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應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采用三維實體模型,詳細分析了混凝土泵車轉臺結構。通過有限元計算結果,得到各因素對應力分布的影響規(guī)律,并對轉臺結構進行優(yōu)化,對轉臺結構設計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轉臺 結構 因素 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TU6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4(c)-0010-04
混凝土泵車轉臺是由高強度鋼板焊接而成的結構件。作為臂架的基座,轉臺上部用臂架連接套與臂架鉸接,下部用高強度螺栓與回轉支承相連。轉臺工作時主要承受臂架載荷,同時可隨臂架一起在水平面內旋轉。因此轉臺不僅結構復雜,而且工況繁多,如果轉臺結構設計不合理,不僅會出現(xiàn)開裂等故障,還會導致與回轉支承連接的螺栓故障。
通過有限元分析,該文對目前主流生產(chǎn)的單立板結構轉臺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找出了影響轉臺結構應力分布的規(guī)律,同時對某車型轉臺進行了改進優(yōu)化以降低重量,滿足企業(yè)生產(chǎn)需要。
1 轉臺結構各因素有限元分析
1.1 有限元計算模型
由于混凝土泵車工作時工況繁多,如果分析所有泵車運行工況,不僅不經(jīng)濟,而且也沒有必要。因此本文只取轉臺工作最惡劣工況,即臂架全部水平展開狀態(tài),考慮臂架振動系數(shù)1.3。根據(jù)力學知識及分析經(jīng)驗,整個分析模型中固定轉塔、回轉支承取簡易模型,臂架載荷用遠程質量載荷代替,螺栓用虛擬螺栓連接。轉臺為焊接件,考慮到焊材與母材力學性能相近且焊透,故焊縫均不特別建模,整個分析采用實體高階單元進行。
1.2 載荷及邊界條件
為了保證結果的可比較性,在所有分析中確定:臂架載荷保證一致,10×14=140t·m;螺栓大小一致,M27螺栓;螺栓預緊力矩一致,1000N·m;轉臺與臂架、回轉支承接口尺寸保持一致;單元網(wǎng)格尺寸保持一致(圖1)。
1.3 分析工況說明
為了深入研究轉臺各因素對結構應力分布的影響,需要較詳細的討論各相關因素。本文分析中保持轉臺各接口尺寸不變,依次改變表1中各參數(shù)。
2 轉臺各工況應力結果
工況一、改變前、后仰角(α)結果分析
由于目前轉臺有偏心與不偏心結構,為了探討偏心結構對轉臺應力的影響,本文首先按表1中各角度進行了分析,得到5種不同角度下轉臺應力及螺栓軸心力最大值,見表2。
轉臺拉、壓應力分布示意圖見下圖3(后同)。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在此5種不同角度中,轉臺后封板焊縫上最大拉應力以垂直(90°)為好(應力分布云圖見圖4),而后仰(大偏心)結構為最差,且隨仰角(偏心量)增大,受力也隨之更惡劣,但螺栓力以前傾結構為最好。為了避免轉臺后封板處開裂,因此在設計時應盡量避免將轉臺設計為此類大偏心結構。本文后續(xù)分析中采用90 °結構進行。
由于整個轉臺是以底板為基座焊接而成的盒狀結構,且回轉支承安裝對轉臺底板也有一定的剛度要求,因此本文工況二探討了底板不同厚度對起結構受力的影響。分析按照表1中5種不同厚度進行,得到各應力最大值見表3。
由分析結果可見:當?shù)装搴穸龋é模┰龃髸r,轉臺各應力整體隨底板厚度的增加呈下降趨勢,即理論上轉臺底板越厚越好。但底板厚度增加,轉臺重量隨之增加,不利于制造成本控制,因此底板厚度可根據(jù)實際需要取一合適值即可,故本文后續(xù)分析中采用30 mm底板結構(應力分布云圖見圖5),此外還可以只對底板部分區(qū)域進行加厚。
工況三、改立板厚度(t1)結果分析
因混凝土泵車臂架通過軸套與轉臺立板鉸接,臂架的傾覆力矩等載荷通過立板傳遞至底板上,因此本工況研究了不同立板厚度下轉臺結構的應力分布。分析按照表1中5種不同厚度進行,得到各應力最大值見表4。
