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同學會會址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南河沿大街111號,從1913年成立至今,已經(jīng)走過了100個年頭。
歐美同學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中國留學海外的歸國留學生自愿組成的群眾民間團體,英文名為West? ern Returned Scholars Association,簡稱WRSA。該會的宗旨是繼承愛國主義的傳統(tǒng),團結留學歐美等國歸國同學,廣泛聯(lián)系海外同學、親友,修學、敦誼,相互切磋,共同為振興中華、統(tǒng)一祖國的大業(yè)做出貢獻。
辛亥革命后,一批批從西方留學歸來的學生抱著“科學救國”、“教育救國”、“實業(yè)救國”的思想,紛紛聚攏在一起成立了不同形式的沙龍,探討富國強民的策略。其中,歐洲同學俱樂部在北京借西城根原學堂開展活動,同時,留學美洲等國的歸國留學生在天津設立了留美同學會。在顧維鈞、梁敦彥、蔡元培、顏惠慶、王正廷、周詒春等人的共同謀劃下,將京津兩地的同學會合并,在北京創(chuàng)立歐美同學會。
為成立歐美同學會找到一個正式的活動場所,他們曾嘗試到東交民巷的國際俱樂部(西紳總會)進行活動,卻遭到外國使團的拒絕,憤慨之余,他們在北京西交民巷租屋為會所,并于1913年10月18日召開成立大會。時任外交總長孫寶琦、教育總長汪大燮到會祝賀并發(fā)表了講話。會議選舉顧維鈞為主任干事。第一批會員中除了歐美同學會的創(chuàng)辦人,還有丁文江、樂達義、嚴復、辜鴻銘、周自齊、伍連德、蔭昌等267人。歐美同學會最初“以講學、言志、敦品、勵行”為宗旨。無論是同學會的主持者還是會員都有自己的職業(yè),他們業(yè)余組織或參與同學會的活動,服務于群體自身,也對外開展一些公益性活動。
\"民國\"五年(1916),歐美同學會迎來了幸運的轉機。北洋政府頒發(fā)大總統(tǒng)令,決定將位于南河沿的石達子廟(又稱普勝寺)撥給歐美同學會使用。而此時的石達子廟是一座喇嘛廟,歸當時的蒙藏院管理。經(jīng)過雙方多次交涉,蒙藏院同意在歐美同學會先交出2000元大洋,以安置廟內(nèi)喇嘛的情況下,才能交出寺廟。無奈,歐美同學會的會員們共同集資2000元,最終換取了這座寺廟作為永久會址。
該寺廟經(jīng)歐美同學會接手時屋室破壞,所戶皆空,又經(jīng)會員募捐加以修葺,將寺廟建筑改造為會議廳、圖書室、游藝室、餐室、浴室、招待所等服務設施。
“民國”六年(1917),大總統(tǒng)黎元洪為祝賀歐美同學會有了永久會址,特贈予匾額,上書“會友輔仁”,又將歐美同學會的宗旨做了精煉概括。
“民國”七年(1918),擔任歐美同學會主任干事的蔡元培再次向政府聲明,歐美同學會應免費注冊,并出具了歐美同學會在民國五年的“買契”,全文如下:
業(yè)主姓名:歐美同學會
不動產(chǎn)種類:大殿三間,東、西配殿各三間,山門三間,廚房三間,西院群房十五間,共三十四間。
坐落:東安門內(nèi)南灣子石達子廟。長二十八丈五尺,寬三十五丈。
價:二千元
應納稅額:免稅
原契幾張:蒙藏院批一張
立契年月日:民國五年五月
契約:歐美同學會主任干事蔡元培呈本會會所系民國五年五月奉
大總統(tǒng)令撥給石達子廟官產(chǎn)一區(qū)理應呈請免稅注冊。
