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使用國際球員最成功的球隊,每當(dāng)馬刺隊闖進總決賽的時候,大家對“World”一詞的理解就格外深刻,年,在馬刺和騎士的比賽中,有八名外籍球員出現(xiàn)在總決賽的賽場上——蒂姆·鄧肯除外,托尼·帕克更是第一次從美國人手中搶走了總決賽MVP。今年總決賽,僅馬刺一隊就有八名外籍球員,分別來自六個不同的國家,加上熱火的喬爾·安東尼——加拿大人,再次刷新了參加總決賽外籍球員的紀錄。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國際球員對NBA總決賽的影響力正在逐步加強,而這是幾代人努力的結(jié)果……
1誰是第一位出現(xiàn)在NBA總決賽上的外籍球員呢?答案是湯姆·梅斯切利。
1967年,作為圣弗朗西斯科勇士隊的一員,俄國人梅斯切利站在了總決賽的舞臺上。這一年的勇士隊實力強勁,不但擁有超級得分手里克·巴里(季后賽中場均砍下34.7分),還擁有超級中鋒內(nèi)特·瑟蒙德,而在前場和他們兩位搭檔的,正是梅斯切利。作為球隊的主力大前鋒,28歲的梅斯切利在季后賽的表現(xiàn)要優(yōu)于常規(guī)賽,盡管他們最終2比4不敵威爾特·張伯倫領(lǐng)軍的76人隊,但俄國人面對名人堂球員比利·坎寧安和強壯的盧克·杰克遜組成的前鋒線,每場仍然能夠貢獻10.8分和7.1個籃板球,其中首場比賽就砍下20分。當(dāng)然,首次參加總決賽的梅斯切利還有些拘謹,有三場比賽六犯離場,包括關(guān)鍵的第四場比賽,那場比賽他只貢獻了2分,遠遠低于平均水準(zhǔn),勇士隊也以14分的劣勢不敵對手。
在梅斯切利之后長達20年的時間里,總決賽中都沒有出現(xiàn)國際球員的身影,直到巴哈馬人米卡爾·湯普森轉(zhuǎn)會到洛杉磯湖人隊。
作為1978年的選秀狀元,湯普森在NBA的表現(xiàn)非常穩(wěn)定,在開拓者隊的前七個賽季,場均貢獻16.7分、8.9個籃板球和3.4次助攻,但由于球隊實力一般,他從未踏足總決賽。1986-87賽季中期,32歲的湯普森從馬刺轉(zhuǎn)投湖人,這是一個成功的決定,巴哈馬人因此得以在職業(yè)生涯的最后五年四次參加總決賽。
此時的湖人隊正處在新老交替階段,中鋒賈巴爾已經(jīng)39歲高齡,首發(fā)大前鋒A.C.格林只有23歲,而2.08米的湯普森不論身高還是技術(shù),都能給球隊的內(nèi)線提供一定的幫助。事實證明,湖人隊的這筆交易是正確的,隨著比賽的深入,湯普森的表現(xiàn)越來越好。在季后賽的前三輪,湯普森每場只有不到20分鐘的出場時間,場均得分只有7.6分,但對凱爾特人隊的總決賽,他卻場均貢獻11.2分、5.2個籃板球和1.2次蓋帽,投籃命中率高達56.1%,給綠軍的內(nèi)線造成了非常大的壓力。巴哈馬人的這個總冠軍,分量十足。
1988年,湯普森再次隨隊打進總決賽,但表現(xiàn)也遠不如上個賽季。在季后賽的前三輪,湯普森場均貢獻10.8分和8.5個籃板球,攻防兩端均有出色發(fā)揮,但面對底特律的“壞孩了”們,33歲的湯普森卻明顯有些力不從心。七場總決賽只有兩場得分上雙,每場只能得到7分,盡管如此,他還是收獲了第二枚總冠軍戒指。
1989年,湯普森連續(xù)第三年參加總決賽,雖然湖人隊被活塞隊橫掃,但巴哈馬人表現(xiàn)尚可,場均貢獻10分。兩年之后,湯普森再次打進總決賽,但36歲的他只在負于公牛隊21分的比賽中得到了一次上場機會,一分未得,而此時湖人隊的主力中鋒,已經(jīng)變成了22歲的弗拉德·迪瓦茨。
