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紹了民用飛機電氣系統(tǒng)性能評審的現(xiàn)況,分析了飛機電氣系統(tǒng)性能評審的特點,引入D-S證據理論,建立了基于D-S證據理論的飛機電氣系統(tǒng)性能評審模型。電氣系統(tǒng)評審模型用基本信任函數(shù)表達根據專家經驗和知識所得出證據的不確定性,然后再利用D-S證據理論合成規(guī)則得出多批證據聯(lián)合作用的結果,提高了評審決策的科學性。
關鍵詞:D-S證據理論 性能評審 電氣系統(tǒng) 證據決策
中圖分類號:V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c)-0082-02
飛機電氣系統(tǒng)是飛機的電源系統(tǒng)和各種用電設備的總稱。電源系統(tǒng)包括飛機發(fā)電系統(tǒng)和飛機輸配電系統(tǒng),前者產生和調節(jié)電能,后者分配和管理電能。飛機上的用電設備包括飛行操縱、航空電機、航空電子、電動機械、生命保障、武器操縱、照明與信號、防冰加溫、飛機火警探測與滅火以及旅客生活服務等系統(tǒng)。飛機電源系統(tǒng)的作用在于保證可靠地向用電設備,尤其是與安全飛行直接有關的用電設備提供符合要求的電能。飛機電氣系統(tǒng)的性能要求比一般地面電氣系統(tǒng)高得多,飛機電氣系統(tǒng)的可靠性、維修性和安全性作為其最重要的屬性,也成為飛機電氣系統(tǒng)性能評審時的重點。然而在具體的性能評審工作中,很多項目和指標難以量化,故一般采取以定性為主的評審。這也就意味著,存在著專家評審意見綜合缺乏定量依據等不足。針對這個問題,該文將Dempster-Shafer(D-S)證據理論引入航空電氣系統(tǒng)性能評審工作中,用基本信任函數(shù)表達專家經驗和知識的不確定性,用D-S合成規(guī)則組合由多個專家得出的多批證據,且建立飛機電氣系統(tǒng)性能評審模型, 并通過算例仿真證明了該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 飛機電氣系統(tǒng)性能評審
飛機電氣系統(tǒng)的性能評審,主要是針對其安全性、維修性和可靠性,評審的目的是使其更符合適航要求,在評審的過程中,如果專家評審的結果有沖突或者是對某一項工作不認可,則需要設計人員提供更改方案,再重新評審,直到專家評審的結果一致?;陲w機電氣系統(tǒng)性能評審的特點,本文引入D-S證據理論合成規(guī)則,建立飛機電氣系統(tǒng)性能評審模型如圖1。
專家評審團中的每個專家獨立的根據其自身的經驗和知識對系統(tǒng)性能進行評審,得出多組數(shù)據;如果多組數(shù)據之間有沖突,即專家評審團意見不一致時,則需要設計給出使被評審項目更完善的更改方案,專家評審團重新評審;如果得出的多組數(shù)據不沖突,決策者利用D-S證據理論合成規(guī)則,得出最終結果,做出決策。
2 證據推理過程
2.1 證據理論
證據理論起源于1967年Dempster提出的由多值映射導出的上概率和下概率,之后Shafer進一步將其完善,建立了命題和集合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把命題的不確定性問題轉化為集合的不確定性問題,滿足比概率論弱的情況,形成了一套關于證據推理的數(shù)學理論[1-2],因此,證據理論也通常稱為D-S證據理論。
證據理論自提出以來,其應用范圍也逐漸擴大,國內外許多學者也在多個領域對其進行了應用和研究[3-8]。證據理論強調根據證據為一個命題賦予真值,為一個命題賦予一個真值本身可以看作是一種決策模型,因此證據理論可以看作是根據證據做出決策的理論。
根據D-S證據理論創(chuàng)始人之一Shafer的觀點,證據處理的數(shù)學模型如下。
(1)首先確定識別框架。只有確定了識別框架,才能把對命題的研究轉化為對集合的研究。
(2)根據證據建立一個信任程度的初始分配,即證據處理人員對證據加以分析,確定出證據對每一個命題本身的支持程度。
(3)通過分析前因后果,計算出對于所有命題的信任程度。
2.2 識別框架
在證據理論中,一般用集合來表示命題。
定義1假設現(xiàn)在有某一需要判決的問題,對于該問題所能認識到的所有可能答案的完備集合用來表示,且中的所有元素都是滿足兩兩互斥的,在任一時刻,問題的答案只能取中的某一元素,且答案可以是數(shù)值變量,也可以是非數(shù)值變量,則稱此互不相容事件的完備集合為識別框架,可表示為
式中:稱為識別框架的一個事件或元素;是元素個數(shù);[9]。
針對該文所要判決的電氣系統(tǒng)性能的問題,可以根據評審模型所建立的評價集,將系統(tǒng)狀態(tài)劃分為5種,即
式中:為系統(tǒng)狀態(tài)集,也即本文所要評審的民機電氣系統(tǒng)性能的辨識框架;θ1為優(yōu);θ2為良好;θ3為中等;θ4為一般;θ5為差。根據人類心理學研究結果,分級太多會超越專家的判斷能力,既增加了判斷的難度,又容易因此而提供虛假數(shù)據,人最多對5~9個級別能進行有效判斷[10],因此,此處取n=5。
2.3 基本信任分配函數(shù)
對于證據建立的信任程度的初始分配用基本信任函數(shù)來表示,其定義如下:
定義2 設為識別框架,基本信任分配函數(shù)是一個從集合2θ到的映射,表示識別框架的任一子集,記作,且滿足
式中:稱為事件的基本信任分配函數(shù),它表示證據對的信任程度。
