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十一”黃金周舉國出游盛況相比,這個黃金周對不少大齡單身人士并非節(jié)日。有調查顯示:三成以上單身人士選擇過節(jié)不回家,原因是家里逼婚或強制安排相親。
有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中國約有1.8億適齡未婚青年。然而調查發(fā)現(xiàn),盡管相親交友機會正在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開放,相當多數(shù)大齡剩男剩女卻感嘆,找到合適的伴侶,正變得日益艱難。真愛是否真的如此難找?那些困擾剩男剩女通向婚姻之路的深層原因來自社會還是家庭,亦或個人自身?相愛不易,結婚更難的現(xiàn)實命題,亟待破解。
剛剛過去的黃金周,無論旅游人數(shù)還是消費總量均超過了春運水平,而與此同時,婚戀網(wǎng)站世紀佳緣一項調查顯示:三成以上單身人士選擇過節(jié)不回家,原因是家里逼婚或是強制安排相親。93%的單身人士的親朋會過問他們的婚戀問題,給他們造成很大困擾。
事實上,在如今這個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如何于蕓蕓眾生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終生伴侶,成為擺在眾多年輕單身者面前的嚴峻問題。
湊合結婚還是寧缺毋濫 ?
張舒(化名)是某事業(yè)單位普通員工,今年30歲。這個難得的中秋國慶假日對他而言很忙碌。他不能回到老家與父母團聚,而要跟五位素不相識的姑娘相親。早在節(jié)前一周他就在不停地聯(lián)系。黃金周期間,他每天趕場一樣,西裝革履去赴相親約會。“幾乎都是匆匆一見,頂多一起吃頓飯,很難找到有感覺的?!碧峒跋嘤H效果,張舒感覺不太理想,不過他表示除了相親,別的活動多以一見鐘情為主,“更不靠譜”,因此很無奈。
張舒十年前上大學,之后靠自己的奮斗在城里獲得了穩(wěn)定的工作和精貴的“戶口”,并有了一套貸款買的小房子。然而工作的順利并不能讓他“釋懷”,終身大事沒有著落令他的壓力非常大。尤其每每回家,來自父母、親朋好友的“關切”更讓他很難承受。最近兩年,迫于壓力,他已通過各種渠道相親上百次,但結果并不理想。他坦言,“實在逼急了,就找個差不多的人湊合結了?!?/p>
像張舒這樣迫于父母和外界壓力愿草草結婚的人不在少數(shù)。世紀佳緣發(fā)布的《2011——2012年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顯示,近7%的未婚人士認為婚姻和愛情完全無關,而已婚人群中,認同這一觀點的比例高達14%。
當然,也有些剩男剩女表示,盡管年齡不小了,也不愿隨便找個人,為結婚而結婚。
高琳(化名)今年31歲。用她的話說,自己是標準大齡“剩女”,在某知名國有銀行工作的她對婚姻并不著急,“關鍵是找到感覺對路的那款男生,否則“寧缺毋濫”。高琳說盡管家人對她到了這個年齡尚未婚嫁非常焦急,但她也不能忍受瞎湊合。
高琳的想法代表了不少人的心聲。調查顯示,真愛日益難覓的感覺正在單身人群中蔓延。以至于一位品學兼優(yōu)的女博士感嘆,找個好老公比考博士難。還有人稱找到合適的另一半比找個好工作難得多。近日一位靠自己打拼贏得富豪身家的小伙子在相親節(jié)目《我們約會吧》中感嘆,即使身家千萬也抵不上有個溫暖的家。
不少單身人士表示真愛難覓的同時,也感嘆周圍“人言可畏”。中國社科院青少所對某市大齡未婚青年的一項調查顯示,83.11%的人認為別人的“指指點點”、“冷言冷語”和“另眼相看”是他們最苦惱的問題之一。
真愛難覓還是現(xiàn)實太難 ?