在職業(yè)生涯的第二個賽季就被委以重任,年輕的迪瓦茨毫無懼色,在同公牛隊的五場比賽中他場均砍下18.2分、8.8個籃板球和2.4次蓋帽——常規(guī)賽他的場均得分只有11.2分,給邁克爾·喬丹的球隊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在第三場和第四場比賽中,迪瓦茨分別砍下24分和27分,從此身價倍增,也為后來的歐洲球員打開了進軍美國之門。不過遺憾的是,此后14個賽季,雖然迪瓦茨的技術(shù)逐漸成熟,假摔功夫也越發(fā)爐火純青,但卻無法再次進入總決賽,2004年,他重回洛杉磯,意圖東山再起,但此湖人已非彼湖人,36歲的塞黑人只能黯然引退。
不過,迪瓦茨不是第一位參加總決賽的前南斯拉夫人,另一位天才球員彼得洛維奇早他一年便有了總決賽經(jīng)歷。1990年,效力于開拓者隊的彼得洛維奇隨隊參加了總決賽,但剛剛進入聯(lián)盟的他只是一名看客,只有四場比賽獲得了出場機會,總共出場不到30分鐘,不過在球隊獲勝的那場比賽中他5投4中,顯示了良好的手感。作為第一位“外籍巨星”,彼得洛維奇沒有得到更多的機會在總決賽的賽場上證明自己,這個遺憾只能由后人來彌補了。
21994和1995兩年,火箭隊趁喬丹退役之機連續(xù)搶走兩座總冠軍獎杯,奪冠的陣容中就包括兩名國際球員——加入美國國籍并代表美國男籃比賽的奧拉朱旺自然不算,來自委內(nèi)瑞拉的卡爾·赫雷拉和來自克羅地亞的贊·塔巴克。作為球隊的替補大前鋒,赫雷拉在1994年的七場總決賽中場場出場,并且面對紐約強悍的內(nèi)線有三場比賽得分上雙,但接下來的一年,由于在季后賽臨近的時候受傷讓他只打了一場季后賽,而剛剛進入聯(lián)盟便隨隊打進總決賽的塔巴克在和魔術(shù)隊的整個總決賽中一直坐在板凳上。
這兩位球員只是匆匆而過,但在他們之后,每一年的總決賽,都有國際球員的身影出現(xiàn)。
在第二個三連冠的公牛隊隊中,國際球員占了很大的比例,即使不算出生在黎巴嫩的美國人史蒂夫·科爾,還有克羅地亞人托尼·庫科奇、澳大利亞人盧克·朗利和加拿大人比爾·溫寧頓。
作為球隊的首發(fā)中鋒,朗利參加了三年全部18場總決賽,以1996年的表現(xiàn)最為出色,場均貢獻11.7分和1.8次蓋帽,盡管技術(shù)比較粗糙,且移動緩慢,但他2.18米的身高和120公斤的塊頭還是讓他在內(nèi)線拼搶的時候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在三次總決賽經(jīng)歷中,為了能讓羅德曼保存足夠的體力和犯規(guī)次數(shù)在下半場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朗利總是在上半場被派去防守對方的頭號得分手(坎普和卡爾·馬龍)。
當(dāng)時的公牛隊絕對是人盡其才,作為朗利替補的溫寧頓就是一個能安心干好自己本職工作的球員,只有在朗利和羅德曼全都受到犯規(guī)困擾的時候,加拿大人才能得到上場機會,這時候他總會投中一兩個球。1996年總決賽,溫寧頓全部六場比賽都得到了出場機會,而和爵士隊的兩次總決賽大戰(zhàn)中,他只在1998年出場三次——1997年因傷錯過,當(dāng)然,這對于30歲時才加盟公牛隊的加拿大人來說已經(jīng)非常不易了——1998年參加總決賽的時候他已經(jīng)34歲了。
當(dāng)然,在公牛陣中,這兩個大個子無論作用還是人氣,都遠遠不能同庫科奇相比。“歐洲魔術(shù)師”到了美國之后水準(zhǔn)略打折扣,但他仍然是一個能改變比賽的球員。