在實踐中,利用證據理論作決策時,一個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證據從何而來。Shafer曾經指出:在證據理論中,證據指的不是實證據,而是經驗和知識的一部分,是對該問題所作的觀察和研究的結果。這也就是說,在實際的應用中基本信任分配函數(shù)根據檢測所得到的數(shù)據構造而來,或者是人們憑經驗給出的。假設決策者向多位專家進行咨詢,那么就可以根據多批證據在決策框架上得到多個基本信任分配。EMS專家系統(tǒng)中各專家對民用飛機上電氣系統(tǒng)性能所做的評價,可以利用證據推理的原理生成基本信任分配函數(shù)。
設評審組有位專家,每位專家對電氣系統(tǒng)性能的評價記為,則其基本信任分配函數(shù)為:
(3)
2.4 證據合成
基本信任分配函數(shù)是對一個命題的不確定性度量的基礎。然而在有的情況下,對同樣的證據,由于證據的來源不同,會得到兩個或多個不同的基本信任分配函數(shù)。這時,就可以利用D-S合成規(guī)則將兩個或多個基本信任分配函數(shù)合并成一個概率分配函數(shù)。
D-S合成規(guī)則[11-13]是一個反映證據聯(lián)合作用的一個法則。給定幾個同一識別框架上基于不同證據的信任函數(shù),如果這幾批證據不是完全沖突的,那么就可以利用D-S合成規(guī)則計算出一個新的信任函數(shù),而這個信任函數(shù)就可以作為在那幾批證據的聯(lián)合作用下產生的信任函數(shù)。該信任函數(shù)稱為原來幾個信任函數(shù)的正交和。
定義3 設是同一識別框架上的n個基本信任分配函數(shù),焦元分別為(),則D-S合成規(guī)則為
(4)
式中,
3 算例仿真
在某型號飛機電氣系統(tǒng)的某個子項目的性能評審中,專家評審團對該子項目的相關工作項目逐一進行評審,分別給出了相應的評審意見分別記作,,,見表1:
由表1中的證據可以看出,專家評審團給出的證據之間沖突很大,無法運用D-S組合規(guī)則合成這就需要設計給出更改方案,讓專家評審團重新評估。
更改后,設第一位專家認為更改后方案 “優(yōu)”的可能性為0.2,“良好”的可能性為0.8;第二位專家認為“優(yōu)”可能性為0.7,“良好”的可能性為0.3;第三位專家認為“優(yōu)”的可能性為0.2,“良好”的可能性為0.7,“中等”的可能性為0.1。專家評審團給出的意見比較一致,可以運用D-S組合規(guī)則合成,證據處理過程如下:
(1)識別框架:
(2)基本信任分配函數(shù),見表2:
(3)合成:D-S合成規(guī)則
首先將和利用D-S合成規(guī)則,合成得出,可記為:
再將表3中的兩個基本信任分配函數(shù)利用D-S合成規(guī)則得出
表4中,利用D-S合成規(guī)則得出的信任函數(shù)是表2中3個證據聯(lián)合作用下產生的,由此可以作出決策,專家評審團對電氣系統(tǒng)該項工作的評審結果是良好。在專家成員較多,證據也比較多的情況下,本文提出的基于證據理論的飛機電氣系統(tǒng)性能評審模型優(yōu)勢將會更加明顯
4 結語
證據理論自提出以來,應用越來越廣泛。本文將其應用于飛機電氣系統(tǒng)的性能評審,根據多個專家的經驗和知識得到多個基本信任分配。根據D-S證據合成規(guī)則求出多個基本信任分配的正交和,最終得到一個決策結果。該決策結果綜合了多個專家的經驗和知識,反映了多個專家的意見和建議,而且,在評審流程中加入了一個判斷沖突和更改的環(huán)節(jié),因此,評審模型具有一定的自適應性,這種決策具有更強的科學性,可以作為最后決策的結果。
參考文獻
[1]Dempster A P. Upper and lower probabilities induced by a multivalued mapping[J].Annal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1967, 38(4):325-339.
[2]Shafer G.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evidence[M].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6.
[3]鄧勇,施文康,朱振福.一種有效處理沖突證據的組合規(guī)則[J].紅外與毫米波學報,2004,23(1):27-32.
[4]Yager RR. On the Dempster Shafer framework and new combination rules[J].Acta Electronica Silica,2000, 28(8):149-1162
[5]郭華偉,施文康,鄧勇.證據沖突:丟棄,發(fā)現(xiàn)或化解[J].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7,29(6):890-898.
[6]孫全,葉秀清,顧偉康.一種新的基于證據理論的合成公式[J].電子學報,2000,28(8):117-119.
[7]鄧勇,朱振福,鐘山.基于證據理論的模糊信息融合及其在目標識別中的應用[J].航空學報,2005,26(6):754-758.
[8]蘇曉燕,鄧勇,吳英,等.基于D-S組合規(guī)則的故障模式分類[J].振動、測試與診斷,2011,31(2):144-149.
[9]楊風暴,王肖霞.D-S證據理論的沖突證據合成方法[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0.
[10]鄭東良,杜純.證據理論在航空裝備性能評審中的應用[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1998(4):114-116.
[11]Smets P.The Degree of Belief In A Fuzzy Event[J].Information Science,1981(25):1-19.