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實施、教學資源和考核評價五個方面說明了如何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進行說課設計,并通過“word表格制作”這一教學任務演示了課堂教學的執(zhí)行過程,為教師的備課和實施具體教學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說課設計;課程教學;教研改革
說課是一種教學和教研改革手段,在備課基礎上,規(guī)定時間內,面對同行或者專家領導,針對某一課題,采取講述為主的形式,系統(tǒng)地對教材和學生進行分析,并且表明自己的教學理念及教學依據(jù)等,之后由專家評委審議,達到促進交流,共同提高為目的地一種教研活動。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高職高專院校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程。下面我將針對我院實際情況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實施、教學資源、考核評價等五個方面來對本課程的說課設計進行說明。
一、課程設置
1.課程性質與課程定位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計算機和網(wǎng)絡的應用已滲透到各行各業(yè),只有認識和掌握它們,才能適應信息社會的發(fā)展步伐?!队嬎銠C應用基礎》是引領人們學習掌握計算機專業(yè)知識的入門課程,這也決定了在高職高專院校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它為后續(xù)所有涉及計算機相關操作課程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學對象為全院一年級學生,通過該課程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計算機專業(yè)知識和操作技能,并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
2.課程目標
(1)知識目標: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辦公軟件office的應用,計算機網(wǎng)絡基礎知識和Internet的使用。
(2)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綜合信息處理能力,培養(yǎng)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進行知識遷移后形成實際應用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習小組合作、團隊協(xié)作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3.課程改革
(1)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建議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案例分析法、項目驅動法、分組討論法、開放式教學等方法來提高教學效果。
(2)逐步采用計算機應用能力測試系統(tǒng)進行考核,由系統(tǒng)自動閱卷,實現(xiàn)無紙化考核方式。
二、教學內容
結合職業(yè)資格認證和國家職業(yè)標準要求,我們總結了現(xiàn)代職業(yè)人所必需具備的7項計算機基本技能,如表1所示。
根據(jù)這7項基本技能精心設計了7個教學模塊和對應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如表2所示。
三、教學實施
1.教法闡述:本課程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法、提問法、任務驅動法、演示講解法、自主學習法、多元評價法。所采用的教學手段主要是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利用廣播教學系統(tǒng)等教學手段,讓老師邊講邊演示,學生邊學邊訓練,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果。
2.教學過程:課堂上采用“案例四步曲”組織教學,將“教、學、做、評”融為一體。第1步,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第2步,任務驅動,自主探究,第3步,落實任務,拓展提高,第4步,鼓勵表揚,多元評價。
接下來,以word表格制作為例,來演示課堂教學的具體執(zhí)行過程:第1步,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展示案例,給出兩種形式的“學生基本情況登記表”,一種是表格形式的,另一種是純文本形式的,并設問這兩種形式哪一種更直觀更清楚,從而導出本堂課的課題。該教學環(huán)節(jié)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包括:案例法和提問法。課堂時間為5分鐘。第2步,以制作這張表格為案例來介紹表格的制作方法,經(jīng)過分析,將制作表格的過程細化為3個任務,進入到任務驅動環(huán)節(jié),并引導學生通過小組探究、團隊合作的方式來完成這三個學習任務,小組在探究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這個時候教師再進行演示講解,該方法很容易突破了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包括:案例法、任務驅動法、自主學習法和演示講解法。課堂時間為20分鐘。第3步,當所有小組都沒有疑難之后,再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來完成本堂課的基本任務制作這張學生基本情況登記表,并進一步對任務進行拓展,設計幾個選做表格,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水平任選其一來制作,并鼓勵學生在樣表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創(chuàng)新。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所涉及的教學方法包括:案例法和自主學習法。課堂時間為15分鐘,第4步,在點評中注重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比如對于操作認真規(guī)范的學生給予鼓勵性評價,對于操作技能熟練的學生給予贊賞性的評價,對于作業(yè)出色的學生給予獎勵性的評價,該教學環(huán)節(jié)所涉及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多元評價法,課堂時間5分鐘。
四、教學資源
1.網(wǎng)絡教學資源:通過建立QQ群、班級郵箱等方式,來增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強化對計算機知識的認識。
2.網(wǎng)絡教學環(huán)境:實訓課在實訓機房完成,學生每人一臺計算機,并且通過局域網(wǎng)與教師機連接,教學時通過多媒體廣播教學軟件,進行師生交互。
3.教材開發(fā)與選用:通過教研室教師集體研討的方式撰寫并出版了本課程教材和配套的實訓指導,該教材和實訓指導本學期已正式投入到學院的課堂教學當中。
五、考核評價
1.考核目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習成果進行檢驗,注重對操作技能和綜合應用能力的考核;
2.考核方式:本課程總評成績=70%筆試成績+30%平時成績;
3.教學效果評價:在針對學院三年制大專班學生進行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測試過關率達90%以上,得到全院師生的一致認可。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的新生事物,是日常進行教學交流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通過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說課教學分析與設計,使得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更為明確,教學方法更為具體,教學過程更為清晰,為教師備好上好該課程提供了必要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張芬.說課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J].科教創(chuàng)新, 2011(04).
[2]趙海燕.說課是提高教師素質的催化劑[J].醫(yī)學信息, 2011(08).
[3]李平,周安輝.教學設計說課方法探析——以高職《統(tǒng)計學基礎》課程教學為例[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3(05).
作者簡介:符湘萍(1978—),女,土家族,碩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