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介紹硬件仿真平臺技術的原理和架構,及其在集成電路測試中的作用。
【關鍵詞】仿真平臺;集成電路;系統
1.硬件仿真平臺原理
進入21世紀,隨著半導體工藝技術的發(fā)展,片上系統(System-on-Chip,SoC)已成為集成電路的主要形式。SoC是指將模擬集成電路、數字集成電路以及兩者的混合信號電路在單一硅單晶片上集成起來,并嵌入IP核、DSP、CPU、存儲器等器件單元,構成一個能執(zhí)行特定功能的電路系統。SoC是基于ASIC技術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集成電路形式,但與一般的ASIC不同,SoC不再是功能單一的集成電路,而是成為功能作用多樣性完備的的系統芯片?,F代的半導體工藝技術,能將單個計算機系統全部功能集成在SoC單個芯片上,去執(zhí)行特定目的和用途的系統功能,因此,如何利用SoC去實現特定用途的系統功能,是學術界和工業(yè)界一個研究的熱點。
SoC使用復雜的設計架構實現了完整的嵌入式系統功能。從圖1中可以看出:
(1)SoC一般以總線為基本架構;
(2)SoC通常以MPU/MCU/DSP為內部處理核心;
(3)SoC的軟件部分一般儲存于非揮發(fā)存儲器中;
(4)SoC是數/模混合信號集成電路系統;
(5)SoC采用軟件和硬件協同設計方式。
SoC具備一定的硬件功能,并且與軟件協同開發(fā),正在成為嵌入式系統設計的主流技術。它擁有功耗低、體積小、集成度高、設計周期短等優(yōu)點,在電子行業(y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它的出現改變了傳統電子系統的開發(fā)流程和方法,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SoC采用軟硬件協同設計方法,它兼顧自頂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結合的設計思路。其具體流程如圖2所示:
它首先完成系統需求描述,將其細化為系統行為描述和結構描述,通過相關的仿真驗證后,進行軟硬件結構的劃分,把各功能模塊分配,確定其通過軟件部分或硬件部分來實現,再對各個功能模塊加以細化、綜合、模擬,直至生成虛擬系統原型。在整個細化模擬過程中,應多次進行軟硬件的協同仿真,保證及時發(fā)現細化中的錯誤并加以修正。
2.硬件仿真平臺架構
SoC仿真平臺硬件架構必須包含有以下幾部分結構:
(1)USB接口電路單元:負責軟件程序數據交換;
(2)FPGA硬件輸入輸出單元:與外圍待仿真硬件電路連接;
(3)系統控制單元MCU;
(4)數據緩存結構FIFO。
仿真平臺的硬件架構如圖3所示。
仿真平臺架構示意圖中,系統控制與接口部分是整個硬件平臺的主要單元,不僅接收計算機軟件部分發(fā)送出的數據信息,而且要將該信息傳送至待仿真外部SoC,并要將仿真數據結果采集并反饋回計算機軟件程序部分。在仿真過程中,由MCU來控制仿真平臺的運行時序和相關的數據信息、地址信息以及控制信息的分辨,由FPGA保證與外部待測SoC數據通路連接的正確性。
3.硬件仿真平臺實現
我們以8位加法器源代碼和MVP軟件生成的對應硬件源代碼文件作為設計源文件。首先建立待仿真的項目工程,進行基本的參數設置,然后為設計文件編寫testbench作為整個模塊的的頂層文件(如圖4所示),再進行編譯。其次,當編譯通過后,調用提供的VPI.dll進行軟硬件的聯合仿真,以驗證仿真平臺中硬件架構的正確性。
從圖5可以看出,error信號為純軟件仿真和協同硬件平臺比對的結果。假如兩者結果不相等則error為高,表明仿真結果出現錯誤。從返回結果可知error信號一直為低,表明本協同驗證系統設計是正確的。將系統的硬件與軟件全部設計完成后,通過對系統整體的測試,明確了系統可以適應的工作范圍。
參考文獻
[1]湯江遜.SOC軟硬件聯合仿真驗證系統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06
[2]詹瑾瑜.SoC軟/硬件協同設計方法研究[博士學位論文].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05
[3]程照明,蔡德鈞.系統芯片的軟硬件協同設計技術[J].艦船電子工程,2004,24(3):11-15.
[4]王瑞明.SoC軟硬件協同設計方法和技術簡析[J].電子與封裝,2009,9(12):41-45.
[5]Saifhashemi,A.,Pedram,H.Verilog HDL,powered by PLI:a suitable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and modeling asynchronous circuits at all levels of abstraction.2003.
[6]VPI User Guide and Reference.Cadence Design Systems.March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