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勒布朗·詹姆斯在今年的季后賽中屢次遭到對手的語言攻擊,因為這個地球上最強壯的男人有時也會被對手輕輕碰倒在地;吉諾比利是曾經的假摔高手,盡管現(xiàn)在上場時間有所下降,但只要對手與他有身體接觸,他依舊還會像彈簧般條件反射倒飛出去;巴蒂爾把他的假摔技能帶到了邁阿密,總決賽第四場他把吉諾比利都騙得沒了轍。季后賽是整個聯(lián)盟最重要的時刻,但斯特恩和他的商業(yè)伙伴們能夠通過網絡、媒體、球迷、廣播等清楚地知道假摔已經失去了控制?!扒騿T們都知道制止假摔的規(guī)定,但很少有人把他當回事。”某知情人這樣說道。
實際上,球員都知道假摔會罰款,但是假摔停止了嗎,消失了嗎?現(xiàn)在,球員們都是本能地在防守。如果這意味要被處罰或者有一點表演的成分的話,那是理所當然的,他們的目的就是贏得比賽。當然,大部分的NBA假摔都是很微妙的。好的假摔者就是藝術家,偽裝的大師。例如,一名運球的球員也許會裝出被搶球的樣子,大喊著“嘿!”然而,實際上根本就還沒接觸;或者是兩名球員去爭一個球,他們只是輕微地接觸了一下,但其中有一名球員卻重重地摔在了地板上。另外,人人都會愛上博取進攻犯規(guī)的吹罰,一名球員運球到籃下,遭遇到一名站住不動的防守球員。這名防守球員會戲劇性的向后飛去,借此希望裁判能夠吹罰,而這種“飛翔”的動作在實際接觸中,或許是沒有的。
假摔這個話題不僅讓大家談論了一些尷尬的事情,它也使大家開始討論及播放相關內容的視頻,內容無非是聯(lián)盟無恥地承擔起了責任,同時又完全沒有能力應對好這件事情。有時候,一個賽季里有那么幾次,一個技術拙劣的假摔球員被鏡頭完美地捕捉到,在那些天里,裁判們就得“演戲”了,這是極其明顯的事情?,F(xiàn)在的NBA,某些最聰明、能力出眾的球員的假摔能力也同樣出色。比如,勒布朗·詹姆斯會在運球突破遭遇阻擋的時候,會把頭劇烈地向后擺;克里斯·保羅會在外線遭遇對手輕輕一碰的情況下就倒地;諾維茨基在搶籃板時,會忽然跳出界,就像是被人從后面推了一把一樣。造就一名出色球員的品質(期望,平衡能力,視覺,厭惡失敗)也會對造就一名假摔球員有幫助,然而那些最好的球員太擅長這些了,以至于在實際的進攻中很難被抓個現(xiàn)行。
最近,達拉斯小牛隊的老板馬克·庫班旗下的一家公司已經出資至少10萬美金資助南衛(wèi)理公會大學,以專門研究目前日益嚴重的球場假摔問題?!斑@是個假摔嗎?讓科學家來告訴你吧?!睅彀嘣谧约旱耐铺厣蠈懙?,“我為會這項研究買單?!睋?jù)悉,這項研究的主要目標就是找到是否有視頻或者其他動作捕捉技術來區(qū)分真正的身體對抗和假摔。但是通過科學就能分辨假摔嗎?要知道這項被稱為藝術的球場技能可不是新興產物,它在NBA的上古時期就已經流傳下來了。
2時間回溯到1976年2月,凱爾特人在主場迎戰(zhàn)休斯敦火箭。比賽中,綠軍的中鋒戴夫·考恩斯從外線突破,休斯敦后衛(wèi)麥克·紐林則擋在了他的前進路線上,隨后鈕林像被狙擊步槍射中了一樣,騰空飛了出去,進攻犯規(guī)??级魉瓜虿门修q解,不過就像現(xiàn)在一樣,裁判不為所動。當考恩斯終于放棄辯解回過頭防守時,他看到了那個膽小鬼鈕林,一手運著球另一只手似乎舉著奧斯卡獎杯一樣,考恩斯怒了,那可是鐵血時代,是男人就要用拳頭解決說話,他直接過去一個抱摔,然后回過頭吼道:“這TM才是犯規(guī)!”
