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環(huán)介導等溫擴增技術(PMA-LAMP)對克氏螯蝦(Cambarus Clarkii)樣品中沙門氏菌進行快速檢測,旨在建立一種快速簡便、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的檢驗方法。分別采用PMA-LAMP、PCR檢測方法對沙門氏菌進行檢測。結果表明,PMA-LAMP法檢測限為2×10 CFU/mL,PCR法和GB/T 4789.4-2008檢測限為2×103 CFU/mL。采集湖北省省內60份市售的克氏螯蝦樣品,分別采用PMA-LAMP檢測方法、PCR檢測方法及國家標準方法(GB/T 4789.4-2008)對樣品進行檢測,PMA-LAMP 方法檢出6例沙門氏菌,陽性率為10%;PCR檢測方法檢出4例沙門氏菌,陽性率為6.7%;國家標準方法檢出4例沙門氏菌,陽性率為6.7%。
關鍵詞:PMA-LAMP法;沙門氏菌(Salmonella);克氏螯蝦(Cambarus Clarkii)
中圖分類號:TS2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23-5854-04
湖北省是小龍蝦(克氏螯蝦,Cambarus clarkii)養(yǎng)殖大省,小龍蝦養(yǎng)殖業(y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引發(fā)了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安全問題。2010年7月份以來,南京陸續(xù)收治因食用克氏螯蝦而入院的病人,經檢查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綜合征(哈夫?。?。螯蝦體內的藥物殘留、重金屬及攜帶的病原微生物都可能成為哈夫病的致病因素??耸向r養(yǎng)殖主要分布于低湖田、水稻田、池塘、溝渠等地區(qū),受生長環(huán)境的影響,克氏螯蝦體內可能寄生多種病原微生物,在養(yǎng)殖、運輸、銷售等諸多環(huán)節(jié)均有可能產生安全隱患,但是這些過程食品安全隱患很難被發(fā)現(xiàn),只有進入餐飲環(huán)節(jié)后,安全問題才得以突顯。因此在小龍蝦養(yǎng)殖業(yè)中建立快速監(jiān)測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及制定標準化的養(yǎng)殖體系迫在眉睫。
沙門氏菌(salmonella)是最常見的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可引起人畜胃腸炎、傷寒和副傷寒等癥[1,2]。人畜感染后可呈無癥帶菌狀態(tài),也可表現(xiàn)為有臨床癥狀的致死疾,它可加重病態(tài)或死亡率,或者降低動物的繁殖生產力。傳統(tǒng)的沙門氏菌檢測方法,由于其檢測周期長、程序復雜等缺點已不能滿足現(xiàn)代檢測要求,因此研究沙門氏菌快速、有效的檢測方法顯得尤其重要[3-5]。常規(guī)檢測采用傳統(tǒng)培養(yǎng)方法,致病菌需要獨立的檢測方法單獨進行檢測,工作量大,檢測周期長,且受到檢測人員的專業(yè)、經驗等多種因素限制,容易出現(xiàn)誤判[6,7]。隨著分子生物學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檢測中的逐步應用,致病菌的檢測效率也逐步提升。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技術不斷應用于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檢測。但PCR技術在現(xiàn)場快速檢測適用性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環(huán)介導等溫擴增技術(PMA-LAMP)由Nagamine等[8]于2000年建立,該技術通過針對靶基因的6個區(qū)域而設計4種特異引物,利用具有鏈置換活性的Bst DNA聚合酶,在恒溫條件下(60~65 ℃)高效擴增目標DNA。該方法具有檢測快速、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操作簡便、適用于現(xiàn)場檢測。與PCR反應相比,PMA-LAMP反應最明顯的優(yōu)勢是不需要高精密的儀器設備,同時檢測靈敏度和特異性又能滿足快速鑒定病原微生物的需要[6]。
1 材料與方法
1.1 標準菌株
鼠傷寒沙門氏菌ATCC14028、大腸埃希氏菌ATCC25922、福氏志賀菌CMCC6120513、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26003、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CMCC(B)54002-5、創(chuàng)傷弧菌ATCC27562均購自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
1.2 試劑及培養(yǎng)基
食品中沙門氏菌PMA-LAMP快速檢測試劑盒(湖北泰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疊氮溴化丙錠(Biotium公司);DNA Marker、Taq酶購于北京天根生物有限公司;二甲亞砜(Sigma公司);緩沖蛋白胨水、亞硒酸鹽胱氨酸增菌液、四硫磺酸鹽煌綠增菌液、亞硫酸鉍瓊脂、HE瓊脂、三糖鐵瓊脂、營養(yǎng)肉湯和營養(yǎng)瓊脂均購自北京陸橋技術有限公司。
1.3 儀器
電熱恒溫水浴鍋(金壇新航儀器有限公司);S1000型PCR擴增儀、Gel Doc EQ凝膠成像系統(tǒng)(Bio-Rad公司);高速離心機(Sigma公司);電泳儀(北京六一廠);全自動高壓滅菌鍋(日本三洋公司)。
1.4 樣品的制備和選擇性增菌
依據(jù) GB/T4789.4-2008《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沙門氏菌檢驗》方法進行樣品制備和選擇性增菌。