“中華民國”七年六月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戰(zhàn)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派四名全權代表參加。中國代表團首席代表陸徴祥是歐美同學會的會長,其他三人,顧維鈞、王正廷、施肇基也是歐美同學會的會員。中國代表在會上提出廢除列強在華勢力范圍、撤退外國軍隊和歸還租界等七項“希望”,以及取消“二十一條”和收回在大戰(zhàn)時被日本乘機奪取的德國在山東半島的權益等要求。針對日本企圖把山東劃到自己的勢力范圍,顧維鈞義正詞嚴地提出:“中國的孔子猶如西方的耶穌,中國不能失去山東,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1919年4月5日,歐美同學會在清華學校召開年會,蔡元培參加了會議。面對巴黎和會的嚴重形勢,決定立即致電陸徴祥,電文中說:“力爭發(fā)言,勿為日人氣餒,此間同人愿為后盾?!辈⑾驀鴥?nèi)外發(fā)布《對時局宣言書》,其中,“第六條,打破列強在中國之勢力范圍及利益范圍。”
4月30日,巴黎和會拒絕了中國的正當要求。5月3日,蔡元培獲知北洋政府密令出席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在和約上簽字的消息,迅速召集學生代表,告知了這一消息,隨之拉開了著名的“五四運動”大幕。歐美同學會于當日下午4時緊急召開會議,通過決議,要求巴黎和會四大國代表對中國問題予以公證待遇,并以歐美同學會的名義急電陸徴祥,告誡其切勿在和約上簽字。同時,歐美同學會還派出代表向英、美、法、德四國駐華公使遞交請愿書。在國家危難之時,這些接受了新知識的歐美同學會會員與國家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
“五四運動”暴發(fā)后不久,在上海成立了中華歐美同學總會,會長為蔡元培,孫中山到會講話,并為大會上題詞:“指導國民”。
隨著歐美同學會在海內(nèi)外的影響日益深遠,主持會務工作的顏惠慶等人從1923年開始進一步籌劃擴大會所面積,增加會所房屋,他們向會員募集資金,購買了緊鄰歐美同學會的民居,使會址再一次得到擴展。在左右翼稅務公署發(fā)給房屋買賣雙方的“免契”中寫道:
買主姓名住址:歐美同學會
賣主姓名住址:索諾木
坐落:中一區(qū)南灣子小井胡同三號
不動產(chǎn):原灰棚陸間半拆去改蓋平臺柒間
契價:洋壹千伍佰伍拾元
契據(jù):紅契二套憑單一張
年月:民國十三年四月
賣房契人索諾木今將右開之住房一所由中人說合情愿出賣與歐美同學會名下永遠為業(yè),四至分明,其價銀錢同中人按照右開數(shù)目立時交足并不欠少,亦無糾葛不清等事,立字之后所有親族人等爭競并重契典押盜賣以及來歷不明指契借貸官銀私等情發(fā)覺,均歸舊業(yè)主并中保人負責承管,不與新業(yè)主相干,兩家情愿,各無反悔,立此契約為證。
右給業(yè)主:歐美同學會收執(zhí)
原中人:高文祥等
“中華民國”拾肆年肆月
左右翼稅務公署發(fā)給
擴充后的歐美同學會會址,請畢業(yè)于德國柏林工業(yè)大學建筑科的會員貝壽同教授設計,耗資四萬余元,建成今天北京歐美同學會會所的規(guī)模。梁思成先生在《中國建筑史》中談到清末及民國后之建筑時說:“至國人留學歐美,歸國從事建筑業(yè)者,貝壽同實為之先驅,北京大陸銀行為其所設計。歐美同學會則就石達子廟重修改造,保留東方建筑之美者也?!?/p>
1925年2月1日,舉行了新會所落成典禮。歐美同學會新建房屋90間,加上原有房屋,達到151間房。會所內(nèi)設有辦公室、圖書室、西餐廳、游藝室、浴室、理發(fā)室、網(wǎng)球場、宿舍和招待所等設施。會所在外觀上保持中國傳統(tǒng)樣式,而門窗和內(nèi)部建筑都是當時最新式的,體現(xiàn)了西學東漸的中西文化交流,具有民國初期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
