”,此舉竟引起顧客的好奇,不禁慕名前來品嘗。久而久之,“棺材板”成為名聞遐邇的臺灣小吃。
“棺材板”是將厚片面包炸至金黃色后撈起,然后中間挖空,填入雞肉、豌豆、蘿卜等以高湯煮成、用牛奶勾芡的料,再放上面包薄片作為蓋子,即成為美味可口的“棺材板”?!肮撞陌濉敝谱骺此坪唵?,但選料非常講究,做餡的胡蘿卜要削皮,蔥只用莖,蝦子、火腿、豬肝、胡蘿卜要切得丁是丁、塊是塊,且要相當勻稱。用作“板子”的面包要切除邊皮。
“棺材板”,值得品味的寶島臺灣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