1.4.1 國家標準方法 依據(jù)GB/T 4789.4-2008《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沙門氏菌檢驗》進行菌株的分離和生化鑒定試驗。
1.4.2 PCR檢測方法 根據(jù)GenBank公布的沙門氏菌invA基因序列,應用Primer 5設計特異性引物。上游引物為GTGAAATTATCGCCACGTTCGGG
CAA;下游引物為TCATCGCACCGTCAAAGGAACC。
20 μL的擴增體系包括:2 μL反應液,1 μL DNA模板,上下游引物各1 μL (0.2 μmol/L),2 μL dNTP mixture,1 μL Taq酶,1 μL 25 mmol/L MgSO4,11 μL去離子水。PCR 反應體系:94 ℃預變性5 min,30個循環(huán),每個循環(huán)94 ℃(30 s)、56 ℃(30 s)、72 ℃(30 s), 72 ℃(10 min)。擴增產物在2 %瓊脂糖凝膠上100 V電泳分離60 min,加樣量為5 μL/上樣孔。
1.4.3 疊氮溴化丙錠處理 用20%二甲基亞砜配制40 mmol/L的PMA溶液,-20 ℃避光保存。將PMA(40 mmol/L)依次加入裝有0.5 mL沙門氏菌活菌菌懸液離心管中,充分混勻后,將離心管于暗室中放置15 min。然后將離心管開蓋放置冰上,距鹵鎢燈(500 W)約15 cm,曝光時間為5 min。
1.4.4 沙門氏菌DNA模板制備 將過夜培養(yǎng)的沙門氏菌菌懸液(2×109 CFU/mL)置于離心管中,依次稀釋為2×109、2×108、2×107、2×106、2×105、2×104、2×103、2×102、2×10 CFU/mL的菌懸液,經過疊氮溴化丙錠處理后,在100 ℃沸水中煮沸5 min,8 000 r/min離心2 min,取上清液作為DNA模板備用。
1.4.5 PMA-LAMP檢測方法 根據(jù)GenBank公布的沙門氏菌invA基因序列,應用Primer Explorer 4設計特異引物。引物序列如表1所示,引物由上海生工合成。PMA-LAMP反應體系(25 μL)如下:依次加入10×Thermopol反應緩沖液2.5 μL,Bst聚合酶1 μL,引物,dNTP,模板和去離子水。引物FIP和BIP終濃度為1.8 μmol/L;引物F3和B3終濃度為0.2 μmol/L;引物LF和LB終濃度為1.0 μmol/L。在62 ℃水浴中反應60 min,在85℃水浴中溫浴5 min使酶失活。擴增產物在2%瓊脂糖凝膠上120 V電泳分離60 min,加樣量為5 μL/上樣孔。
1.5 PMA-LAMP檢測方法的特異性
分別將4株沙門氏菌和其他5株非沙門氏菌(依次為大腸埃希氏菌ATCC25922、福氏志賀菌CMCC6120513、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26003、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CMCC(B)54002-5、創(chuàng)傷弧菌ATCC27562)接種到增菌培養(yǎng)基上,于(36±1) ℃,300 r/min 搖床培養(yǎng)16 h,離心后將菌體依次用無菌生理鹽水稀釋至2×104 CFU/mL菌懸液,按照“1.4.5”的方法進行檢測。
1.6 人工污染食品中沙門氏菌檢測
1.6.1 不同濃度菌液的制備 挑取沙門氏菌標準菌株ATCC14028至營養(yǎng)肉湯中增菌,于(36±1) ℃,300 r/min 搖床培養(yǎng)16~18 h,用生理鹽水制成菌懸液,依次再用無菌生理鹽水10倍梯度稀釋至2×107、2×106、2×105、2×104 CFU/mL。
1.6.2 人工污染樣的制備 將檢測無沙門氏菌污染的克氏螯蝦樣品按GB/T 4789.4-2008方法制成1∶10 稀釋液。吸取制備好的 2×106、2×105、2×104、2×103 CFU/mL菌懸液依次加入每組1∶10 稀釋液中,混勻,菌懸液濃度依次為2×105、2×104、2×103、2×102 CFU/mL,于(36±1)℃培養(yǎng)12~16 h后分別按照國家標準方法、PCR檢測方法及PMA-LAMP檢測方法進行檢測。
2 結果與分析
2.1 沙門氏菌PCR和PMA-LAMP檢測方法檢測結果
將鼠傷寒沙門氏菌ATCC14028按照2×109、2×108、2×107、2×106、2×105、2×104、2×103、2×102、2×10 CFU/mL依次稀釋,通過煮沸法提取鼠傷寒沙門氏菌ATCC14028 DNA,將其用于PMA-LAMP反應和PCR反應,當反應體系中存在鼠傷寒沙門氏菌ATCC14028 DNA時,PMA-LAMP檢測方法擴增反應會產生大量的、大小不等的DNA重復序列,凝膠上呈現(xiàn)典型的梯型電泳條帶。檢測結果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PCR檢測鼠傷寒沙門氏菌ATCC14028的檢出限為2×103 CFU/mL,而PMA-LAMP檢測鼠傷寒沙門氏菌ATCC14028的檢出限為2×10 CFU/mL。
2.2 PMA-LAMP檢測方法的特異性
4株沙門氏菌均呈陽性反應,其他5株非沙門氏菌(為大腸埃希氏菌ATCC25922、福氏志賀菌CMCC6120513、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26003、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CMCC(B)54002-5、創(chuàng)傷弧菌ATCC27562均為陰性(圖2)。由圖2可知,按照方法“1.4.3”的擴增體系,62 ℃溫育45 min,4株沙門氏菌在凝膠上呈現(xiàn)典型的梯型電泳條帶,5株非沙門氏菌均為陰性,去離子水作為陰性對照,通過瓊脂糖凝膠電泳無擴增條帶。
2.3 人工污染克氏螯蝦樣品中沙門氏菌檢測結果
將檢測無沙門氏菌污染的克氏螯蝦樣品按GB/T 4789.4-2008方法制備樣品,菌懸液濃度依次為2×105、2×104、2×103、2×102 CFU/mL,于(36±1)℃培養(yǎng)18~24 h后分別按照國家標準方法、PCR檢測方法及PMA-LAMP檢測方法進行檢測(表2)。由表2可知,國家標準方法與PMA-LAMP檢測方法的檢測結果一致。PCR檢測方法的最低檢出限高于國家標準方法和PMA-LAMP檢測方法。