歐美同學會會所內(nèi)的房子十分考究,四周的房子都可以串通,院內(nèi)種植花木,會議廳可容納200人。當時在京的讀書俱樂部、國際研究社、國際聯(lián)盟同志會、中國地質學會、中國工程師會、中國礦冶學會、中華醫(yī)學會、中國科學社、中國經(jīng)濟學社、全國圖書館學會等,常年租借歐美同學會會址辦公或在此舉辦報告會、座談會、學術交流。也有很多會員、會友在這里舉辦婚宴喜慶活動。
1925年“五卅”慘案爆發(fā)后,歐美同學會立刻發(fā)表宣言譴責這一暴行,并對上海各界的抗議活動發(fā)起后援。這些舉措反映出留學人員代表著進步的力量,對國家命運、民族生存的深切關注,也彰顯了他們指導社會發(fā)展,解決重大社會問題的能力。
由于歐美同學會為俱樂部性質,經(jīng)濟來源,除了修建會所需要募集捐款外,平時的收入主要靠會員、會友入會的會費,出租宿舍、會所大廳的臨時租金,以及承包餐廳的收益。其收入全部用于維持會務、職工薪金及開會費用。
歐美同學會為常務理事會負責制,干事、理事、監(jiān)事皆由會員選舉產(chǎn)生。在會所內(nèi),每年要開一次大會,開二次理監(jiān)事聯(lián)合會,而常務理事會則每月舉辦一次。
“民國”二十六年(1937),北平淪陷,歐美同學會的會所被日寇占用,歐美同學會便在馬路對面租用了一間小屋為事務所,會務由主任干事王錫熾(前協(xié)和醫(yī)院院長)負責。而逃離北平的歐美同學會會員在馬寅初、劉大鈞等人的倡議下,在重慶恢復了活動。
抗戰(zhàn)勝利后,歐美同學會的老會員葉景莘、章元善、陳岱孫等人立即出面與行政院敵偽財產(chǎn)接收委員會交涉,要求收回房產(chǎn)。1946年夏秋之際,順利收回南河沿歐美同學會會所,會員陸續(xù)回到北平。
1947年2月9日,歐美同學會召開會員大會,修改了會章,選舉胡適為理事長,張伯謹、凌其峻、陳福田、石志仁、王慕梁、梅貽琦、袁同禮、陳岱孫、陳藎民、常文熙、李書華、陳浦、何思源、汪申為理事,選舉李麟玉、齊如山、溫崇信、葉景莘、陸志韋為監(jiān)事,并商討了復興歐美同學會的辦法。4月4日召開了理事會,5月14日召開了監(jiān)事會。標志著歐美同學會已經(jīng)恢復辦公,正極力整頓會務。
在新修改的歐美同學會章程中,將歐美同學會定名為“北平市歐美同學會”。會址設在東華門南河沿25號(老門牌)。將“修學、游藝、敦誼、勵行”作為歐美同學會的宗旨。加入歐美同學會須先填入會申請書,由原有會員二人以上介紹,并經(jīng)理事會通過,即可領取入會證,并繳納入會費2000元及每年會費2000元。歐美同學會由理事會聘任總干事一人,由總干事雇用事務員處理會務。
后來理監(jiān)事又有聶傳儒、梁致和、李京恩、陳宗誠和
張懷擔任。這時著名的會員有:孔祥熙、顧維鈞、顏惠慶、梁實秋、王正廷、王景春、陳源、朱家驊、李煜瀛、吳宓、傅斯年、周詒春、茅以升、翁文灝等。
歐美同學會理監(jiān)事會下設會員審查委員會、財務委員會、房產(chǎn)保管委員會、教育科學文化協(xié)進委員會、游藝委員會、交際委員會、座談雜集委員會。
當時歐美同學會的經(jīng)濟來源主要靠維持費、會費,30余間租給平津鐵路局的房租,租借會址辦公或在大廳舉辦各種活動的費用,以及將餐廳承包給商人梅啟明所得來的費用。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當時主持歐美同學會的是清華大學法學院長兼經(jīng)濟系主任陳岱孫。那時,歐美同學會的主要負責人還有時任平津鐵路局局長的石志仁、協(xié)和醫(yī)院院長李宗恩、住在遂安伯胡同6號的常務監(jiān)事葉景莘。
