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成長,低調(diào)
郭敬明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堅韌不拔地去實現(xiàn)它。這絕不是一個沒成長的人能做到的。
2010年,韓寒入圍《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有個同學(xué)看到“一個韓寒抵過百個教授”的說法,不認同,與我討論韓寒的影響力。2010年的韓寒,還沒有后來的“代筆門”和“和平共處論”,我以為,他在中國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quán)。想必《時代》周刊覺得一個在中國有巨大影響力的人物等于擁有巨大的全球影響力了吧。當(dāng)時我覺得從影響力的廣泛度來說,一個韓寒還真抵過百個教授。
這兩三年來,韓寒經(jīng)過“代筆門”和“和平共處論”的爭議對粉絲的沖擊,之前那份整齊劃一的陣勢少見了,越來越多的人客觀地看待韓寒。我從頭到尾關(guān)注過“代筆門”和“和平共處論”,真正讓我覺得韓寒不再可愛的不是“代筆門”而是“和平共處論”。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他的言論自證自己和中國廣大男同胞一樣,在這個不那么文明的兩性世界中,作為男性既得利益后連遮羞布也扯掉了,難逃中國男人的劣根性。
從那時起,韓寒在我心中和郭敬明沒有太大區(qū)別。其實這樣說對郭敬明不太公平,郭敬明一直謹言慎行,從未有過傷害大眾情感的言論。大部分80后或多或少看過郭敬明和韓寒的書吧,我也是。迷戀倒也算不上,我們從中學(xué)到大學(xué),從大學(xué)到畢業(yè),眼看著郭敬明一直停在原地,而韓寒就像我們自己,不斷變化成長,自然覺得后者親切些,那幾年看到他的博文被刪也多少付出一點情緒上的同仇敵愾,以表支持。對郭敬明則不同,在過了“左手倒影右手年華”的年紀,又沒有能力追隨他的物質(zhì)追求,我越來越不好意思跟人說曾喜歡過郭敬明。我們都老去了,他還在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真讓人不好意思。
韓寒“倒下去”后,我重新關(guān)注起郭敬明。他很成功,某種程度上說,他比韓寒成功,接觸過他的人都說他厲害。他號稱出版界的印鈔機,捧紅好幾個青春作家,是個成功的出版商。我最驚訝的還是很多接觸過他的人對他的評價,有個記者說,郭敬明當(dāng)作協(xié)主席都不意外,因為他在為人處事上左右逢源,前輩們喜歡他,他不成功都難。最鮮明的例證就是,這么多年韓寒不遺余力地對他進行冷嘲熱諷,他始終沒有做出跌份的反應(yīng),連“代筆門”他也沒有落井下石。那次“萌日韓”的神回復(fù),也充分說明,郭敬明絕不是個省油的燈,他有種罕見的克制,分寸拿捏十分了得。
前天看到一個媒體人吹捧《小時代》,可以用謳歌來形容,他謳歌郭敬明對物欲的謳歌,怎么看怎么別扭。就像楊冪說郭敬明是名牌的奴隸一樣,郭敬明構(gòu)建的世界就是通過對物欲橫流的謳歌來吸引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我對郭敬明的物欲至上的價值觀不敢茍同,但對他踐行自己價值觀的理想布局卻很驚訝,甚至是佩服。他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堅韌不拔地去實現(xiàn)它。這絕不是一個沒成長的人能做到的,當(dāng)初也看他的書的我們?nèi)缃駥λ廊粵]成長的青春小說嗤之以鼻。殊不知,這是一個聰明的人假裝沒成長。沒有人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年輕,他的作品和他熱捧的作家,只要假裝沒成長,就能與那些真的還沒成長的年輕人共鳴。
韓寒一直在明處努力成長,而郭敬明卻是在暗處努力成長,并在明處假裝沒成長。聰明的人假裝沒成長,明著努力的人他的成長有了爭議后,我們回頭一看,那個暗著努力的人原來不是個簡單的人,頓時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