惡意犯規(guī),考恩斯驅逐出場。凱爾特人主教練湯姆·海因索恩與主裁判爭論,于是他也被驅逐出場了。綠軍之魂奧爾巴赫則在更衣室里等著考恩斯,就像漫天飄揚著玫瑰歡迎凱旋的騎士般,安慰他說:“該是我們反擊的時候了!”這是一場道德漸漸淪喪的NBA與假摔的戰(zhàn)斗。80年代有著比爾·蘭比爾,有著丹尼斯·羅德曼,假摔數(shù)不勝數(shù)。隨后90年代以及21世紀那些歐洲人帶來了拗口的名字以及奇怪的胡子,當然還有假摔。再看看現(xiàn)在,聯(lián)盟充斥著莫須有的接觸,揮舞著的手臂以及虛假的大叫。真希望我們能夠回到那個鐵血時代,那時候男人還是男人,那個有著“紅衣主教”、考恩斯、海因索恩以及比爾·拉塞爾的時代。
1954年到1964年期間,弗蘭克·拉姆奇是凱爾特人七奪總冠軍的一大功臣,他在場均24分鐘的時間里可以獲得13.4分和5.5個籃板,與拉塞爾、鮑勃·庫西等巨星一起打過球,他師從奧爾巴赫,同時他也在打球期間寫過關于假摔的文章。1963年12月9號,拉姆奇以及弗蘭克·迪福在美國《體育畫報》寫了篇名為“騙子們的自我修養(yǎng)”的文章,他以球員的角度揭發(fā)了各種球場上的假摔黑暗歷史,里面提到的技巧簡直就可以和“教你空手道”一般。
“想要造犯規(guī)需要能夠有真實能夠打動人的表演,每次我假摔的時候我都知道裁判在哪里。最有用的招數(shù)是四腳朝天屁股朝地,特別是在防守的時候,只要我沒辦法阻止對手,我就摔倒。幸運的是我特別適合假摔,因為我跑步姿勢與其他人不同,膝蓋不動腳后跟動。所以我摔的特別真實特別自然?!崩菲嬖谒奈恼轮刑岬健?/p>
而關于在對方突破時造進攻犯規(guī)時(就像鈕林造考恩斯一樣),拉姆奇同樣深有感觸:“每當我被突破的時候,如果我擋到他的前面,就會是一個阻擋犯規(guī),但我不會這么做,我會腳站在原地,然后盡量把身體移他的面前。如果這時候裁判在我的身后,在他看來就像我在他前面沒有動一樣。隨后,只要他敢碰,我就敢倒,就像他沖撞到我一樣,運氣夠好的話這個本應該吹在我身上的犯規(guī)就會吹給他。在防守有球的人時,當我防守有球球員發(fā)生碰撞之后,我不顧臉面直接倒地,哪怕我原本防的不錯我也倒。記?。旱沟赜肋h不會錯?!?/p>
3不僅是防守,進攻中也經??梢钥考偎碓旆敢?guī),比如說投籃時造的犯規(guī),拉姆奇順便還提了一把多爾夫·謝伊斯?!斑@技巧大概是多爾夫發(fā)明的,因為他顯然做的比其他人都好。這里靠的是裁判的逆反心理,球員在一個很好的位置拿球之后卻故意在投籃前撞一下防守球員,這一切發(fā)生的很快,很隱蔽也很自然,所以一般裁判會吹防守球員犯規(guī)——因為他相信沒有人在有機會投籃的時候特意去制造困難。這一切必須做得非常巧妙,所以才不會讓裁判難堪。我一般很少會找裁判麻煩,如果我必須去與他交談,我也會很友善讓他覺得我在他一邊,在如此激烈的比賽中心急是吃不到熱豆腐的。”
根據(jù)拉姆奇的現(xiàn)身說法,我們模擬了一下造對手進攻犯規(guī)的要點——拿到球后運幾步然后做投籃姿勢,然后突然改變動作用肩膀撞一下防守隊員,但不要沉肩,因為這樣就是明顯的進攻犯規(guī)了,只是稍微碰一下然后馬上往后撤,并出手投籃,這樣裁判會吹一個防守犯規(guī),而且碰撞能幫進攻球員保持平衡投籃。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拉姆奇介紹了如何搶進攻籃板時造對方犯規(guī)(大叫著倒下);搶防守籃板時(假裝被肘擊);籃下投籃時(聽到哨聲時把球隨便往上扔)。
二十幾年后,那個二月的波士頓花園,拉姆奇的前隊友,當時凱爾特人教練湯姆·海因索恩對鈕林以及他的隊友的假摔抱怨道:“每次有人接近他們,他們就倒,我真的對他們無語了。麥克·鈕林和凱爾文·墨菲每時每刻都在倒地,他們應該向球員公會抱怨,因為他們擦了地板但是沒有工資。他們是很好的球員,不應該一碰就倒的,但這就是籃球發(fā)展的趨勢,太糟糕了?!眾W爾巴赫則在70年代末的“紅衣舞會中場秀”里對那些假摔的人大批特批,并最終總結到:“記住,現(xiàn)在的教練——高中也好,大學也好,職業(yè)也好——都在教球員假摔,這不科學!”