在大部分情況下,庫科奇都是替補上場,但在比賽的最后三分鐘,他總是場上的五名球員之一。在“公牛王朝”的后三連冠軍中,庫科奇一直是喬丹、皮彭以外的第三號得分手,庫科奇在公牛進攻戰(zhàn)術(shù)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能控球、能傳球、能突破,還有一手精準(zhǔn)的中遠距離投籃,是錯位進攻戰(zhàn)術(shù)發(fā)起的最佳人選。當(dāng)喬丹下場休息的時候,克羅地亞人總是能為球隊持續(xù)提供進攻火力。在庫科奇的三次總決賽之旅中,每一次都有閃光點:1998年他在第五場比賽中首發(fā)出場,43分鐘內(nèi)砍下全隊最高的30分,13投11中,三分球6投4中,在喬丹和皮彭42投11中的情況下,幫助球隊同對手戰(zhàn)斗到了最后一刻;1997年總決賽,雖然沒有一場比賽得分上雙,但卻投中了整個系列賽的最后一球——當(dāng)皮彭飛身搶斷爵士隊傳球的時候,庫科奇及時地出現(xiàn)在前方,并用一次瀟灑地左手扣籃為公牛隊確保了總冠軍;1996年總決賽則是克羅地亞人發(fā)揮最出色的一次,剛剛榮膺賽季最佳第六人的他場場得分上雙,場均貢獻13分、4.8個籃板球和3.5次助攻。
庫科奇這一年表現(xiàn)好除了場邊戴安娜王妃到來的激勵外,還因為對方陣容的那個同樣來自歐洲的對手——施拉姆夫。在諾維茨基之前,身高2.08米、技術(shù)全面、球風(fēng)瀟灑的施拉姆夫是在NBA打球的最好的德國球員。這一年總決賽,施拉姆夫是超音速隊中最穩(wěn)的球員,場均貢獻16.3分和5個籃板球,而與他對位的皮彭場均只有15.7分,投籃命中率34.3%,這是他六次總決賽中表現(xiàn)最差的一次。
1999年參加總決賽的兩支球隊中,尼克斯隊沒有國際球員,而馬刺隊的鄧肯和科爾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外援,但還是有一名外國人得到了這一年的總冠軍戒指。澳大利亞最偉大的球員安德魯·蓋茨的職業(yè)生涯長達20年,但只有兩年在NBA打球,其中就包括縮水賽季,不過由于傷病他沒有在季后賽中出場,而這也是馬刺隊惟一一座不含外籍球員因素的總冠軍獎杯。
32000年之后,NBA進入湖人馬刺雙雄并立的時代。
在湖人隊的三連冠過程中,“OK組合”固然強大,但“紫金王朝”的“角色球員群”更讓人討厭。而加拿大人里克·??怂咕褪瞧渲兄?。和霍利、肖、費舍爾等射手不同,??怂乖诜朗胤矫娴呢暙I更大,作為球隊的三名隊長之一(其余兩人是奧尼爾和科比),他總是能夠給對手制造陷阱,而他那并不迅速的移動也總能搶先一步占據(jù)有利位置,當(dāng)對手集中精力夾擊奧尼爾和科比的時候,加拿大人平時不太靈光的外線投籃卻往往能出奇制勝。2000年總決賽,福克斯還只是萊斯的替補,表現(xiàn)機會不太多,只有第一場比賽得分上雙。2001年和2002年總決賽,??怂咕允装l(fā)小前鋒的身份捧起奧布萊恩杯,其中對76人隊的比賽他首場就砍下了19分,第五場比賽他又貢獻20分、6個籃板球和6次助攻。2004年,34歲的??怂沟谒拇螀⒓涌倹Q賽,此時的他受傷病困擾已經(jīng)淪為替補,只有三場比賽獲得出場,而這三場湖人隊都輸?shù)袅吮荣?,這次總決賽也是加拿大人的告別演出。
當(dāng)時湖人隊的陣中還有一名外援,來自烏克蘭的中鋒梅德維登科。2001年,剛剛進入球隊的烏克蘭人沒有得到在季后賽中上場的機會,一年之后,在同籃網(wǎng)的比賽中他得到了兩次出場機會,1投1中,貢獻2分。2004年總決賽,梅德維登科已經(jīng)成為湖人隊常規(guī)輪換陣容中的球員,出場時間也比較穩(wěn)定,最后一場比賽,由于卡爾·馬龍的受傷他還得以首發(fā)出場,貢獻10分和5個籃板球,創(chuàng)下了職業(yè)生涯紀錄。
而在湖人隊的這四次總決賽對手中,也都有外籍球員的身影——幾乎都是中鋒,也都是沙奎爾·奧尼爾的手下敗將。