1949年2月份,中央教育部社教處對歐美同學會進行調(diào)查后,圍繞是否接管的問題進行了反復斟酌。一開始認為歐美同學會的負責人講正統(tǒng)經(jīng)濟、生活優(yōu)裕、官僚作風足。歐美同學會曾支持偽國大選舉;會員證邊上申明“信仰三民主義”。雖然有許多會員是為了聯(lián)絡感情參加此會,而實際為反動派所利用。當時常務理事已足法定人數(shù),正擬準備開春季會員大會。認為此時可以對歐美同學會進行接管,由進步分子重組歐美同學會。
后來又認為系歐美之教授等聯(lián)絡感情的組織,屬社會團體性質,是否曾支持偽國大選舉的證據(jù)不足,當時反動理監(jiān)事已逃走,也沒有該會的反動事實證據(jù),于是決定暫不接管。
1949年5月11日,歐美同學會理事長李宗恩向北平市政府民政局遞交了申請登記材料,并附有歐美同學會章程及會員名單。
新中國成立后,祖國需要人才。歐美同學會響應國家號召,廣泛聯(lián)絡海外學者回國參加建設。老學長們,開始以同學的身份,給遠在國外的學友寫信聯(lián)系。1950年前后,2000多名科學家回到了祖國懷抱,他們中有后來成為中國科學泰斗的錢學森、錢三強、李四光、葉篤正、王淦昌、鄧稼先、朱光亞等。
1950年6月1日,歐美同學會與全國政協(xié)文化俱樂部達成協(xié)議,將會所租與全國政協(xié)文化俱樂部使用,租期十年。
在1957年的反右斗爭中,歐美同學會受到重大沖擊,各項活動基本暫停。后來只是以“歐美同學會俱樂部”的名義存在,成為文娛活動組織,繼而會所又被充公,沒有了固定經(jīng)濟來源,到“文革”期間,歐美同學會停止了活動。
1982年,茅以升、周培源、趙君邁、毛鶴年、何長工等人聯(lián)名向中央提出歐美同學會恢復活動的請求?;謴椭螅S著會員人數(shù)的增多和各項業(yè)務的拓展,歐美同學會增加了理事會人數(shù),并增設了按留學國別劃分的留蘇、美、東歐、北歐、法、英、德奧、加拿大、意大利、拉美、瑞士、日本、澳新、朝鮮14個分會和按專業(yè)劃分的組織、聯(lián)絡、宣傳、學術交流、青年、文藝、婦女、經(jīng)濟咨詢、老齡九個工作委員會。1988年,注冊了歐美同學會基金會。
進入90年代,歐美同學會的會務工作重心逐漸由聯(lián)誼和學術探討、咨詢和服務傾斜。1994年后,成立了MBA協(xié)會、商務人士委員會、酒店業(yè)專家委員會、集郵協(xié)會、企業(yè)家聯(lián)誼會等分支機構。到1995年時,北京已有會員七千多人。
1995年9月29日,中央下發(fā)文件,將歐美同學會定位為中央書記處領導的社會團體,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代管,明確其為黨和政府聯(lián)系海內(nèi)外廣大留學人員的群眾團體。
1998年初,歐美同學會與海外17家留學人員組織共同啟動“報國計劃”,實施“科教興國”項目。
歐美同學會是具有光榮傳統(tǒng)的我國留學人員團體,成立100年來,高舉留學報國的愛國主義旗幟,遵循“修學、游藝、敦誼、勵行”的宗旨,堅持“團結立會、民主辦會、依章治會、實干興會”的辦會方針,廣泛團結和凝聚海內(nèi)外留學人員,為國家強盛和民族振興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北京市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