有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中國約有1.8億適齡未婚青年?!氨鄙蠌V深”等城市單身男女數(shù)量均突破百萬。與此相伴隨的是,《非誠勿擾》《我們約會吧》《誰能百里挑一》等大型相親類節(jié)目近兩年風靡電視熒屏和視頻網(wǎng)站,世紀佳緣、中國婚姻網(wǎng)、百合網(wǎng)、珍愛網(wǎng)等婚戀社交網(wǎng)站注冊人數(shù)正以千萬人次注冊量飆升。然而調查顯示,盡管相親交友機會正在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開放,相當多數(shù)大齡剩男剩女卻認為,找到合適的伴侶,正在變得日益艱難。
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工作節(jié)奏不斷加快,給都市白領和工薪階層的工作生活帶來的壓力日益加重。不少人抱怨每天屬于個人的時間太少,沒時間休息、娛樂、旅游,甚至沒時間約會。人與人的交流越來越流于表面,快餐文化充斥著年輕人的工作、生活乃至交際。功利導向的成功標準讓上班族們更多聚焦于如何快捷有效地實現(xiàn)目標,就像在職場中尋找快速獲得晉升的機會和技巧一樣,他們希望像博取上司和同事青睞那樣能迅速獲得“真愛”。以往那些細水長流的交往與按部就班的戀愛已不被多數(shù)人看好。
調查發(fā)現(xiàn),簡單直接有效成為更多年輕人在尋覓愛情和進入婚姻時崇尚的原則。所謂愛就要大聲說出來,愛就應讓他或她知道,讓周圍人甚至全世界都知道。那種深思熟慮或長久積蓄之后的真情流露已被“機不可失,抓緊表白”的思想主導。
從各地火爆的相親節(jié)目到名目繁多的集體聯(lián)誼活動,為愛表白無疑成為重要環(huán)節(jié)甚至奪人眼球的“噱頭”。昔日父輩們對愛情的神圣恭敬似乎正在被勇敢追求,大膽表白,即使失敗也不后悔的理念替代。一見鐘情幾率似乎正在增加,大齡男女閃婚情況也屢見不鮮。
從認識到領證(結婚證)最短時間紀錄不斷刷新。筆者了解到的最短時間是男女雙方從認識到結婚不到一個月。這樣的愛情能否長久,婚姻能否持久?調查中,不少五六十歲的人表示懷疑。他們很多人正是如今剩男剩女的家長。盡管對兒女老大不小卻至今單身憂心忡忡,心急如焚,但對這種一見鐘情,迅速談婚論嫁,他們仍難理解認同。
與此同時,閃離現(xiàn)象開始凸顯。真愛難覓與“剩斗士”遍地的另一面是,閃婚閃離問題嚴重。年輕人中新婚夫婦離婚率正在全面上升。近日發(fā)布的《新世紀中國青年發(fā)展報告》顯示,22歲至35歲人群已成離婚主力軍。從2006年到2009年,15歲至35歲青年離婚率逐年上升,2009年達至8.168‰。2009年,青年人口離婚率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出現(xiàn)上升,34歲達至頂峰,每1000人中就有20人離婚。
專家指出,閃婚閃離給家庭造成的深遠負面影響,難以估量,一旦破壞,甚難恢復。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調查顯示,不少大齡女士認為,“缺少認識異性的途徑”、“消極等待”、“愛情理想主義”是被“剩下”的主要原因;而在男性眼中,這些女士卻是“眼光過高”、“完美主義”的女性。從這個角度講,單身男女在追求婚姻愛情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個人溝通障礙。有專業(yè)機構通過對已婚人群測試,總結出導致單身的“七宗罪”:即不了解異性、不主動、過于自我、優(yōu)柔寡斷、不擅表達、愛迷茫、目標不明確等。
專家表示,個人積極的心理調適是解決婚戀難題的前提,但這需要輔之以針對性的婚戀教育。而中國目前在這方面存在“短板”。
專家指出,我國多數(shù)夫妻沒有婚前和婚后培訓,缺乏現(xiàn)代婚姻家庭觀念和技能的指導,不少人很難勝任各自角色。
對此,專家建議進行婚前社會救助,并提出“新門當戶對”論。即并非指門第、金錢,而是文化層次,包括相似的家庭文化背景和相當?shù)氖芙逃潭?,這是婚后交流的基礎。其次是價值觀的認同。再次是夫妻角色觀念的認同。男主外女主內或男主內女主外,只要雙方都認可這樣的角色分配,婚姻幸福指數(shù)就會高。最后是性格的互補。
這其中首要的或許還是認清自己。逃避并非良策,單身男女需直面自我,問一問自己究竟要什么。與父母要進行成熟有效的溝通,讓家長親朋真正了解自己的婚戀觀。
專家認為,單身男女不僅要認清自己的優(yōu)劣,更要明白自己不要什么,要學會拒絕,這樣可大大避免相親交友的盲目性,節(jié)省彼此的時間精力。戀愛中,要將感性與理性適度結合,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另一半。
多數(shù)業(yè)內專家認為,面對現(xiàn)實的殘酷,外界的誘惑,快餐文化盛行,功利主義價值導向日漸主流,單身男女切莫好高騖遠,過于苛求。如何回歸內心的本真,以真愛為基礎,兼顧外在,找到真正適合的伴侶,才是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