第一位被蹂躪的是荷蘭人里克·施密茨,2000總決賽,33歲的他隨步行者隊打進總決賽。此時的荷蘭人已經(jīng)傷病纏身,但憑借扎實的投籃功底,他還是給奧尼爾造成了一些威脅,其中第四場比賽他在22分鐘的時間里14投11中砍下24分;
2001年,奧尼爾的對手換成了該賽季的最佳防守球員穆托姆博。五場比賽,穆大叔竭盡全力,場均出場41.6分鐘,貢獻16.8分、12.2個籃板球和2.2次蓋帽,但他仍然無法阻擋全盛時期的“鯊魚”。2003年,轉(zhuǎn)會籃網(wǎng)隊的穆托姆博第二次參加總決賽,但由于傷病的原因,36歲的他只是替補出場,在“雙塔”面前幾乎沒有值得一提的表現(xiàn)。
在2001年的76人隊陣中,還有一位國際球員——來自加拿大的托德·麥庫洛什。這一年總決賽,作為穆托姆博替補的麥庫洛什出場時間很少,但效率不錯,第二場比賽他出場16分鐘就貢獻了13分和5個籃板球。2002年,先于穆托姆博一步轉(zhuǎn)會籃網(wǎng)的加拿大人作為首發(fā)中鋒站到了奧尼爾面前。這是“鯊魚”三年來遇到的最弱的對手,不過加拿大人也偶有閃光點,他有兩場比賽得分上雙,首場比賽甚至還蓋了奧尼爾一個漂亮的大帽,但這些對于這個4比0的總決賽造成不了任何影響。
2004年總決賽,奧尼爾大戰(zhàn)兩個華萊士是最大的看點,當(dāng)時活塞陣中的兩個外籍中鋒完全被人忽視。相比于進入聯(lián)盟第二年的“水貨榜眼”達科·米利西奇,土耳其人梅米特·奧庫得到的機會算是很多了,他有一場比賽出場18分鐘,還有一場比賽“狂砍”7分。說“狂砍”毫不為過,因為米利西奇在兩次總決賽的六場比賽中,總共只得到了2分。當(dāng)然,不論是對湖人,還是2005年對馬刺,米利西奇在總決賽中的出場時間都被嚴格地控制在3分鐘以內(nèi),讓這位塞爾維亞“天才”毫無用武之地。
2005年總決賽,活塞隊陣中雖然有三位國際球員,但都只是龍?zhí)祝嗣桌髌嬉酝?,阿根廷人德爾菲諾沒能在季后賽中出場,而卡洛斯·阿羅約也只是應(yīng)付垃圾時間而矣。很明顯,在外援的使用上,底特律人遠遠不如他們這一年的對手馬刺隊。
42003、2005、2007三年,馬刺三奪總冠軍,蒂姆·鄧肯確立了自己巨星的地位,吉諾比利和托尼·帕克也憑借出色的表現(xiàn)開啟了外籍球員在總決賽征戰(zhàn)的新篇章。
2003年總決賽,馬刺隊還處于從“雙塔”向“GDP”過渡的階段,鄧肯是毫無爭議的頭號球星,而接下來的兩次總決賽,“G”和“P”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2005年總決賽吉諾比利表現(xiàn)非常好,首場比賽第四節(jié)獨取15分,第二場比賽又得到全場最高的27分,他的每一次得分都會引發(fā)主場球迷“MVP”的喊聲。七場比賽,阿根廷人場均貢獻18.7分、5.9個籃板球、4.0次助攻和1.3次搶斷,投籃命中率高達49.4%,面對當(dāng)年活塞隊銅墻鐵壁般的防守,這樣的數(shù)據(jù)難能可貴。但最終總決賽MVP還是頒給了得分稍高的鄧肯(20.6分),盡管“石佛”這一年總決賽的投籃命中率只有41.9%。2007年總決賽,馬刺隊三箭齊發(fā),吉諾比利在出場時間不足30分鐘的情況下場均有17.8分的貢獻,但MVP還是被表現(xiàn)更搶眼的帕克捧走。
帕克的前兩次總決賽之旅表現(xiàn)不是特別搶眼:2003年,21歲的法國人在對籃網(wǎng)的六場比賽中場均貢獻14分和4.2次助攻,但投籃命中率只有38.6%,第四場比賽全場12投只有1中;對活塞隊的比賽,他的得分雖然沒有變化——13.9分,但命中率卻提高到45.8%,不過罰球和三分球非常差。2007年對于帕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飛躍,面對騎士隊孱弱的防守,他場均砍下24.5分,命中率高達56.8%,第二場比賽獨得30分,從而成為歷史上第一位當(dāng)選總決賽MVP的“純”外籍球員。