然而不管怎樣,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我們從未將五六十年代那支偉大的凱爾特人作為假摔的鼻祖,很簡單,因為他們贏得太多比賽了。他們就做了他們所訓練的:每場比賽,每個角落,每分鐘都拼盡全力。我們一般都覺得假摔是歐洲人的發(fā)明,比如迪瓦茨,他的表演天賦實在高超,就算意大利足球運動員也會自嘆不如。不過除去那些比較新的招數(shù),假摔其實很早以前就有了。曾經在一個東海岸籃球會議上就有討論過關于“運球者”的假摔與被假摔的規(guī)則,要知道那時候只是1928年。
4你猜猜當這些賦予裁判裁決比賽的新規(guī)則實行后多長時間,球員就開始造犯規(guī)了?五分鐘?或許“籃球先生”內特·霍爾曼可以給出答案。他一直為老的凱爾特人效力到1930年,隨后又在1950年作為主教練帶領紐約大學獲得了NIT以及NCAA的雙料冠軍。很少有球員能像霍爾曼一樣適應造犯規(guī)的新規(guī)則,他是大師,特別是在比賽最后一兩分都救命的關鍵時刻。而且,他心理素質沉著面對噓聲照樣能夠命中罰球。
在哈格蒂成為霍爾曼在凱爾特人隊友之前,他們曾經在一場比賽中有過交集。當時機敏的霍爾曼靠假摔給了哈格蒂一個莫須有的犯規(guī),“別再對我做這種事情了!”哈格蒂吼道。然而霍爾曼又干了一回,然后沒過多久他就在場地另一端被打暈在地,施暴者就是哈格蒂。到了1942年,一些西海岸的大學決定嘗試讓裁判不呆在場邊,而是在籃筐后的觀眾臺上吹比賽,他們認為裁判離場地越遠,他們越不容易被球場上的騙子們所欺騙?!拔野l(fā)現(xiàn)有些騙人的技巧無法成功了,所以我就放棄了嘗試?!蹦隙砝諏孽U比·穆雷說。當然,這項舉措沒有達到效果,不過這依然體現(xiàn)出了在很早以前人們就開始嘗試,雖然失敗了,但抵制假摔是聯(lián)盟一直在做的事。
一些NBA歷史上最值得人們尊重的球員其實也喜歡假摔,他們的隊友也是。杰里·斯隆就曾經是一個臭名昭著的假摔者,甚至有一名教練和他的隊員說如果下次斯隆再倒地,就往他臉上踩幾腳。有些人說現(xiàn)在的假摔行為比五六十年代更嚴重,這很荒唐,因為五十年代只有8支球隊,而六十年代也僅有14支球隊,其實假摔并沒有變得更多,只是現(xiàn)在那些高科技慢動作回放讓我們能夠更簡單地發(fā)現(xiàn)假摔。所以我們該怎么辦?其實沒什么,因為這就是競技體育——這就是一次荒謬的冒險,我們一邊假裝中立,一邊卻暗自為自己支持的主隊洗刷冤屈。
步行者的球迷自然會對詹姆斯防守端的假摔大罵出口,然而卻無視斯蒂芬森那些夸張的動作。就算希爾或者希伯特被吹了假摔,步行者球迷也會自我安慰說:“至少不想韋德那么假,你看他竟然直接摔到場外去了?!笨倹Q賽第五場,巴蒂爾在防守吉諾比利的三分球時并沒有碰到他,但是吉諾比利卻夸張倒地,全場一片掌聲,沒辦法因為這是馬刺的主場,球迷只會認為這是比諾比利的聰明之處,而不會在乎他是在假摔。假摔之于籃球,就相當于放屁之于人類,這很討厭,很可笑,很丟人,但卻真實地存在著。存在即正義,如果籃球里有些東西從發(fā)明運球就開始有了,或許這更是一種傳統(tǒng)而并非是一項惡名。
現(xiàn)在的罰款處罰并不能防止假摔,看起來這似乎是刻意為之的。這是簡單的成本效益分析,如果一名球員認為假摔造一個進攻犯規(guī)能夠贏得總冠軍或者哪怕一場季后賽,那么罰多少美元才能讓他不那么做?應該不止5000,也不止30000(第四次假摔所罰的錢)。這只是個猜想,斯特恩以及他的團隊明白假摔是一種競爭的體現(xiàn),所以只是制造個假象讓他們看起來在減少假摔,其實完全沒有效果。如果他們真的想要制止假摔,那處罰措施就應該是停賽。想想看,如果你是一個億萬富翁買下球員讓他們上場比賽,那你絕不會想他們上不了場。
當你喜歡的球隊里有人假摔那會讓你感覺很糟糕,但是如果這個人能夠靠假摔贏得總冠軍,那就另當別論了。既然我們不能從根本上杜絕假摔,那么還是好好享受它給我們帶來的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