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別處,迷失
換個工作,換個女友,換個城市,換種人生,用改變帶來的可能性來告解心中的壓抑,卻從未想過,此刻壓抑著你的未必是當下的生活。
我的一位朋友大學的專業(yè)是西班牙語,畢業(yè)后去厄瓜多爾援建鐵路,在那兒工作了兩年決定回國,我問他原因,他說那里的環(huán)境過于艱苦,經(jīng)常睡到一半,發(fā)現(xiàn)被窩里有一只巴掌大的毛茸茸的蜘蛛,出門走一圈,兩米長的鱷魚滿街跑,有時候吃人,有時候被當?shù)厝俗阶叱?。不僅如此,他還遭遇過不下兩次持槍入室搶劫。終于有一天他忍無可忍,覺得再待下去可能總有一天會被鱷魚吃掉或者被無辜槍殺,于是毅然決定回國。
回來后,他找了一份翻譯的工作,薪水在國內(nèi)也還算不錯,但他始終無法適應。在厄瓜多爾的時候,他的工作比較自由,一到假期就買張機票滿世界跑,可現(xiàn)在就連附近的旅游城市他也只能望“城”興嘆,實在忍不住的時候他就在廣州租一輛自行車,漫無目的地滿城跑。這種不適應感遍布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國外每天幻想八大菜系,夢里都是活色生香,但到廣州,依然每天只在一家茶餐廳用餐,不是他吃不起,而是完全沒有了想要吃的欲望。
就這樣,他在國內(nèi)工作不到三個月,就決定重新去國外工作。比起空虛,他寧愿選擇艱苦。
他的這種情況被我笑稱為“在別處癥候群”,在同一個環(huán)境待得越久,越會產(chǎn)生抵觸的情緒和對別處生活的向往。但這種向往,只是你對現(xiàn)實的失望和逃避,即使去到別處,也未必能獲得理想中的生活,你只是像個賭徒般沉溺在那無數(shù)種可能性之中而已。
我們習慣了時刻繃緊弦待命,哪怕是周末也像是在與時間賽跑,兩點約了朋友喝茶所以一點就要出發(fā),因為怕堵,五點必須吃完晚飯否則就趕不上六點半的電影開場。我們也厭倦這種枯燥的三點一線,以為在別處就可以擺脫所有的煩惱。但別忘了,在同樣的城市里,有人下班路上觀察螞蟻搬家都要半小時,也有人甭管在紐約巴黎東京還是公司大廈都一樣,拼命趕時間,仿佛浪費一丁點兒就是罪過。
生活不一定在別處,當我們將全部希望和幻想寄托在一個虛無的新環(huán)境時,可能我們早已忘卻或失去“生活在這里”的能力。其實,不被生活改變,亦不放過絲毫享受生活的機會,也許這才是生活真正的模樣。
微博上有人講現(xiàn)代人個個都有選擇困難癥,在上海向往北京的烤鴨,在北京惦記廣州的早茶,在廣州垂涎重慶的火鍋,在重慶夢到西安的肉夾饃,然而我們在一次次向往和踟躕中,浪費掉的絕不止是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