由分析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此結構轉臺立板厚度(t1)的增加,轉臺各應力大體上呈下降趨勢,尤其是油缸座附近的壓應力下降較明顯,但對于改善后封板焊縫上的拉應力效果卻不是很明顯,因此本文后續(xù)分析采用15mm厚立板(應力云圖見圖6)進行。此結果表明:通過增厚立板來改善轉臺拉應力是不可取的,但可在油缸座局部增厚來降低壓應力。
工況四、改后封板厚度(t2)結果分析
目前轉臺后封板主流結構為大圓弧,從左、右兩邊向前延伸以改善轉臺后部拉應力。在此,本文研究了不同板厚情況下轉臺結構的應力分布。分析按照表1中5種不同板厚進行,得到轉臺各最大應力值見表5。
計算發(fā)現(xiàn)當后封板厚度增加時,轉臺拉應力及螺栓軸心力隨之改善,但壓應力有可能反而增大,這是因為后封板厚度增加到一定時,轉臺后部剛性相對增強,前部剛性相對減弱所致。通過對比分析可知:板厚由6 mm增厚到15 mm,增加150%,而拉應力只改善29%,故后封板增加到一定程度即可,否則導致重量、成本增加太多。因此本文后續(xù)分析采用8 mm厚后封板(應力云圖見圖7)進行工況五、改左、右封板高度(h1)結果分析作為轉臺的輔助結構,左、右封板主要用來支撐立板,避免立板側向剛度不足。但有時候如果此類封板布置過高,當臂架收攏后有可能會發(fā)生干涉現(xiàn)象,因此本文研究了不同封板高度下轉臺結構的受力狀態(tài)。分析按照表1中5種不同高度進行,得到轉臺各最大應力值見表6。
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當轉臺左、右封板高度由300 mm增加至500 mm時,轉臺各最大應力、螺栓最大軸心力等等變化很小??梢娹D臺左、右封板結構的主要作用并不是用于改善轉臺的應力,而是用來提高轉臺的剛度。因此本文后續(xù)分析采用350 mm高度左、右封板(應力云圖見圖8)進行工況六、改左、右封板厚度(t3)結果分析由工況5的分析結果可知左、右封板結構主要用于改善轉臺剛度,故出于可靠性考慮一般情況下還是要保留此結構,同時為了減重需要,板厚需要控制的在一定厚度。因此本工況主要探討了一下不同厚度下轉臺應力分布情況。分析按照表1中的5種情況進行,得到轉臺各最大應力值如表7。
對不同厚度下的結果分析可見:隨轉臺左、右封板厚度增加,轉臺結構應力改善非常小,即同工況5結果類似。如此,可以取較薄板結構(如6 mm厚板,應力云圖見圖9)以降低轉臺重量。
4 轉臺分析結果應用
利用前面分析得到的結果,該文就某款具體車型轉臺進行了結構優(yōu)化。具體優(yōu)化參數(shù)見表8,結構圖見圖10。
根據(jù)表8及圖10對該轉臺進行結構優(yōu)化后,兩種方案都可以減重約130 kg左右。更改前、后轉臺應力對比見圖11。
通過應力對比發(fā)現(xiàn)該轉臺減重130 kg以后,轉臺最大拉應力及螺栓力反而均得到改善,油缸座附近壓應力也可以得到改善,說明效果還是非常理想。
5 結語
利用有限元分析手段,對目前主流生產(chǎn)的單立板結構轉臺進行詳細分析,可以節(jié)省實際試驗資源與時間,通過對各相關因素進行研究后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1)改善轉臺受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厚轉臺底板,但需要考慮生產(chǎn)成本。
(2)后封板厚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轉臺應力。
(3)轉臺立板厚度增加,對拉應力改善效果不大。
(4)轉臺左、右封板高度和厚度增加,對轉臺應力改善不大,但可改善剛度。
(5)仰角及后封板厚度對螺栓軸心力影響較大。仰角越小,后封板越厚,則螺栓受力越好。
參考文獻
[1]唐方臺,何玉東.37m混凝土泵車泵送承力結構的有限元分析探討[J].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2003(8).
[2]張艷偉,佟力,孫國正.基于ANSYS的混凝土泵車臂架結構分析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04(4).
[3]江愛林.接觸非線性在轉臺結構分析中的應用[J].三一研究與創(chuàng)新,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