2007年的總決賽堪稱外籍球員的節(jié)日,除GDP外,馬刺隊還有阿根廷人法比奧·奧貝托、荷蘭人弗朗西斯科·埃爾森和斯洛文尼亞后衛(wèi)本諾·尤德利,而對手騎士隊也有立陶宛中鋒伊爾戈斯卡斯、大前鋒巴西人安德森·瓦萊喬和塞黑人帕夫洛維奇。
在馬刺隊的這三個奪冠陣容中,還有一人必須提一下,當(dāng)然不是2005年的斯洛文尼亞雞肋中鋒內(nèi)斯特洛維奇——總決賽七場總共只得到2分,而是在2003年混到一枚總冠軍戒指的巴特爾。巴特爾并沒有進入當(dāng)年馬刺隊的季后賽陣容,但他對球隊還是有所幫助的。馬刺隊當(dāng)時最大的對手是湖人隊和奧尼爾,所以他們幾乎所有的防守訓(xùn)練都是針對“大鯊魚”的,而訓(xùn)練中需要一名體形和奧尼爾相似的球員來做“假想敵”,這個人就是巴特爾。充分的訓(xùn)練讓馬刺隊在西部半決賽中以4比2輕松地戰(zhàn)勝了湖人隊,結(jié)束了對手的連冠,巴特爾的戒指并非是不勞而獲。
六年之后,另一位中國球員孫悅也跟隨湖人隊得到了一枚總冠軍戒指,該賽季孫悅只在常規(guī)賽中出場10場,共28分鐘,而巴特爾在2002-03賽季出場12場,共46分鐘,中國球員的付出回報比真是高得驚人啊!當(dāng)然,如果王治郅在2004-05賽季之后沒有離開熱火,就有三名中國球員擁有總冠軍戒指了。
不過說到“混”,中國球員加在一起也不如擁有剛果(金)和比利時雙重國籍的姆本加,作為一名整個職業(yè)生涯都只能消耗垃圾時間和犯規(guī)的球員,姆本加四次隨隊征戰(zhàn)總決賽,并且在2009年和2010年兩獲總冠軍,不過四次總決賽(2008年沒能出場),他的出場總時間加起來也沒有超過15分鐘。
從1967年開始,四十年的時間,盡管參加總決賽的國際球員不在少數(shù),但還沒有一名巨星級人物出現(xiàn),即使托尼·帕克,也只是鄧肯身邊的幫手而矣,直到2006年小牛隊打進總決賽。
5作為NBA歷史上最偉大的外籍球員,諾維茨基在進入聯(lián)盟的第八個年頭終于率領(lǐng)球員打進了總決賽。在總決賽之前,德國人的表現(xiàn)堪稱完美,場均貢獻28.4分和11.9個籃板球。但進入總決賽之后,諾維茨基的發(fā)揮有些失常,尤其是投籃命中率,從之前的49.4%下降到39%。即使如此,他仍然是球隊絕對的領(lǐng)袖,但勝者王侯,在2比0領(lǐng)先的情況下痛失總冠軍之后,德國人成了眾矢之的。2007年被黑八之后,諾維茨基掉到了谷低,他成了“不會在季后賽中打球”和“缺少領(lǐng)袖氣質(zhì)”的代表人物,各種負面的排名中都能找到他的名字,這種現(xiàn)象一直延續(xù)到2011年總決賽。
面對來勢洶洶的熱火三巨頭,德國人要比五年前從容得多,在率領(lǐng)球隊登頂之后,他也達到了職業(yè)生涯的巔峰。這一年總決賽,諾維茨基場均貢獻26分和9.7個籃板球,罰球命中率高達97.8%,這也是外籍球員在總決賽中的最好表現(xiàn)。
當(dāng)然,諾維茨基的身邊從來不缺少國際球員隊友,從2006年的迪奧普,到2011年的佩賈、馬辛米和巴里亞。
在這之后,保羅·加索爾也通過總決賽為自己正名,三屆總決賽,兩奪總冠軍,西班牙人也把軟蛋的頭銜成功扔掉。在湖人2009和2010兩年總決賽的12場比賽中,加索爾場均出場超過42分鐘,貢獻18.6分、10個籃板球和3.1次助攻,成為科比再獲總冠軍的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