2.4 克氏螯蝦樣品的檢測結果
采集60份市售的克氏螯蝦樣品,PMA-LAMP 檢測方法檢出6例沙門氏菌,陽性率為10%;PCR檢測方法檢出4例沙門氏菌,陽性率為6.7%;國家標準方法檢出4例沙門氏菌,陽性率為6.7%。PMA-LAMP檢測方法與國家標準方法的陽性率差異不顯著性,并且比國家標準方法的檢出限低。
3 結論
湖北省是水產養(yǎng)殖大省,近年來湖北省大力發(fā)展克氏螯蝦養(yǎng)殖,其年平均產值達20億元以上??耸向r養(yǎng)殖主要集中在水稻田、池塘、溝渠等地,受養(yǎng)殖環(huán)境的影響,克氏螯蝦體內可能會寄生多種病原微生物,由此容易引發(f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問題。因此在養(yǎng)殖環(huán)節(jié)建立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監(jiān)測體系,對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做到早檢測早預防。目前LAMP技術已被應用于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檢測,與傳統(tǒng)的快速檢測方法相比較,PMA-LAMP檢測方法具有檢測快速、操作簡便、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成本較低、不需要精密儀器的優(yōu)點,特別適合現(xiàn)場快速檢測的需求。本研究建立了快速檢測克氏螯蝦沙門氏菌PMA-LAMP檢測技術,應用PMA-LAMP檢測方法檢測克氏螯蝦樣品中沙門氏菌,與國家標準檢測方法比對,兩種方法檢測結果相同,可為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提供一種新的思路,PMA-LAMP檢測方法具有快速、靈敏度高、操作簡便等優(yōu)點,并能檢測鑒定沙門氏菌病原活細胞[6,9]。
參考文獻:
[1] JACOBSEN C S, HOLBEN W E. Quantification of mRNA in Salmonella spp. seeded soil and chicken manure using magnetic capture hybridization RT-PCR[J].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2007,69(2):315-321.
[2] KANEKO H, KAWANA T, FUKUSHIMA E, et, al. Tolerance of 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o a culture medium and biological substances[J]. Journal of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Methods,2007,70(3):499-501.
[3] LI X, ZHANG S, ZHANG H, ZHANG L, et al. A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method targets the phoP gene for the detection of Salmonella in food sampl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9,133(3):252-258.
[4] MALORNY B, BUNGE C, HELMUTH R. A real-time PCR for the detection of Salmonella Enteritidis in poultry meat and consumption eggs[J].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2007, 70(2):245-251.
[5] NOVINSCAK A, SURETTE C, FILION M. Quantification of Salmonella spp. in composted biosolids using a TaqMan qPCR assay[J].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2007,70(1):119-126.
[6] 魯玉俠,郭祀遠,石 磊,等. PMA-LAMP方法快速檢測死/活的食源性沙門氏菌[J].食品科學,2009,30(22):324-327.
[7] SAROJ S D, SHASHIDHAR R, KARANI. Rapid, sensitive and validate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Salmonella in food by an enrichment broth culture-nested PCR combination assay[J].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obes,2008,22(3):201-206.
[8] NAGAMINE K, HASE T, NOTOMI T. Accelerated reaction by 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using loop primers[J].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obes,2002,16(3):223-229.
[9] 張 毅,王愛華,王貴春. PMA-LAMP方法快速檢測死/活的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2,40(10):29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